蒋仁旦
摘要:教学有效性是指在一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且其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立足于此,初中历史作为初中教学的必修课程,衡量其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在于学生是否取得了进步,且教学是否能让学生对于这门学科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 历史课堂 有效教学
一、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之开放性课堂
开放性课堂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容。这里的开放性是指历史教学其教学行为应灵活而变通,可以根据教学的情境进行随机应变,并可以实时利用课堂现有的资源与条件来进行课堂内容的延伸。在很大程度上,开放性的历史课堂效果立足于历史教师开放性的教学理念上。只有教师让学生掌握课堂的自主权,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学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把开放性课堂真正体现出来。这方面而言,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提高教师对于学生心理的适应性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很多教师对于当下的学生心理不理解,认为历史是一门传统而深刻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守旧,教学模式千篇一律,以教师的照本宣科代替了所有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非常乏味枯燥,同时也会让学生难以真正感受到历史之美,无法从内心深处去接触历史,深入理解与研究历史。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教师应打破自己的思维限制,更多地去思考自己对于时代的理解,对于当下学生的理解是否有可以提升的空间。另一方面,教师应多接触优秀的示范课资源,多了解优秀而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教师自己从心里认为开放性课堂是一种必需,才能在课堂中真正做到开放性教学。
初中历史开放性教学体现在教师对于学生个体的适应性。学生的思维不同,观点不同,角度不同,自然看待同一历史事件的结论也不同。而从传统观念阐述,历史教师更多地是通过教学行为来规范学生思想,统一学生思路。而在当下,只有让学生的个性发展起来,让学生的创造性潜力发挥出来,才能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快车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历史事件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去体会当时的背景与事件发生的原因。如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一教学内容中,笔者根据开放性课堂的应用原理,让学生自己来体验一把衣食住行的改变。先通过教学PPT让学生回到秦始皇统治前的生活,如各国间战乱不断,小国间人们相距距离短,可能走了没多远就是“跨国游”了。但做交易时,收到的钱却不一样,而且各国之间的度量衡也不一样,同一样东西,买卖使用时其尺寸与重量会出现差异。学生在这样的故事引导下,身入其境地体验了一回生活中的不方便。接下来,再切换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生活,生活各方面的标准与使用的钱币得到了统一等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里,思维得到很大的拓展,很多学生都开始想象当时的秦始皇把道路的宽度统一了,度量衡与交易货币统一了,从现在看来,也就是物流得到了最大的发展,估计当时各种“物流公司”极大地促进商品的流通,提高了种类货品的交易速度,经济发展也就不在话下了。甚至有学生引申到当今物流的发展与信息的交流速度,经济的发展正是受益于此。课堂上热火朝天的讨论正是学生沉浸在教学氛围的重要证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以古鉴今,更多的是享受了学习的乐趣,而开放性课堂的重要性正在于此。
二、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之反思性课堂
在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观察现象,再通过有效的反思与回顾,来提高其教学有效性。立足于这一点,建立起具有反思性的初中历史课堂就具有了关键性作用。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主要是不断地记笔记,并根据教师所标明的重难点进行复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长期处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下,大量的习题构成了其复习的主要内容。学生学习主动性无法得到发挥,只能跟着教材内容去记,只能跟着题目内容去想,疲劳与枯燥充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长时间的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慢慢丧失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且其探究性学习能力也会得不到发展,对于历史的学习态度就是记与背。这种现状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对于应试教育的强调,对于学生考试分数的要求,以牺牲学生全面发展来获取单方面的分数。而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在于反思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对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而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一味强调分数与做题的教师与有效运用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创新的教师相比,对于学生产生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会反思的教师才能造就会反思的课堂,在当下所有人都在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却不得不为自己的教学成绩而在课堂中贯彻应试教育。只有教师意识到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课程,才能在课堂中真正去实践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有效性。
要想塑造出可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反思式课堂,从营造课堂氛围开始就应该充满民主与活跃。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课堂氛围是教学的“软环境”。如在营造教学情境方面,应以悬念为主,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并把情境与引导性问题结合在一起,从常见的历史性现象进行引入,层层递进,精心策划问题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发人深省的教学引导下,学会思考与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启而有法,开而弗达是重要的技巧。只有充分观察学生,反思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现象与问题,教师才能知道如何去捕捉对学生最好的提问时机。如在进行《中法战争》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教学方法,在上课伊始,就向学生展示了一幅漫画图片。在图片中,中国是不败而败,法国却是不胜而胜。战争只有胜败,只有相互间实力的比拼。对于这样的图片,学生自然会表示出疑惑与不解。此时,教师再利用倒推法来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通过这种不解与惊讶,让学生去思考当时的中国,当时的法国,当时的世界。此时,历史学科对于学生爱国主义培养的作用就开始显示出来。学生纷纷来分析当时中法战争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对于国家的存亡,对于弱肉强食的反省,对于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在这样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掀起了一股讨论与反思的热潮。历史课堂对于学生人生观的培养,对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意义正在于这种反思。
三、历史教学有效性之模拟性课堂
我在进行《商鞅变法》这一课的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作为一个君王,如果你手下有商鞅,也有其他大臣,你如何去处理与平衡?作为商鞅,你如何去推进你想要做的革新?作为大臣,当你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你会对商鞅保持容忍还是敌对?这样的模拟性课堂,通过各种历史人物的模拟演练,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体会着不同人的观点出处。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看待事物的眼光更大,心中所考虑的格局更宽,在不自觉中,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生活的理解已经提高了一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应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更新教学观念入手。基于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一方面应吃透教材,另一方面应吃透学生。只能在基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来设计教学方案,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标。而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以反思的眼光看待课堂,以创新的手段丰富课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充实自身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初中历史课常上常新。
(责编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