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抑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4-10-11 00:44宋卓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初产妇产程产后

宋卓玲

河南濮阳市中医院妇产科 濮阳 457000

产褥期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产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要的时期,需6~8周,该时期产妇因分娩、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发生重大改变,对产妇情绪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产妇的负向情绪严重影响机体功能的恢复[1]。笔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预防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抑郁和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妇产科2010-12—2012-12 105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均为单胎产妇,符合乐杰著[2]《妇产科学》中关于自然分娩的指证,排除凝血功能障碍、传染病史、产前精神障碍、死胎、新生儿畸形以及严重产后并发症等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基础护理组52例,年龄18~37岁,平均(25.62±3.18)岁;孕周为37~42周,平均(39.41±0.37)周;新生儿体质量2.5~4.8kg,平均(3.45±0.52)kg;新生儿 Apgar评分7~10分,平均(8.55±0.46)分;产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7项)(HAMA评分)7~14分,平均(10.54±2.28)分。心理护理组53例,年龄18~36岁,平均(25.65±3.18)岁;孕周为37~42周,平均(39.43±0.37)周;新生儿体质量2.5~4.7kg,平均(3.48±0.52)kg;新生儿 Apgar评分7~10分,平均(8.53±0.46)分;产前 HAMA评分15~35分,平均(18.85±2.28)分。2组产妇在年龄、孕期、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HAMA评分等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基础护理组参考李智玲[3]研究给予剖宫产初产妇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护理、会阴部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护理等措施。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1)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建立产前宣教室,采用幻灯片、视频、录像、示教、宣传教材及产妇交流等形式,引导孕妇对妊娠、分娩、育婴以及自身护理等相关知识有初步的认识,缓解产前焦虑情绪,嘱咐家属配合共同提高孕妇分娩的信心。(2)第一产程心理护理干预:从首次宫缩至宫颈开口达到10cm为第一产程,需要10~15h,随着宫缩频率从潜伏期、加速期到减速期,初产妇受宫缩和恐惧等因素影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紧张或烦躁不安,在宫缩间隙期,护理人员可根据产妇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和性格等因素讲解宫缩正常的症状与体征,缓解焦虑与紧张情绪,嘱咐准父亲和家属多支持与鼓励,配合适当休息和营养补充以期坚定自然分娩信心。(3)第二产程心理护理干预:当宫颈开口达到10cm至胎儿正常分娩为第二产程,需要1~3h,宫缩引起的疼痛会有所改善,但抬头压迫直肠增强了排便感,护理人员在明确胎位后应嘱咐产妇抓紧休息,确保每次宫缩用力屏气,最大程度调动腹直肌和肛提肌,从而有效控制分娩速度和保障新生儿的安全。胎儿分娩后应及时清理呼吸道,轻拍臀部刺激神经传导以激发新生儿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清洗完毕后轻轻放置产妇身旁。(4)第三产程心理护理干预:胎儿分娩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产妇及其家属情绪的变化,重视新生儿性别等因素对产妇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积极主动与产妇家属沟通以取得家属的配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同时,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喂养方式以及母婴沟通方法,树立育婴信心,及时纠正不良情绪,早期开乳以激发吸吮放射,促进机体功能恢复。(5)第四产程心理护理干预:指导家属制定合理膳食计划,通过产后宣教、乳房按摩或腹部按摩等措施促进宫缩[4],改善胃肠蠕动,配合家属及新生儿父亲对新生儿的称赞等措施转移产妇注意力,降低宫缩引起的疼痛,必要情况下使用镇痛泵止痛。

1.3观察指标(1)产后抑郁程度: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5]对所有产妇分娩30d末进行测评,EPDS评分0~30分,EPDS评分<9分即产后无抑郁;9分≤EPDS评分<12分即产后轻度抑郁;EPDS评分≥12分即产后重度抑郁症。(2)产后功能恢复: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计算产后24h出血量以及产妇出血例数(24h出血量达到100mL);详细记录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产后7d行盆腔B超计算子宫三径(长径、横径、前后径)之和作为子宫复旧评价指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数据,%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校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产后抑郁程度产后30d末对所有产妇进行追踪调查,无失访病例。基础护理组52例,产后无抑郁39例,轻度抑郁9例,重度抑郁4例;心理护理组53例,产后无抑郁48例,轻度抑郁5例,重度抑郁0例。心理护理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9.43%明显低于基础护理组25.00%,χ2=4.4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产后功能恢复心理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比较,产后24h出血量少、产妇出血发生率低、胃肠功能恢复快以及子宫复旧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功能恢复比较,见表1。

表1 2组产妇产后功能恢复比较 (s)

表1 2组产妇产后功能恢复比较 (s)

注:与基础护理组比较,▲P<0.05

组别 n 产后24h出血量(mL)产妇出血[n(%)]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子宫三径之和(cm)基础护理组 52 326.38±77.45 36(69.23)26.61±5.58 28.95±2.75心理护理组 53 165.74±74.19▲ 25(47.17)▲ 15.44±5.45▲ 26.73±2.69▲

3 讨论

自然分娩伴随着产妇心理、生理以及环境等一系列剧烈变化,而初产妇自然分娩是否顺利取决于产力、产道及胎儿均正常且三者相适应,但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产妇的心理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分娩的第四因素,在预防产后抑郁和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6]。

多数学者认为产后抑郁症与体内生物学环境、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关系密切,产后24h内雌激素或甲状腺素等激素急剧改变,尤其大脑内和内分泌组织中的儿茶酚胺迅速减少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在新生儿性别、生活因素、工作因素以及性格因素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诱发产后抑郁症[7]。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宣教,引导孕妇对妊娠、分娩、育婴以及自身护理等相关知识有初步的认识,缓解初产妇焦虑或恐惧情绪,调节血液和内分泌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大脑内和内分泌组织中的儿茶酚胺增加,从而影响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8]。第一产程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根据产妇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和性格等因素讲解宫缩正常的症状与体征,缓解焦虑与紧张情绪,确保机体能够稳定调节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同时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第二产程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最大程度调动腹直肌和肛提肌,在有效控制分娩速度和保障新生儿安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胎儿分娩后轻拍臀部刺激神经传导,能够激发新生儿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第三产程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通过树立育婴信心和激发吸吮反射增强宫缩,从而预防产后出血和促进子宫复旧。第四产程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预防强烈疼痛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稳定神经递质正常表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9]母婴同室和吸吮反射能够通过皮肤感官刺激缓解产妇紧张情绪,促使神经末梢将兴奋传递到脑垂体前叶和后叶,诱导缩宫素释放而促进子宫复旧,同时增加乳汁分泌和改善胃肠功能。本研究显示心理护理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基础护理组,且产后24h出血量少、产妇出血发生率低、胃肠功能恢复快以及子宫复旧快,表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在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和提高母乳喂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吴伟华,张鑫,王智英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程和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0):89-90.

[2]乐杰 .妇产科学[M].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

[3]李智玲 .提高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率的护理措施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6):691-692.

[4]陆文娟,陆萍,陈佳绮,等 .剖宫产术后实施早期乳房推拿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3,27(1):45-46.

[5]李晶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56-57.

[6]周静 .产后抑郁症诱因分析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92-93.

[7]吴命坤,马香蕊,黄丽霞,等 .分娩前负性心理对产后乳汁分泌的影响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2,34(11):1 740-1 742.

[8]李丽莉 .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101-102.

[9]冷辉,王义芝 .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睡眠情况及泌乳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74-75.

猜你喜欢
初产妇产程产后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效果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8025例阴道分娩人群新旧产程管理下分娩及妊娠结局比较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