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14-10-11 00:44郭志刚张军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偏瘫上肢疗法

买 轩 郭志刚 刘 阳 张军伟

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2)黄河科技学院 郑州 450000 3)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郑州 450001 4)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6

本研究选取2012-10—2013-03入我院神经康复科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10—2013-03入我院神经康复科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2)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3)首次发病,病程3个月之内。(4)存在上肢运动障碍。(5)意识清楚,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1)有明显意识障碍。(2)并发失语、骨关节疾病、严重的并发症(心、肺、肝、肾)。(3)不愿参加研究。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51~77岁,平均(58.74±5.51)岁。对照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53~74岁,平均(56.21±5.12)岁。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与运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康复治疗师给予选择性“一对一”作业治疗,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训练,20~30min/次,2次/d,每周5~6d。连续治疗3周后进行效果评定。治疗具体内容:(1)上肢控制能力训练:按照先近端后远端,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对角线方向运动,再逐步训练保持上肢的各种位置。(2)关节活动及物品抓握的训练:以患者肩、肘、腕关节为主要康复部位,利用分指板固定拇指外展位,借助磨砂板调整倾斜角度,使患者利用健侧上肢运动双侧上肢。当患者出现自主运动后,采用滚筒、圆球等器械进行抓、握的练习。(3)精细动作训练:利用镶嵌作业、木插板、旋拧螺丝、套圈等训练患者眼手协调能力及双手的配合能力。(4)ADL训练:先进行床上训练,再结合日常生活情景练习洗脸、刷牙、梳头、进食等动作及相应物品的使用,借助辅助器具,进行更衣、如厕等动作的训练。

1.3评定方法(1)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评价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为0~2分,上肢33项,总分66分,得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上肢运动功能比较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进行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49,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46,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s)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s)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组别 n 38 31.8±11.7 42.8±20.3观察组38 33.6±10.2 51.6±18.1 t值 0.7149 1.9946 P值 >0.05 <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s)

治疗前 治疗后

2.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进行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47,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93,P<0.05)。

3 讨论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70%~80%的患者因肢体运动障碍不能独立生活[2]。上肢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对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如何针对性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

作业疗法作为康复训练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帮助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与有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3]。本研究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FMA与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提高,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科学地进行作业治疗设计,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中针对性的增加作业练习,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4]。患者在训练中有进步,在反馈中自信心得到提高,重新建立起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意识,有利于综合康复[5]。

综上所述,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可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应积极向社区及家庭推广,使作业疗法有更广泛的发展与应用。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236-239 .

[3]窦祖林.作业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4]徐胜林,赵菁,何龙文,等.作业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47-349.

[5]由丽,赵鹏,刘莉,等.作业疗法对卒中后抑郁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8):775-777.

猜你喜欢
偏瘫上肢疗法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