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投资效率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2014-10-10 03:47崔北庆赵欢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9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效率

崔北庆 赵欢

摘 要: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直接促进作用又有外溢作用,而菲德模型既能考察教育投资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又能测算出外溢效应。运用中国1992—2011年统计数据结合菲德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测算出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的直接贡献率为18.54%,外溢作用系数为1.52。

关键词:教育投资;效率;经济增长;外溢作用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258-03

一、引言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经济增长归因于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三大要素,而教育投资又是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原因。换言之,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直接推动作用,又可以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即存在外溢作用。近几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经费财政性支出。2012年3月,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2012年末,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已达GDP的4%。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关于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和外溢作用,各国学者计算方式各不相同,本文利用菲德模型,把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同中国教育投资实证分析相结合,以此具体分析中国教育投资效率和存在的问题,方便相关部门做出正确决策。

二、菲德模型及实证分析

(一)菲德模型

1983年,菲德在研究出口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时得出的模型。根据GDP的支出法,出口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作用,而菲德认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包括间接作用,即外溢效应。为了估算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菲德将整个经济划分两个部门——出口部门和非出口部门。由此便构建出了两部门的口部门菲德模型。基于两部门菲德模型,可以估计出口对于非出口部门的外溢作用以及出口与非出口部门之间要素生产力的差别。此后菲德模型在军事、投资、贸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像Ram利用菲德模型研究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Biswas和Ram采用菲德模型研究军事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汪立鑫、曹江同样使用菲德模型,研究上海的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作用。

菲德模型应用的关键,首先是看能否根据假设将某一测度要素作为研究对象,据此划为两个部门;其次是这两个部门的边际要素生产率是否存在差异。基于菲德模型理论及应用条件,在研究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时,可以把整个经济分为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

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的生产方程分别为:

E=F(Le,Ke) (1)

N=G(Ln,Kn,E) (2)

E和N分别代表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的产出,而教育部门对非教育部门有外溢作用,同时有:

L=Le+Ln?dL=dLe+dLn (3)

K=Ke+Kn?dK=dKe+dKn (4)

Y=E+N=F(Le,Ke)+G(Ln,Kn,E) (5)

L、K分别表示劳动力与资本总量,Y表示国民经济的总产出,即教育部门(E)和非教育部门(N)产出之和。对方程(5)进行全微分,并结合上述其他方程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α+β+γ()() (6)

γ=+Ge (7)

上式中,α是非教育部门的资本边际产品,β是非教育部门产出对劳动力的弹性,δ表示相对要素生产力差异,γ代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即教育的外溢作用和相对要素生产力差异之和,其中,dY/Y,dL/L,dE/E分别是总产出、劳动力和教育产出的增长率,Y代表了教育外溢作用与部门要素生产力差异的两种作用之和,E/Y是教育产出占总产出的比例,dK为资本存量的增量,在此,本文以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I来替代。而I/Y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占总产出的GDP的比重。

同时将一个常数项c和随机误差项u加入方程中,则得出回归方程:

=c+α()+β()+γ()()+u (8)

为了分别估计教育的外溢作用和相对要素生产力差异,根据菲德模型构建依据,假设教育对于非教育部门产出的弹性是不变的,即

N=g(Ln,Kn,E)=Eθ

φ(Ln,Kn) (9)

方程(9)中,θ就是外溢作用的参数,求得:

Ge===θ=θ() (10)

Ge是教育部门对非教育部门的边际贡献,利用(9),(10),同时将一个常数项c和随机误差项u加入方程,则得出回归方程:

=c+α()+β()+[]()()+θ() (11)

在方程(11)中,通过对γ的估计,可以得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值,即直接贡献率;对方程中(15)的δ、θ进行估计,可得到相对边际要素生产力差异和教育的外溢作用。

(二)实证结果分析

1.数据说明

本文以1992—2011年中国经济为研究样本,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1992—2011年《中国统计局年鉴》。其中,Y表示以当期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E表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I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表示,L表示就业人口。

2.实证结果

利用Eviews7.0分别对方程 (8)和(11)进行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表1 方程回归结果

注:**表示p<0.05。

=-0.024+0.43+7.66+18.54()() (12)

由方程(12)可知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为18.54,即教育投资增加1%,将拉动经济将增长18.54%。总贡献中教育部门对非教育部门的外溢效应可以通过对方程(11)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如下:

=-0.048+0.62()+3.38()-27.36()()+

1.52() (13)

方程(13)表明θ=1.52,说明教育投资对非教育部门的外溢作用1.52,即教育投资增加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非教育部门将增长1.52%,换言之,教育投资对非教育部门具有显著影响。

三、结论

教育投资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两个方面。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教育投资效率(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高,对经济影响显著。1992—2011年,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的平均直接贡献率为18.54%,高于同期美国的10.67%;而外溢作用系数为1.52,即教育投资增加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非教育部门将增长1.52%,高于同期美国的0.67。

毋庸置疑,教育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既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又可以通过外溢作用间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中国教育仍存在问题,教育总量上的投资不足和投资分配不合理,已制约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技术进步,阻碍经济发展。因此,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解决教育投资中的问题,增加教育投资,合理分配教育经费,使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不断提高。endprint

摘 要: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直接促进作用又有外溢作用,而菲德模型既能考察教育投资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又能测算出外溢效应。运用中国1992—2011年统计数据结合菲德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测算出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的直接贡献率为18.54%,外溢作用系数为1.52。

关键词:教育投资;效率;经济增长;外溢作用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258-03

一、引言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经济增长归因于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三大要素,而教育投资又是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原因。换言之,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直接推动作用,又可以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即存在外溢作用。近几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经费财政性支出。2012年3月,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2012年末,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已达GDP的4%。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关于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和外溢作用,各国学者计算方式各不相同,本文利用菲德模型,把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同中国教育投资实证分析相结合,以此具体分析中国教育投资效率和存在的问题,方便相关部门做出正确决策。

二、菲德模型及实证分析

(一)菲德模型

1983年,菲德在研究出口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时得出的模型。根据GDP的支出法,出口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作用,而菲德认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包括间接作用,即外溢效应。为了估算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菲德将整个经济划分两个部门——出口部门和非出口部门。由此便构建出了两部门的口部门菲德模型。基于两部门菲德模型,可以估计出口对于非出口部门的外溢作用以及出口与非出口部门之间要素生产力的差别。此后菲德模型在军事、投资、贸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像Ram利用菲德模型研究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Biswas和Ram采用菲德模型研究军事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汪立鑫、曹江同样使用菲德模型,研究上海的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作用。

菲德模型应用的关键,首先是看能否根据假设将某一测度要素作为研究对象,据此划为两个部门;其次是这两个部门的边际要素生产率是否存在差异。基于菲德模型理论及应用条件,在研究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时,可以把整个经济分为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

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的生产方程分别为:

E=F(Le,Ke) (1)

N=G(Ln,Kn,E) (2)

E和N分别代表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的产出,而教育部门对非教育部门有外溢作用,同时有:

L=Le+Ln?dL=dLe+dLn (3)

K=Ke+Kn?dK=dKe+dKn (4)

Y=E+N=F(Le,Ke)+G(Ln,Kn,E) (5)

L、K分别表示劳动力与资本总量,Y表示国民经济的总产出,即教育部门(E)和非教育部门(N)产出之和。对方程(5)进行全微分,并结合上述其他方程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α+β+γ()() (6)

γ=+Ge (7)

上式中,α是非教育部门的资本边际产品,β是非教育部门产出对劳动力的弹性,δ表示相对要素生产力差异,γ代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即教育的外溢作用和相对要素生产力差异之和,其中,dY/Y,dL/L,dE/E分别是总产出、劳动力和教育产出的增长率,Y代表了教育外溢作用与部门要素生产力差异的两种作用之和,E/Y是教育产出占总产出的比例,dK为资本存量的增量,在此,本文以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I来替代。而I/Y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占总产出的GDP的比重。

同时将一个常数项c和随机误差项u加入方程中,则得出回归方程:

=c+α()+β()+γ()()+u (8)

为了分别估计教育的外溢作用和相对要素生产力差异,根据菲德模型构建依据,假设教育对于非教育部门产出的弹性是不变的,即

N=g(Ln,Kn,E)=Eθ

φ(Ln,Kn) (9)

方程(9)中,θ就是外溢作用的参数,求得:

Ge===θ=θ() (10)

Ge是教育部门对非教育部门的边际贡献,利用(9),(10),同时将一个常数项c和随机误差项u加入方程,则得出回归方程:

=c+α()+β()+[]()()+θ() (11)

在方程(11)中,通过对γ的估计,可以得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值,即直接贡献率;对方程中(15)的δ、θ进行估计,可得到相对边际要素生产力差异和教育的外溢作用。

(二)实证结果分析

1.数据说明

本文以1992—2011年中国经济为研究样本,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1992—2011年《中国统计局年鉴》。其中,Y表示以当期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E表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I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表示,L表示就业人口。

2.实证结果

利用Eviews7.0分别对方程 (8)和(11)进行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表1 方程回归结果

注:**表示p<0.05。

=-0.024+0.43+7.66+18.54()() (12)

由方程(12)可知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为18.54,即教育投资增加1%,将拉动经济将增长18.54%。总贡献中教育部门对非教育部门的外溢效应可以通过对方程(11)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如下:

=-0.048+0.62()+3.38()-27.36()()+

1.52() (13)

方程(13)表明θ=1.52,说明教育投资对非教育部门的外溢作用1.52,即教育投资增加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非教育部门将增长1.52%,换言之,教育投资对非教育部门具有显著影响。

三、结论

教育投资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两个方面。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教育投资效率(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高,对经济影响显著。1992—2011年,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的平均直接贡献率为18.54%,高于同期美国的10.67%;而外溢作用系数为1.52,即教育投资增加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非教育部门将增长1.52%,高于同期美国的0.67。

毋庸置疑,教育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既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又可以通过外溢作用间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中国教育仍存在问题,教育总量上的投资不足和投资分配不合理,已制约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技术进步,阻碍经济发展。因此,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解决教育投资中的问题,增加教育投资,合理分配教育经费,使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不断提高。endprint

摘 要: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直接促进作用又有外溢作用,而菲德模型既能考察教育投资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又能测算出外溢效应。运用中国1992—2011年统计数据结合菲德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测算出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的直接贡献率为18.54%,外溢作用系数为1.52。

关键词:教育投资;效率;经济增长;外溢作用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258-03

一、引言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经济增长归因于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三大要素,而教育投资又是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原因。换言之,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直接推动作用,又可以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即存在外溢作用。近几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经费财政性支出。2012年3月,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2012年末,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已达GDP的4%。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关于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和外溢作用,各国学者计算方式各不相同,本文利用菲德模型,把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同中国教育投资实证分析相结合,以此具体分析中国教育投资效率和存在的问题,方便相关部门做出正确决策。

二、菲德模型及实证分析

(一)菲德模型

1983年,菲德在研究出口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时得出的模型。根据GDP的支出法,出口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作用,而菲德认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包括间接作用,即外溢效应。为了估算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菲德将整个经济划分两个部门——出口部门和非出口部门。由此便构建出了两部门的口部门菲德模型。基于两部门菲德模型,可以估计出口对于非出口部门的外溢作用以及出口与非出口部门之间要素生产力的差别。此后菲德模型在军事、投资、贸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像Ram利用菲德模型研究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Biswas和Ram采用菲德模型研究军事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汪立鑫、曹江同样使用菲德模型,研究上海的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作用。

菲德模型应用的关键,首先是看能否根据假设将某一测度要素作为研究对象,据此划为两个部门;其次是这两个部门的边际要素生产率是否存在差异。基于菲德模型理论及应用条件,在研究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时,可以把整个经济分为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

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的生产方程分别为:

E=F(Le,Ke) (1)

N=G(Ln,Kn,E) (2)

E和N分别代表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的产出,而教育部门对非教育部门有外溢作用,同时有:

L=Le+Ln?dL=dLe+dLn (3)

K=Ke+Kn?dK=dKe+dKn (4)

Y=E+N=F(Le,Ke)+G(Ln,Kn,E) (5)

L、K分别表示劳动力与资本总量,Y表示国民经济的总产出,即教育部门(E)和非教育部门(N)产出之和。对方程(5)进行全微分,并结合上述其他方程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α+β+γ()() (6)

γ=+Ge (7)

上式中,α是非教育部门的资本边际产品,β是非教育部门产出对劳动力的弹性,δ表示相对要素生产力差异,γ代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即教育的外溢作用和相对要素生产力差异之和,其中,dY/Y,dL/L,dE/E分别是总产出、劳动力和教育产出的增长率,Y代表了教育外溢作用与部门要素生产力差异的两种作用之和,E/Y是教育产出占总产出的比例,dK为资本存量的增量,在此,本文以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I来替代。而I/Y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占总产出的GDP的比重。

同时将一个常数项c和随机误差项u加入方程中,则得出回归方程:

=c+α()+β()+γ()()+u (8)

为了分别估计教育的外溢作用和相对要素生产力差异,根据菲德模型构建依据,假设教育对于非教育部门产出的弹性是不变的,即

N=g(Ln,Kn,E)=Eθ

φ(Ln,Kn) (9)

方程(9)中,θ就是外溢作用的参数,求得:

Ge===θ=θ() (10)

Ge是教育部门对非教育部门的边际贡献,利用(9),(10),同时将一个常数项c和随机误差项u加入方程,则得出回归方程:

=c+α()+β()+[]()()+θ() (11)

在方程(11)中,通过对γ的估计,可以得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值,即直接贡献率;对方程中(15)的δ、θ进行估计,可得到相对边际要素生产力差异和教育的外溢作用。

(二)实证结果分析

1.数据说明

本文以1992—2011年中国经济为研究样本,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1992—2011年《中国统计局年鉴》。其中,Y表示以当期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E表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I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表示,L表示就业人口。

2.实证结果

利用Eviews7.0分别对方程 (8)和(11)进行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表1 方程回归结果

注:**表示p<0.05。

=-0.024+0.43+7.66+18.54()() (12)

由方程(12)可知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为18.54,即教育投资增加1%,将拉动经济将增长18.54%。总贡献中教育部门对非教育部门的外溢效应可以通过对方程(11)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如下:

=-0.048+0.62()+3.38()-27.36()()+

1.52() (13)

方程(13)表明θ=1.52,说明教育投资对非教育部门的外溢作用1.52,即教育投资增加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非教育部门将增长1.52%,换言之,教育投资对非教育部门具有显著影响。

三、结论

教育投资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两个方面。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教育投资效率(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高,对经济影响显著。1992—2011年,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的平均直接贡献率为18.54%,高于同期美国的10.67%;而外溢作用系数为1.52,即教育投资增加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非教育部门将增长1.52%,高于同期美国的0.67。

毋庸置疑,教育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既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又可以通过外溢作用间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中国教育仍存在问题,教育总量上的投资不足和投资分配不合理,已制约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技术进步,阻碍经济发展。因此,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解决教育投资中的问题,增加教育投资,合理分配教育经费,使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不断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效率的价值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