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日保,李彦甫
(吴川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 吴川 524500)
新生儿窒息后的多脏器损害仍是影响并威胁新生儿生命和预后的常见并发症,在众多的新生儿窒息并发症中,其中并发心肌损伤、心衰的发生率较高,有报道[1]心肌损伤发生率可达73.3%。因此,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已逐渐成为目前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临床上评价心肌损伤的重要生化指标有灵敏度低、特异性差等不足,因此寻找早期、快速、准确反映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实验室指标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心肌营养素-1(cardio trophin-1,CT-1)[2]、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 BB,GPBB)[3]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其在心肌损伤的程度、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后估计等方面的临床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测定72例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血浆CT-1以及GPBB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吴川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2例合并心肌损伤窒息新生儿(试验组),其中男38例,女34例;平均出生体质量(3.49±0.53)kg;平均胎龄(38.5±1.2)周;剖宫产40例,顺产32例;轻度窒息39例(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33例(重度窒息组)。
所有窒息新生儿均符合以下的诊断标准:生后1 min Apgar评分 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若生后1 min评8~10分而数分钟后又降到7分及以下者亦属窒息。
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诊断符合以下标准:明确的窒息病史;CK-MB或肌钙蛋白大于同日龄正常均值均数±2标准差;同时伴有心电图改变、胸部X线显示肺充血、心脏听诊心音低钝3项中其中1项改变[4]。
选择本院新生儿科同期收治的无窒息史的新生儿3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5例;平均出生体质量(3.51±0.47)kg;平均胎龄(37.9±1.0)周;剖宫产18例,顺产14例。均无先天性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宫内发育迟缓、宫内窘迫等产科情况,无合并感染、应用炎症抑制药物及免疫抑制剂者。
2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儿于发病后12 h内采集外周静脉血4 mL,其中2 mL加入抗凝试管中检测CT-1,2 mL检测GPBB;即送检验室,经离心和处理后分离血清后保存于-8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 GPBB、CT-1,所有的操作步骤均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前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重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种指标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GPBB、C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 GPBB、CT-1 的比较 ,ρ/(μg·L-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 GPBB、CT-1 的比较 ,ρ/(μg·L-1)
*P<0.05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 n GPBB CT-1试验组 72 13.52±2.79* 253.07±33.84*对照组 32 9.06±0.29 29.77±8.72
合并心肌损伤的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血浆GPBB、CT-1 水平高于轻度窒息组新生儿(P<0.01),见表2。
表2 不同窒息程度的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血浆 GPBB、CT-1 水平的变化 ,ρ/(μg·L-1)
表2 不同窒息程度的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血浆 GPBB、CT-1 水平的变化 ,ρ/(μg·L-1)
*P<0.05与轻度窒息组比较。
组别 n GPBB CT-1轻度窒息组 39 10.12±1.27 197.43±28.54重度窒息组 33 14.37±2.09* 296.79±20.48*
血浆GPBB水平、CT-1与窒息程度均呈负相关(r=-0.519、r=-0.527,P<0.05);血浆 GPBB 水平与CT-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47,P<0.05)。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的各种病因所致的呼吸障碍,机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导致新生儿氧分压下降,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虽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及复苏成功率有所改善,但新生儿窒息后的多脏器损害仍是影响并威胁新生儿生命和预后的常见并发症,心脏就是最常见的受到损害的器官之一。由于心肌是以有氧代谢为主,对缺氧极度敏感;窒息的本质是缺氧,可引起心肌细胞内酸中毒、高碳酸以及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出现心内膜下心肌及乳头肌缺血性改变和坏死等病理改变[4],最终引起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多器官缺氧缺血性损害及功能障碍而危及生命。
寻找早期、快速、准确评估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实验室指标以及有效降低或预防新生儿窒息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CT-1、GPBB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两种心肌标志物,它们的临床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GPBB是人体内糖原磷酸化酶(glucogen phosphorylase,GP)3 种同工酶之一,大量存在于人类心肌、脑细胞中,分子质量为97 ku,是心肌细胞氧化磷酸化时糖原分解的关键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为心肌细胞的收缩所需要的能量提供燃料。有研究报道:在心肌缺血损伤[5]、心力衰竭[6]等心脏疾病时,血浆GPBB在某个阶段会明显升高,随后逐渐回落到正常范围;而脑缺氧缺血则并无血浆GPBB的明显变化,因此认为血浆的GPBB浓度升高可能反映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程度[7],其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可能优于CK-MB及肌钙蛋白Ⅰ(cTnⅠ)[8]。 CT-1 是在 1995 年发现的一种白细胞介素家族细胞因子,人类CT-1是由20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其结构与IL-6具有高度同源性,属IL-6家族新成员。有研究发现:CT-1参与了心脏早期发育过程,在心脏的早期发育中起重要作用[9];CT-1在心室重构、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以及保护心肌细胞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0];CT-1预治疗可降低离体心肌细胞死亡,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10]。CT-1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包括:CT-1与受体结合后,触发JAK/STAT通路使酪氨酸激酶磷酸化而将信号传入细胞内,调节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发挥调控细胞增殖等功能;CT-1与受体结合后,尚可激活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P42/P44 MAPK)和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B/Akt途径[11]。因此,CT-1作为最新发现的心肌标志物,在正常心脏功能及心肌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诊断、疗效评价、预后估计等方面的重要临床意义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血浆GPBB、C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均随窒息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窒息程度成负相关关系,提示GPBB、CT-1与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检测GPBB、CT-1水平可有助于反映心肌损伤程度及其能量代谢状况;缺氧越重,心肌损伤程度也越重,这也与窒息引起心肌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一致的。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学者的研究[12-13]相似。本研究暂未就检测GPBB、CT-1与CK-MB、cTnI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比较,但有研究[12-13]认为GPBB、CT-1 特异性、敏感性优于 CK-MB、cTnI。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血浆GPBB、CT-1水平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笔者认为CT-1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影响血浆GPBB水平,从而影响心肌的能量代谢。
综上所述,GPBB、CT-1与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检测GPBB、CT-1水平可有助于反映心肌损伤程度及其能量代谢状况,可望成为早起诊断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敏感标志物,这对防治窒息新生儿的心肌损害、改善预后、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1]Rajakumar P S,Vishnu Bhat B,Sridhar M G et a1.Electrocardiographic and Echocardiographicchanges in perinatal asphyxia[J].Indian J Pediatr,2009,76(3):261-264.
[2]殷国田,解娜,杨萌,等.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和N端脑钠肽的变化[J].广东医学,2013,34(22):3419-3420.
[3]周贻军,赵亚男,赵鑫,等.缺氧后适应与心肌营养素-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3,53(44):7-9,13.
[4]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0-405.
[5]刘玉峰,耿召华.心肌营养素1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34(4):516-519.
[6]陈铃,朱红枫,魏洪平,等.氨基末端脑钠肽和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诊断价值[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3):1008-1010.
[7]刘玉峰,牛丽丽,胡保奎.心肌营养素1血浆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J].医学综述,2013,19(1):165-167.
[8]陈铃,朱红枫,魏洪平,等.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对小儿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08,29(2):251-252.
[9]潘珍珍,陈永平,潘陈为.心肌营养素-1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动态变化[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2):1-3.
[10]尹瑞必.杨德寨,李佳筌.心肌营养素-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3):273.
[11]李菊香,夏子荣,苏海,等.PI3K/Akt/GSK-3β 介导心肌营养素-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上海医学,2007,30(S1):200.
[12]韩红亚,周玉杰,卜聪亚.心肌营养素-1与心血管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0(2):165-167.
[13]唐特,杨侃.围生期窒息儿脐血心肌营养素-1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0,29(3):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