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刚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十分重要。但不少教师不理解情境创设的真正含义,导致盲目创设情境;忽视学科特点,弱化教学重点;环节不紧凑,用时过长。其成因分析在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共性化;方式单一化;与学生认知水平脱节。情境的创设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让场景升格为情境;合理挖掘,科学引导,体现出情境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情境创设 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使他们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点,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有的教师创设情境不考虑学生实际,与所讲的内容关联不大,甚至无关联。或肤浅,缺乏内涵;或图个热闹,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课堂上情境是创设了,学生也动起来了,但目的性不明确,效果自然不好,而且有误导学生的倾向。
(二)忽略课文内容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
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有的教师单纯为了课堂形式而创设情境,和所讲课文的思想性、情感性相背离,违背了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
(三) 忽视学科特点,弱化教学重点
为求新奇而创设情境,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历史课、多媒体课件展示课等。表面上在创设情境,实际上喧宾夺主,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剥夺了学生对语文教材“自学”“体悟”的权利,大大削弱了语文学习中课堂主渠道的实践作用。
二.成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作用,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当前语文教学中的目标确定,可以发现尚有许多问题。一是教学目标过度倾斜于认知性一端;二是目标表述笼统、模糊;三是教学目标的静态性。目标预制是在教学周期之前,没有充分预计课堂动态教学中学生这个重要的变量,特别是忽视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生生之间这多边互动中可能生成的新目标。
(二)教学内容共性化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但很多语文老师缺乏自觉意识去大胆“解构”文本内容,缺乏一种从作者文本转换为教师的教学文本,重新构建一个属于自己、个性鲜明、风格独具的教学世界的能力。或是复制作者文本的已有内容,或是照搬教参及他人对文本的解读,拘泥于文本而裹足不前,这导致教学内容的平面化和共性化。
(三)教学方式单一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方面教师过多研究自己怎样“教”,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以传授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而不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主动性学习为主,造成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比较弱,学生的才能和智慧得不到应有的展示。
(四)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如何通过创设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当前语文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由于没有很好领会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往往容易突出“新、奇、趣”而去挖空心思创造问题情境。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以至出现所谓情境创设只是给传统教学作些简单“包装”、加点“味精”甚至是不真实的情境。
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合理创设情境的建议
(一)让场景升格为情境
平时教学中,有些教师“追风”,总要设置些情境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全班交流,搞得课堂很是热闹。这的确不失为一种能引起学生思考方法。然而,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表明,诞生于类似背景的情境,很难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与关注。即使有,也是“无病呻吟”,程式化问题居多,真正有价值的罕见。因此,要使“场景”升格为“情境”,要设法诱导学生主动介入与思考。
(二)合理挖掘,科学引导 体现出情境的真正价值
精妙、合理的引导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使原本看似朴素的教学场景化作学生思维激荡、智慧迸发的语文情境。一是恰当运用情境导入,吸引学生;二是立足文本,创设合理合情的情境,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五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