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技巧

2014-09-30 20:56李志兵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技巧阅读语文教学

李志兵

内容摘要: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和阅读祖国的语言,对学生而言,书是良师益友,可以发展学生的素质,所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阅读教学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的,阅读教学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技巧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与现状

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时代,是信息量急增的社会,也是阅读的社会,阅读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是长期以来,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却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学会阅读,还是停留在为了眼前的考试而读,被动地接受老师或教参上对文章的解读。这种现状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无疑是不适应时代要求的。

二.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尝试

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思维与方法,变教师的满堂灌为适当指导,稍微点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1.是活用现有教材。对于教材的课文,不一定要篇篇俱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作品应该不重视,哪些作品只需作一般阅读,哪些作品应该重点研读,由学生拿出意见,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对于宜重点研读的课文,也不必拘泥于以往教参或别人对作品的定论,而应以学生为主,启发学生反复阅读,自主感受。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一定会引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一改传统的教法,对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裨益,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文章本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

2.是提供更广泛的阅读材料。未来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可以放下课本,把学生带出教室,把阅览室、图书馆作为课堂和教室。把古今中外的图书都变成学生的语文课本,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去徜徉,去远航。

3.是寻找课外的阅读材料,指点阅读方法。阅读材料内容上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一定要求学生一上图书馆就得啃大部头,刚开始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短小而又有哲理的文章,比如《读者》等杂志,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时,又向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说、散文等作为阅读材料;最后再向他们推荐大部头的,或一些语言比较含蓄、意境比较深远的名家作品,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消除了学生对名著的恐惧,并且整个过程由老师启发,学生对书籍怀有一种好奇,从生理与心理都比较适应。

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巩固阅读效果。

阅读方法以讨论为主,自主思考,学生对所读的书籍应当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千人千面,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某本书,或某类书的研讨会,研讨会的主角是学生,让学生把在读书中所得到的感悟发表出来,讨论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更是一种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

鼓励学生读书,就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并鼓励他们有独到见解,增强他们的自主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课堂上,激励学生突破教参,训练创新思维。为了训练学生自主的欣赏能力与鉴别能力,教学时首先要有意识地避开教参的现在结论,而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体会,自主讨论。教学中谈及历史上的许多人物,如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等,倒不是说这些人的忠本身有什么害处,而是他们的忠收到了危害于民族的反作用,观点可能偏颇,但思维活跃,表明学生已在自主思索了,较之低层的被动接受。

四.选择多样的阅读途径,进行自主阅读实践。

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以课本阅读为基础,在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后再作课外阅读的延伸,进而再去读社会、读人生这部无字大书,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是开展课内各种语文活动。配合语文课本及课外阅读内容,我们可以在校内、班内举办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作文比赛、课本剧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巩固课内课外阅读知识;还可以办手抄报、办文学社刊物,办壁报、黑板报等,从征题到写稿,到版面设计,全由学生自主完成,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是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开放的社会,开放的课堂,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时刻与社会接触,教师应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去体会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去鄙弃社会生活的假恶丑,去同情去关爱,去憎恶去批判,把社会作为第二课堂。

创新教育提倡学生有目标、有选择地学习,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和结果,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自主调控学习进程和学习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进行符合创新教育理论的尝试,创新人才就会逐步在开放型的语文大课堂中成长起来。

(作者单位:河北磁县贾璧乡学区天濠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巧阅读语文教学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