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2014-09-30 00:32王东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阅读教学语文

王东伟

内容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从而引发其解决问题的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具体策略有:利用课文中的矛盾形成问题情境;利用新颖形式形成问题情境;利用争辩形成问题情境;利用课外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情境

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情境可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认知任务之中,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引发其解决问题的行为。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是如何设置问题,并使这个问题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凸显出来,在互动式教学探究过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自主认知的张力和自主思维主动性,从而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并寻找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一)利用课文中的矛盾形成问题情境

我们的语文教材,很多作品中作者都有意无意地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矛盾的句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矛盾,形成问题情境。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材料,形成问题情境,让学生于矛盾处生疑,从而提出问题,发掘矛盾背后的深层内涵。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无福消受了。” 屠格涅夫《门槛》中“一个傻瓜……一个圣人。”像这样前后逻辑矛盾的句子,当我们把它摆在学生面前时,我们的学生很容易在矛盾之处问出一个为什么,进而探究原因。再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鲁迅《药》中“太阳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了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这四个黯淡的金字。”“笙箫”“悄悄”“夏虫”“沉默”“金字”在太阳照射下显得“黯淡”这一系列与现实生活的矛盾立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作者弄错了吗?应该不是,那么,为什么这样写呢?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吗?原因是什么呢?……至此,问题已经提出,就只需要解决问题了。

二.利用新颖形式形成问题情境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以至厌倦,如果我们能够利用一些新颖的形式来形成问题情境,那么,效果会好得多。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制作动画,模拟情景等来形成问题情境,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创新教学过程来形成问题情境,如板书等。

三.利用争辩形成问题情境

在上课时有时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争辩性的话题来形成问题情境,在讲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我要求学生讨论了一个问题:《再别康桥》到底是离别诗还是爱情诗(当代有一些学者认为它是爱情诗),学生很快便分成了两派,而且互不相让,一节课完了,仍然没有统一的结论,课后,大家都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论据,力图在争辩中获胜,不管结论如何,教学的目的已达到。

四.利用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问题情境

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构成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教师应该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可以水到渠成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比如,在教《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教师充满感情地和同学们讨论交流以下这个问题:请大家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各抒己梦。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这样的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利用课外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更是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如在教授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向学生提供以下两则材料:美国学者采访过许多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三分之一的人都表示“我想把这一切都忘掉”;巴金虽然多次建议建造“文革”博物馆,但是他也多次表示不愿意回忆“文革”经历。正是对于这些人的回忆和人类对于牺牲者长期所怀的负罪感,使一种无压抑的文明的前景暗淡下来了。然而鲁迅为什么要忍受两次悲愤,经受了一次又再来一次?学生通过对这两则与课文相类似的学习材料的解读,获得关于制造屠杀者的残忍与承受迫害者的悲惨等多重情感体验,实现了课文内容的创造性构建。

(作者单位:河南西华第二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阅读教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