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研究

2014-09-27 10:37朱照伟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高中地理教学培养

朱照伟+

【摘要】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高中阶段的教学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限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整体地理教学的目标难以完全的实现。针对于这一现状,加强培养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关键内容。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生主体性;培养

1引言

现代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新课程改革体系下,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并且重视学生的全面成长。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由于其学科本身特点的限制,学生必须要更好的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才可以更好的完成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并不断提高对地理知识运用的能力。对学生主体性培养,是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创造性,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前提,也是素质教育体系下教学工作开展所必须重视的内容。

2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不足的原因

现阶段,虽然很多地理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教学中却依然我行我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包办的方式,学生缺乏自主选择和自主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很多学生在教师包办式教学的过程中,自身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能力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和成长。

造成学生的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来看,地理教师的教学思想依然停留在较为传统的阶段,并且对于课程改革落实不力,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很多教师缺乏对新课程的研究和学习,并且对相关的实践教学的建议忽视,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与活动。很多地理教师仅仅认为地理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地理成绩,并且应试教育的思想较为严重。受到种种陈旧的思想观念的 影响与限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灌输教学为主,学生被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机会的分配不够科学,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的一言堂为主,学生缺乏培养自身主动性的机会。

3如何更好的培养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3.1合理把握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进行强调,并且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通过与学生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成长进步。只有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才可以真正的改变传统教学工作中不不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地理学习当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于新时期教学工作来说,其本身是至关重要的,并且也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必须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且尊重学生,围绕学生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自我展示、沟通交流、总结经验等。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良好的运用。通过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打造良好的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只有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信任,才可以更好的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和进步。

3.2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并且讲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进行唤醒、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过程经常在教师不断的演讲的过程中完成。学生在教师单一的讲解中,刻板的完成教师的提问,并且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较为被动,并且缺乏主见,很多学生不知道也不敢提问。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下,学生逐渐丧失了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与能力,主体意识较为淡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只有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主体学习意识,才能更好的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提高学习效果。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安全、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用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角。

3.3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且针对学生的差一些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重视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权利的忽视。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发展的过程,只有保证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才可以真正的达到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成长环境、思维能力、性格、兴趣点、习惯、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待学生,就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丰富的地理教学素材,并且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并且达到基本课堂教学目标。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与完善。

3.4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其地理知识具有文科学习和理科学习的双重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针对地理教学的特色,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对地理课堂的重构与变革,积极的应用新课程理念,采用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也要深刻的研究和分析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探索如何更好的实现自主化、合作化和探究化的学习,并且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在改进教学方法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内心需求,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不断的指导,通过不断的联系实际,更好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展示相关的地理教学素材,让学生富有兴趣的进行探究和研讨。学习方法的设计上,必须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交流和讨论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有着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分析,积极主动的展示自己。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并且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真正的认识到学生主体性,才可以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教育的过程,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过程。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要不断创新地理教学观念,积极的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发掘。

参考文献:

[1]陈小云.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0(02)

[2]杨红梅.语文教学中主体性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

[3]巨志军.高中地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1)

[4]顾亚云.牵着手让学生自己走——任务单导学中数学教学的反思[J].数理化学习,2010(11)

[5]王爱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主体性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2011(03)

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高中地理教学培养
浅议大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