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意象人物画

2014-09-27 00:33:10刘运海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气韵造型意象

刘运海

【摘要】中国古代人物画异彩纷呈,人物画讲究的韵律与传神写照,本文针对人物画写生过程中出现的技法问题,以及在写生过程中情感的表达和人物画造型语言特点,结合古代“六法论”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气韵;意象;造型

一、前言

中国古代人物绘画流派众多其理论也是异彩纷呈,在各种论述中东晋时期的顾恺之的作品《洛神赋图》则被公认为是中国人物画审美形态的开端,具有“清秀飘逸”的特点。陆探微作为顾恺之的学生继承并发展了“秀骨清像”的绘画风格,并近一步明确化、程式化。张怀瑾在《画断》中称为“像人之美,陆得其骨”。顾恺之、陆探微瘦削清秀的人物造型在当时的人物画坛占主流,并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人物画画风,使“秀骨清像”的人物画与“清秀飘逸”的魏晋绅士风度相得益彰。

顾恺之的人物画,造型夸张而不失其真,特征鲜明、神态毕俏,用线若“春蚕吐丝”用色单纯而富有韵律感。故唐代张彦远评价,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格调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可见顾恺之的造型传神的艺术表现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中国历代出现了许多著名人物画家,虽然其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但都可以以“六法论”对其进行评鉴,“六法论”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根基,也是写意人物绘画的精神指向。中国绘画理论发展万变不离其宗,在绘画语言上要求“形而上”的表现,强调程式化的语言;造型上重视“神”的表现,追求传神写照。

在唐以前的中国人物画,多以工笔为主,工笔画法在唐代已经发展到很成熟的阶段,后又经过许多艺术家不断地探索,创造出许多描法、皱法、点法、形成各时期不同的艺术流派。

唐代的对外开放,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经济的繁荣,因而也带来了人物画的繁荣昌盛。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流派,如:以阎立本为代表的“密体”派,以吴道子为代表的“疏体”派。这些流派亦如西方文艺复兴后的各流派般思路清晰明朗。使中国人物画日渐走向多元化。

到了宋代,成熟多样的线描和水墨画法结合形成写意画。画家们把水墨法用于人物的表现,使水墨人物日渐走向成熟,为后世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随着新思潮的萌芽中国近现代人物画选择了西方“写实主义”绘画风格的创作手法,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直接切入人们的社会经历,重新确立人物画视觉“真实”的绘画研究方向,从而最大程度地再现和还原视觉认识和历史记忆。

二、写意绘画的气韵与造型

写意人物是通过“写生”的方式去认识和感受对象。然而写生遵循传统目识心记的方式,看一下模特造型就取其物象整体的审美特征并意象展现出来,第二种方法来源于西画,面对模特写生,深入物理,探索造型的形式规律,同时兼顾“传神写照”的传统理念。在现代人物画写生教学中,作为一种基础的训练方式,其基本步骤如下:

1.观察

观察是写生的开始,是动笔前的准备。观察一般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研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体貌特征,以便准确地描绘出人物的精神风貌特征。

2.起稿

起稿是观察的深入,是心象转化为绘画的初级图像的过程。也是深化观察,研究造型,为落墨做好充分准的过程。

3.勾勒

勾勒是写生落墨的开始,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写生对象的艺术表达,它的成败关乎全局。在勾勒过程中,笔墨的运用皆用笔围绕人物的形神展开线的粗细、浓淡、方圆、干湿、节奏的选择。以最能表达人物精神风貌个性特点为原则。

4.皴擦

皴擦是勾勒的延伸,是以另一种用笔方式对前一种用笔方式的补充,使绘画创作画面更加丰富,更具有质感,强化节奏。

5.泼墨

泼墨是人物画中常常使用的方法,起到协调关系增加厚度,画实为虚,调整节奏快慢大笔概括整体,随型写意墨韵传情的过程。

6.着色

中国画的基本原则是“随类敷彩”,写意人物画也不例外,但在着色的审美趋向上区别于工笔画,清淡为美,以少胜多为其表达方法,因此写意人物画着色,一般重点放在面部以及个别的衣着色彩的处理上。

7.整理

写生接近尾声,在国画上进行的协调工作称之为整理,总之整体须体现“传神写照”。

8.题款盖印

题款盖印是中国画之传统,也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幅中国画作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当然在写生的过程也孕育着创造,古往今来人物画创作回归生活这个创作之源,必须重视写生,重视创作资料丛生活中收集与利用。让绘画从现实中来崽回到现实中去。

三、写意画的情感抒发

中国人物画创作与写意的过程是传情达意的过程,情到则意到,情浓则意足,这正如克莱夫贝尔说“艺术家在获得灵感的时刻所感受到的情感,不是在作为纯粹形式的对象中感受到的,而是在作为纯粹形式的对象中感受到的”。

1.以物言情、借物言志

艺术家常常融情于物,进行心灵的互换。物相对人而言,它没有生命,也无情可言,然而人将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使作品充满灵性,使艺术家的情感得以宣泄。

2.寓意抒情

艺术家借自然之景物,并借用人们对自然景物的物理性和象征性寓意于物、寓情于物,从而达到言情言志的目的,这种表现手法是绘画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产生的高层次的艺术手法。

写意是一个以情达意的过程。意的升华与完美,取决与情的传达,写的技巧,是艺术家物化意的唯一途径。笔墨直接体现一种意的传达。另外,笔墨趣味的表现也是写意人物画的特色,笔墨化和线条化是中国画的两个不同历程,笔墨是线条的深入、变化与丰富,而线条是笔墨的基础和依据;线条与笔墨从视觉形态学角度而言体现了中国画的强烈个性特征,标志了民族化的语言特色和风格体系,是一种文化符号和代码,传达了一种“民族文化情绪”;笔墨与线条是中国画的重要因素,也是写意人物造型的本质特征。在绘画中,造型的笔墨应当是圆、厚、毛、涩、润、变、畅。是灵活的,有力度的和极具生命力的,线条的流转是潇洒的,俊逸的。两者是辨证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考虑的是画面的创意和主题的需要。通过造型语言去表达其创作的每一个步骤。这样画面的意境、格调、神韵、品位、都能通过物象形式和笔墨造型传递给观众。

总之在面对当今艺术的多元化与多样化,面对着传统文化根基的动摇和外来文化的侵入这双重冲击,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的走自己的路,只有坚持自己的道路才不会迷失方向。当然我所谓走自己的路,并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因循守旧,一方面我认为要通过传统特有的艺术魅力和吸收西方艺术理论来发展中国意象人物画,另一方面是通过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来继承传统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宏.《敷义的“气韵”中国画论观念史研究》.江美术出版,2005年10月

[2]紫都.《马蒂斯生平与作品鉴赏》

[3]董平实.《中国画特殊技法》.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1994年4月版

[4](意大利)里奥奈罗,文杜里.《西方艺术批评史》

[5]《魏晋南北朝绘画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

[6]傅雷.《罗丹艺术论》,2000年版8月

[7]《美术大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年第十期

[8]《国画家》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画重点学术期刊,第90期

[9]王德年.《中国人物画技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0]吴山明,董文远.《人物画百家》.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1]《当代艺术家》.美术丛刊

猜你喜欢
气韵造型意象
抚远意象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3:46
紫砂壶造型设计的传统与创新
浅谈十大经典紫砂壶的造型与美感
画龙点睛——紫砂壶壶钮的造型及变化
常人的视线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02:52
风: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
金色年华(2016年11期)2016-02-28 01:42:28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