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全球治理理论

2014-09-27 20:00刘俊俊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7期
关键词:全球治理背景内容

刘俊俊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发端于欧洲至今,全球治理理论逐渐盛行。但目前全球治理尚未独立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学者们对该理论的认识也是见仁见智。首先,分析了全球治理理论的缘起和提出;其次,阐释了全球治理的价值、规制、主体、原则、绩效五方面的主要内容;最后,从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评价了全球治理理论。

关键词:全球治理;背景;内容;评价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003-02

一、全球治理的产生背景

(一)全球治理的缘由

“全球治理”的缘起原因有很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意见。

1.经济全球化说

有学者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出发,认为一个世界性的全球市场的出现,迫使成立一个世界性的管理和协调机构。当国家的领土边界与资本的全球性扩张的要求相矛盾时,跨国公司和其他跨国组织就要想法使国家的领土要求从属于资本扩张的要求,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新型的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模式,即“全球治理”。

2.信息流动不对称说

有学者则是从信息时代的信息及其流动不对称的现状出发,认为发达国家拥有大量收集、处理、传送信息的高新技术的装备和财力,是信息资源的净输出者,而发展中国家则不同,他们不是输出而是需要净输入大量的信息。信息革命正在导致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中的不同阶层间的信息与知识差距的不断扩大。为了防止国际信息差距的继续扩大,国家间就有必要携手合作加强国际协调,建立国际协调合作机制,使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自由地在国际间进行流动、组合与配置。

3.全球问题增多说

还有学者认为,由于全球问题的出现并增多而提出了“全球治理”的诉求。所谓的全球问题,就是指在当代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如国际社会关注的南北问题、生态失衡、粮食危机、战争与和平、资源短缺、人口问题、难民、毒品、恐怖主义等等。这些问题无论从规模、波及范围还是影响后果上来说都具有全球性,它们的解决途径与国际社会整体联系在一起。

(二)全球治理理论的提出

学术界关于全球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标志是1968年罗马俱乐部的成立。罗马俱乐部可以说是全球性问题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们在《增长的极限》和《人类处于转折点》中首次提出了让世人震惊的全球性问题。可是在当时的国际政治大环境下(东西方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并没有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口的爆炸和老龄化、全球贫困的加剧、资源的短缺和浪费、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爆发,这些问题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尖锐性。正因为这样的全面性、深刻性、尖锐性,全球治理理论才浮出水面。美国学者詹姆斯 N 罗西瑙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了全球治理的概念,随后发展起来成为一种理论,之后更多的组织、政治家、学者开始于对全球治理的研究。1992年世界银行年度报告的主题为“治理与发展”。同年,在勃兰特(社会民主党国际主席、德国总理)的倡议下,瑞典前首相卡尔森等国际知名人士成立了“全球治理”委员会,并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发表了题为《我们的地球之家》的行动纲领,提出了应如何治理飞速发展的全球共同体这一问题。纲领认为,“要提高全球治理的质量,最为需要的,一个是可以在地球村里指导我们行动的全球公民伦理,一个是灌输了这种伦理的领导阶层”。

二、全球治理的主要内容

要全面分析全球治理论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从全球治理的价值、规制、主体、原则、绩效五方面进行。

(一)全球治理的价值

全球治理的价值即是全球治理的倡导者们在全球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全球治理委员会关于全球治理的价值在《我们的全球之家》中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该委员会坚定的认为,如果要提高全球治理的质量,必须具备以下两点:一是在全球之家中可以指导人们行动的全球公民道德,一是有具备这种道德的领导阶层。另外,要呼吁全体人类共同坚守并且能为大家接受的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包括对生命、自由、正义和公平的尊重,爱心和正直等等。

(二)全球治理的规制

全球治理的规制即是全球治理的规制和制度的简称,它是维护正常的国际社会秩序,实现人类普世价值的规则体系。罗西瑙认为,正是由于国际规制(一种具有法律责任的制度性安排,它表明国际政治生活的制度化)在维护当代世界秩序中的实际作用,“没有政府的治理”的新治理体制才会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出现。

(三)全球治理的主体

全球治理由新的权威结构组成,这个权威结构包含社会各个层面,它在国家之内而又高于国家。治理的主要行为主体已经发生转移,已由国家变为权威领域。全球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正慢慢演变成一种复杂的、多层的体系,它是由超国家组织、区域性组织、跨国组织、民族国家、亚国家(如公共协会和城市政府等)5个主要的治理单元组成。所以说,就算没有政治或合法权威,建立在主体间共识基础上的治理也能发挥其作用。简言之,全球治理的主体主要包括3类:(1)各国政府、政府部门及亚国家的政府当局。(2)正式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3)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会组织。对于在这三类组织中哪一类组织应该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学者观点不尽相同。这些观点可以概括成两类:一是认为虽然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传统的国家主权,但主权国家的政府过去是将来也仍是全球治理的主角。它依然在确保领土控制方面对人口的规制起到核心作用。二是竭力主张在超越各国政府之上建立一个世界政府,像政府在国内行使主权一样,世界政府将在全球范围内行使主权职能。

(四)全球治理的原则

全球治理有四条原则,它们分别是:公共政策的制定原则不再是市场而是民主;民主治理和政治共同体大多数是在民族国家中组织起来的,且在不远的将来也是这样;民主治理没有统一的模式;国际经济制度安排追求的目标必须是在追求经济交易最大化的同时,能为各国保持多样性的制度安排提供空间。endprint

(五)全球治理的绩效

全球治理的绩效集中体现为国际规制的有效性。国际规制本身的制度安排以及实现这些制度安排的社会条件和其他环境条件会影响国际规制的绩效。也有学者把影响国际规制的若干要素进行具体分析的,他们认为国际规制的透明度、完善性、政府能力、权力分配、相互依存和知识基础会影响国际规制的绩效。

三、对全球治理的评价

(一)全球治理的积极意义

由于人类所面临的经济、政治、生态等问题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而解决这些问题又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所以说全球治理是顺应了这一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全球治理的积极意义从实践上说有以下两点:一是它促进了民主化的进程。由于全球公民社会的众多行为体都参加全球治理,这会打破国家垄断国际事务的旧有格局,使治理主体从以前的政府和政界正式政治机构扩展至社会的非政治机构;使治理的参与人员从以前的上层社会扩展至受剥削受排挤的下层社会;使治理的范围从以前的一国政治边界之内扩展至领土边界之外和全球社会。二是它提供了一种综合管理世界的模式。尽管说全球治理不会使政府与国家的主导地位发生变化,但它毕竟突破了传统的国家中心,构建一个由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共同治理的新模式,为更好管理全球问题提供广阔的前景。

在理论上,全球治理是一个有价值的全新概念,它是一种解释世界的新范式。治理的概念有利于对新形势下国际关系运转知识的描述与运用,在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学研究的学术贡献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它打破了社会科学中长期存在的两分法传统思维方式,即对于市场与计划、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民族国家与国际社会的思维方式;它强调管理就是合作;还认为政府不是合法权力的唯一源泉,公民社会也是合法权力的来源等等。

(二)全球治理的局限性

不可否认,全球治理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积极的意义,但它仍然存在着若干不成熟和不完善的方面,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方面。

1.民族国家在世界舞台上事实上的不平等阻碍了全球治理的推行。表现在:一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穷国与富国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上有着巨大差距。在现存国际政治体系中,发达国家在管理全球事务中拥有更多发言权,强国操控国际秩序的形成。而这一事实与全球治理的目标和原则是相违背的。二是国际规制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发达国家在制定国际规制时更多地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意志进行,而忽视了弱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治理主体利益的分散性阻碍了全球治理的推行。当今世界,各主权国家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而如果为了全球共同利益而牺牲自身利益,这对各个国家来说是很难做到的。除了在反恐、贩毒、艾滋病等一些本国实在无力解决的问题上能通过谈判达成共识外,很难在更多的全球问题上达成一致。就拿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合作解决全球环境危机方面仍存在很大矛盾,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双方为了各自利益而阻碍了其采取集体行动。时至今日,全球治理还仅是一种理想状态。

3.当今社会的大环境阻碍了全球治理的推行。当今世界是一个动荡不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贫富差距过大的世界,而全球治理需要建立在人权、民主、公正等现代价值的基础上。不难看出,这一现实条件与全球治理的实施环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的环境不利于全球治理理论的实践。并且,从全球治理理论产生以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规制、没有确定的治理主体等等,这些现状都会使得全球治理理论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而缺乏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杨卓.全球治理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 马丁,等.全球治理理论的兴起[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1).

[3] 杨雪冬.全球治理的四个原则[J].国外理论动态,2002,(3).

[4] 俞可平,等.全球化:全球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王 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球治理背景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中国参与极地开发与治理的前景透视
全球治理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监管模式转变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公共危机的全球治理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