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班班通建设应用的策略性思考

2014-09-26 21:53高方银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班班通少数民族地区

摘要:班班通工程承载着变革课堂教学和助推教育发展,为实现教育均衡和内涵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提出,面对师资水平较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班班通就如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快车道。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班班通;建设应用;策略性思考

班班通是在继校校通、农远工程之后,我国基础教育从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向课堂信息化应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由基础设施建设和初级应用向纵深有效应用的转型。面对师资水平较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班班通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快车道。班班通的实施是以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为核心内容,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为目的和归宿[1],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个难以一蹴而就的系统工程。为此,笔者结合贵州省务川仡佬苗族自治县及周边区域性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提出针对班班通建设应用的策略性思考。

● 建设模式的因地制宜

电子白板分离式、组合式教学一体机(电子白板技术)和触摸电视屏一体机是目前较为普遍与成熟的班班通建设模式。少数民族地区各中小学校应综合财力、班额、成本效益以及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诸多因素,因地制宜、择优选配和规范建设。

鉴于少数民族地区多属贫困地区,经济极为滞后,班班通建设还可思考“政企结合”、“校企合作”、“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充分争取与聚合各级政府、教育内部与社会各界等多方力量,创建多元化经费来源和运行保障机制。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班班通建设务必遵循“够用即可”的原则,切勿好高骛远、盲目攀比和盲目建设。

● 教师培训的同步跟进

笔者认为对教师的培训,可从教育管理者、技术支撑者、教学应用者三个层面着力培训。培训内容也应该是在基于厂商工程师的硬件技术与软件功能基础之上的有效教学应用与日常管理维护培训。建立“新带老,兵教兵”等传帮带培训学习共同体;采取“专题讲座”的专家引领式培训、“教学实例”的学科教师协作式研修团队培训;借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搭建“传统+网络”的研训平台,引领教师的自主研修和互助学习……注重“训用结合”与“培训实效”,最大限度扩展培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培训还应注重县际、校际、学科等区域性多层次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充分发挥他们传递者与落实者的作用;还可尝试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将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的电子培训资源下载至MP4、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多媒体设备上,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学习[2],实现“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

● 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班班通正在允许学校把“知识的海洋”引进校园、接入班级,使得“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内涵变得更加真实,为教育向优质和均衡两个方面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撑。少数民族地区各中小学校要充分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整合“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鼓励师生自主开发符合认知特点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资源,并在充分遵循“实用、时效、整合”原则的基础之上构建校本资源库。

新课程倡导教学资源的“生成”和“创造”,即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在师生间交流中生成的教学资源[3],并充分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过程记录功能,适时存储、不断丰富与逐步完善校本资源。无论是哪种渠道构建、整合的教学资源,都应有效融入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等必要元素;要符合师生的教学实际与认知水平;要充分发挥区域性人力资源优势,做好现有资源二次、三次修改或自主开发;还应注意教学资源的“圈子”形成,为不同学校、不同师生教与学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建设人人享有、人人利用、人人贡献的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良好的资源服务体系。

● 课堂教学的落地生花

班班通独特的交互功能,有利于实现以技术为核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互动课堂,并为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交互提供机遇与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拓宽学生获取知识渠道。

班班通强调要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寻找教学要素与信息技术的最佳结合点,做到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扬长避短和物尽其用,最终渗透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实现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有效变革,课堂教学已成为班班通建设应用的内驱动力。

● 教育科研的区域协同

班班通环境下的教育科研,即在教研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数字化资源,以提高教研效率与教研质量,推动教研改革的过程。其结果表现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交流的便捷高效、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此,各级教研部门应与电教、农远相互联动与区域协作,学校应成立由行政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班班通教学应用研修团队,构建班班通教学研究网络体系,努力营造“自主探究与团队协作”、“校本研修与片区联动”、“教学探讨与课题研究”等教育科研氛围[4]。在扎实做好常规教研基础之上,创建以学科、学段、学校、乡(镇)、县域或更加宽泛的区域性微博、微信等便捷的网络教研平台,形成网络教研区域联盟共同体,为区域、城乡、校际教师的“牵手”和新老教师的“取经”提供网络研讨平台,从而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泛在教研”。

● 管理机制的健全长效

按照“任务驱动、培训引领、活动促进、机制拉动”的班班通管理应用理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建立班班通建设应用领导与考评机构,将班班通纳入教育发展的常规管理与督导考核。建立一支经验丰富、高素质的技术服务队伍,形成县(区、市)、乡(镇)、学校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建立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学生代表协同共管的班级管理机制;乡(镇)中心完小以上学校成立二级机构的“教育信息中心”,村完小设立“信息化工作室”,校长是班班通建设应用第一责任人,并赋予技术支撑者的建设应用“话语权”及教学研究的参与机会。同时,实施积分、货币等交易机制,形成能够促进政府、学校、企业协作的教学资源建设应用“超市”模式;实施设备维护的县(区、市)、乡(镇)区域性“校企结合”运行模式,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切实保证班班通建设应用的有序化、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班班通建设是一个难以一蹴而就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内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探索中寻找出路,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实现以媒体技术为核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互动、高效和优质课堂,让班班通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创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叶新东,陈卫东,张际平.未来课堂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4(1):82-87.

[2]万睿.对中小学教师开展移动培训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2,11(上):13-14.

[3]邱耀.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板书的创新设计[J].中小学电教,2012,5(上):50-53.

[4]高方银,舒显奎.创新驱动,让“农远”奇葩持续绽放[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130-131.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班通少数民族地区
浅谈班班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农村学校“班班通”使用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谈新媒体下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宣传方法的创新
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小学英语教学中“班班通”资源的应用策略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