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洪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学好语文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语言。注重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科学性,使学生容易接受。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够帮助广大教师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语言 特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8.104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好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否能够灵活巧妙的运用教学语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小学生特点和小学教育性质的影响,其教学语言更应该得到重视,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引导。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语言艺术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语言水平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要以小学语文课的特征为基础,深入剖析其教学语言的特点,努力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语言的规范性
在小学生的眼里,教师就是权威,是无比高尚的。因此,小学生的很多言行都是在模仿教师。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其中语言的示范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教学必须要有规范性,为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学生的年纪越低,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就要越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大多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教师语言的规范性不但对教学效果产生了影响,而且对学生未来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一些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还做不到普通话授课,这一现象在偏远地区尤为常见。在教学中使用方言,教学语言十分不规范,影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例如,有的教师将“师范”读成“思范”,将“工资”读成“公司”,将“教室”读成“教史”,将“天津”读成“天京”等等,这些都是不规范化的语言表达,对学生存在一定的误导。所以,教师在发音、语法等方面要尽量做到规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用规范的教学语言进行授课,为学生树立榜样,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語言的科学性
教育是科学的一个方面,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做到准确、科学的传达文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要求教师准确把握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对其感情色彩的把握,在传授语文知识时做到准确、深刻。例如在进行《落花生》一文的讲解时,其实落花生是花生的一种叫法,但有的教师没有对其进行认真地理解,课下的工作做得不够,将其理解成为种花生,导致教学出现了重大的失误。还比如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会说“某某学生的理解,有人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这段话很容易造成歧义,到底是教师认同某某学生的理解呢,还是认同其他人的观点呢?这给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引导。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明确语义。
三、语言的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进行理解,掌握所学语文知识,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生动的表达为主,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适合其年龄段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学习中主要是通过模仿。因此,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形象思维的需要,语言要做到简洁易懂,将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其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有所转变。
例如在进行诗歌《瀑布》的教学中,设置如下的教学情境:自己的家乡有一条小河,长江从家乡流过。小河里的水缓缓的流动着,长江里的水浩荡的向前奔流,大海的水更是汹涌。不管是以上哪种水,都在向前流淌,但是,却有一种水是从上向下流淌的,学生知道是什么吗?这是学生很快就一同说:这是瀑布!这时学生都十分兴奋。然后接着问学生,有哪位学生见过瀑布,可不可以给大家描述一下。在学生和教师的描述中,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瀑布的情境。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的这种引导,使得学生对瀑布不再陌生。问题的提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所学的知识,为整个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
四、语言的生动性
所谓语言的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活力。这是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决定的。小学生年纪较小,对有的词语认知起来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使用呆板的语言,会让学生觉得很难理解,一头雾水,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发展下去,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影响语文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材的设置上,十分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这也要求教师要将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将学生带入到教材的意境中,使学生能深刻的进行感悟与体会,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例如对于“幽静“这一词,加入教师呆板的依照字典中的意思解释,虽然意思解释的没有差错,但是学生很难对其进行真正的理解,不能充分的把握其所蕴含的的意境。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如下的解释:在深秋的夜晚,朦胧的月光下,在村外无人的小路上,傍着远处的灯光,传来淡淡的琴声,这就是教师所说的幽静。这种强烈的画面代入感,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此情此景之中,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感受“幽静”之美。
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用故事性的语言开展教学,增添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使学生更易接受,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曹冲称象”的故事时,让学生表演故事的过程,教师用故事性的语言配上旁白,为学生讲述曹冲丞相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带学生进入故事的表演情境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语言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学语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语言。必须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和生动性,同时还要使教学语言容易被小学生接受,这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语文习惯。
以上就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由于能力有限,对这些特点的分析还不够全面,还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