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高校职业指导完善与改革的有效措施,期望在完善高校职业指导机制的同时,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为推动我国高校毕业大学就业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高质量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应届大学毕业人数连创新高,根据有关部门提供数据显示2013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700万,同比2012年增加了20万,随着国际金融形势的日益严峻,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了受到不利影响,同时随着劳动力市场日益饱和,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显著攀升,我国当前各高校都普遍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然而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起步比较晚,基础较为薄弱,职业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还出现一些问题,亟待于完善与改进,对此加强大学毕业生职业指导,在高校中积极开展高质量就指导活动_对于推动大学生就业产生积极作用。
一、大学生求职就业指导常见问题
1、就业指导理念落后
目前,一些高校就业指导仅依靠传统的就业技巧、政策宣讲以及分析就业形势等方面,把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大学毕业生即将进入用人单位的过程,没有对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职业生涯展开指导与规划,在角色互换、职业适应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缺乏指导,没有充分考虑职业指导的科学意义。
2、严重缺乏师资
笔者认为高校配备一支高素质、专兼职结合以及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加强与保证学生职业指导的基础,然而一些高校尽管设置职业指导中心,也组织了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然而大多数讲师没有进行比较系统的就业指导培训,不具备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缺乏完备的授课技巧,对此高校职业指导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3、教学与课程体系并不完善
从课程布置上讲,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专门为学生开设整门就业指导课程,即便开设专业课程,大多数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参与选修学习的学生不能实现全覆盖,除此以外一些高校因为受到教师、场地等因素影响,基本选取大班的授课方式,难以实时掌握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同时授课效果并不理想。从教学方法与内容上来讲,同时一些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具体内容偏向于理论化,学生由于缺乏实践性仅仅掌握部分浅显的理论与概念,明显缺失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素质培养等具体内容,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局限于校内与课堂,无法举办具有实践意义性的活动,并且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4、缺乏持续性指导
高校受到就业指标影响,因此职业指导的主要重心仅停留在应届生与在校生,对学生的指导也知识停留在在校学生群体中,缺乏对已毕业学生的持续性跟踪,从而对将职业指导效果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从而无法结合实际效果来完善职业指导的内容与方式。
二、加强职业指导措施
1、更新职业指导理念,加深对职业指导的思想认识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基本目标与任务规定为:为学生与其他人员的职业生涯整个发展过程中提供帮助,对此职业指导应当是学生职业发展的终身指导,对此笔者在指导观念上,应当彻底改变就业指导的错误认识,改变轻过程重结果、轻质量重数量、轻职业指导重开拓市场的错误认识,完善职业指导观念,健全和完善就业指导机制,建立长期职业指导机制,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职业倾向,增强良好职业素养,从而向他们提供科学有效的的职业指导与咨询。
2、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培养,并从师资上确保就业指导的有效开展
劳动法应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2009年起就业指导人员应当通过专业技术培训从而获得国家下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而能够上岗就业,按照这一规定,教育部与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详细明确指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的课程纳入公共课教学计划,并将其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大学教育过程,对此组建一支队伍稳定、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高校教师队伍,是保证大学生就业发展与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并从在具体上来讲,首先,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是开展职业指导的重要阵地,因此加强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增强他们职业教育能力,邀请职业教育专家,并通过他们来提高高校的兼职老师指导水平,从整体上加强高校职业师资指导能力,因此高校应当积极专业人才,从而达到职业指导效果,除此以外,在培养师资专家化、专业化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强他们的责任心与职业道德的培养,提升教学水平以及个人影响力,积极培养深受学生欢迎的讲师队伍。
3、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并从方法上增强职业指导能力
高校首先要积极落实与贯彻教育部的规定,把大学生在校职业生涯规划加入学生的日常必修课,以学分制来进行评定,真正实现职业指导教育完全覆盖,确保各个学生能够加入职业指导课程培训,除此以外因职业指导效果对学生的个人与就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对此还要构建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机制,高校应建立负责职业指导教育的职能工作室,形成完整的研究团队,还要系统规划职业指导的课程体系,并制定包括自主创业、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拓展就业能力、职业指导等专业内容模块,并把课程内容贯穿到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为了确保职业指导效果,高校加强对教学资源的设计与甄选,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互相结合,建立校内就业实习基地,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就业、了解社会,并为将来的就业夯实基础。
除此以外,教学方法与内容是职业指导的关键,对职业指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要充分了解专业素养、学生兴趣与综合素质,并以此为基础,充分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了解社会行业需求,从而学生能够明确将来的职业目标与专业方向,选取与其价值观、兴趣以及能力符合的職业领域,并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采用面试、模拟、培训等方法来增强学生的求职能力包括对学生展开求职培训,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的途径与方法,除此以外要求学生应当掌握制作求职简历技术,其次还鼓励学生学习面试技巧,充分掌握人际沟通与交往的艺术与方式,还要加强个性化的仪表、谈吐、服饰等形象设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从被动就业转化为主动创业,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还能成为岗位的创造者。
4、加强职业连续性的指导,并从时间上保证职业指导效果
以往的职业指导仅仅停留校内,实际上已参加工作特别是刚参与工作的毕业生也会出现困惑与迷茫,对此高校应加强职业连续性指导,采取校友联系方式,并积极向学生提供职业指导的持续性指导,由于高校已经逐步了解毕业生,这比毕业生外寻其他社会职业指导中心展开就业指导更具优势,学校应当树立全程指导体系,积极关注毕业生工作动态,了解毕业生工作、求职的情况,对校友展开职业指导的同时,能够清晰了解学生的职业脉络,并收集大量案例对高校职业指导与工作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以外这些实际案例对在校生树立良好的借鉴作用,通过加强毕业生与在校生的聯系与交流,积极利用校友讲坛等平台,从而让在校生从多角度来了解自身所学的专业特点、工作环境、工作性质,通过树立典型案例,加强校友间互动交流,从而实现校友与完善职业指导体系的共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就业日益严峻的今天,高校加强职业指导的重要意义日益突出,因此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高校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加强职业规划指导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同时积极促进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必然要求,强化全程指导理念,加强师资力量,布置改革课程,建立信息沟通平台,除此以外提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健全就业指导体系,从而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参考文献:
[1]张菁.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然与应然——以某地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比赛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8):66-71.
[2]冯艳,李海普.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高教,2012,(5):107-109.
[3]侯东辉.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及高校就业指导工对策[J].教育探索,2013,(10):121-122.
[4]屈振辉.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兼论教育部《教学要求》的完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2):86-88.
[5]赵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与问题研究——基于北京八所高校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0,(5):90-95.
作者简介:赵娜(1981—),女,单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硕士学历,主要从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