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两宋;私人藏书;文献计量;统计分析
摘要:文章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主要的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代分布、载体分布、论文核心作者分布、著者机构分布、基金项目、研究主题等多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国内两宋私人藏书楼研究文献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7-0102-04
收稿日期:2014-05-06
作者简介:钱素芳(1974-),兰州大学图书馆馆员。两宋私人藏书蔚然成风,其藏书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分布地域之广、藏书种类之杂均史无前例。宋以后很多学者已开始留意宋人藏书情况,近代以来更有多种专著问世,如潘美月《宋代藏书家考》、方建新《南宋藏书史》等。并有大量的博士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以此为选题,在目录学、藏书世家、地方藏书、题跋与版本学等诸多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笔者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2012年之前的两宋私人藏书楼研究论文进行分析,以期揭示我国宋代私人藏书研究的基本情况,并期望能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笔者首先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发表时间、文献来源、支持基金等检索条件不限,先后以“宋代私人藏书”、“宋代私家藏书”为主题进行检索,分别获得10、14条记录,再以“藏书”为主题同时包含“宋代”、“私人藏书”为主题同时包含“宋代”进行检索,分别获得449、77条记录。其次,笔者通过KNS55数据库平台浏览检索结果,剔除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重复、与宋代私人藏书无关的成果及不以宋代藏书楼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泛论历代藏书的研究成果,再将检索结果分别导出,然后人工对数据进行筛选查重处理后,得到相关文献99篇。最后,笔者参照文献计量学方法,从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著者分布和著者机构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2数据分析
2.1论文年代分布
考察论文刊发时间的变化,可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笔者对99篇学术论文的刊发时间排序见图1。图1论文年代分布从图1数据可以看出, 自1980年以来,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中,对两宋私人藏书的研究始终没有出现井喷式增长,但对其关注亦始终不绝如缕。笔者可大概以2006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①2006年之前可概括为准备期,这一阶段年均发文量2.2篇。除1980年,郁鹏的一篇文章析为4篇,从而将当年的发文量顶至6篇之外,其余年均数量平平,在年均发文量上下变动。但也可以看出,在经过长期的准备之后,2002、2004年年度发文量均达到5篇,有突破的迹象。②2006年之后,两宋私人藏书的研究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期。2006~2012年,7年发文42篇,占统计总量的42.4%,年均发文量6篇。论文数量的快速增长,说明两宋私人藏书研究得到了更多学者的重视,研究方向和内容也在不断深入。
2.2论文载体分布
研究特定领域文献的期刊分布情况可以确定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过分类汇总统计,笔者确认99篇论文分布在66种刊物上,刊均载文1.5篇,其中载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期刊有9种,刊发论文36篇,载文量2篇的期刊为7种,载文量只有1篇的期刊有49种。依据布拉德福定律——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个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区(称为相关区、边沿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1:a:a2的关系[1],笔者测出载文量在3篇以上的期刊量刚好超过论文总量的1/3 ,可以认为这9种期刊处于该研究的核心区(见表1)。
表1核心期刊分布统计表序号期刊名称载文量(篇)所占比例(%)1文献77%2四川图书馆学报66%3读书44%4图书馆理论与实践44%5河南图书馆学刊33%6江西图书馆学刊33%7图书馆研究与工作33%8图书馆杂志33%9图书与情报33%合计3636%从表1可以看出, 载文最多的前9种期刊除《读书》外,均属于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方向期刊,可见藏书的研究论文高度集中于图书馆学研究类期刊,成为图书馆学科的一个方向。
2.3论文著者分布和核心著者群分析
2.3.1论文著者分析。对论文著者进行计量分析,可以得到该领域的核心著者。本统计均以第一作者为统计对象。论文作者共有80人,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作者13位,发文1篇作者67位(见表2)。
钱素芳:基于CNKI的两宋私人藏书楼研究文献计量分析钱素芳:基于CNKI的两宋私人藏书楼研究文献计量分析表2核心著者发表论文统计表著者姓名发文量著者姓名发文量祁琛云4郭守运2郁鹏4江向东2方建新3李晓花2尉艳芝3刘汉忠2邓洪波2张守卫2范凤书2朱如龙2冯晓霞2合计32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论文下限为N=0.749ηmax[2],其中ηmax 为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表2中以祁琛云和郁鹏各4篇为最多,ηmax 为4,N=0. 7494=1.498。因此我们将发文2篇以上(包括2篇)的作者列为该研究的核心作者。但普赖斯定律认为:如果假设所发表的全部论文为n篇,可以发现其中低产作者论文总数相当于少量高产作者论文总数,在这种情况下,对称性可能表明作者数量是符合平方根定律的[3]。两宋私人藏书研究的核心作者总发文量32篇,仅占成果总数的32.3%,可见该研究核心著者偏少或核心著者的成果偏少,从中也可以看出该研究关注者较多,但持续深入研究者较少。
2.3.2著者机构分析。统计著者机构,有助于把握核心研究机构。由于早期期刊通常不署作者单位,加上现时各类刊物仍然存在编辑标准不统一的现象,造成部分作者单位空缺,对机构空缺的文本按“不详”处理。同一作者先后分属不同的机构,以期刊署名单位为准。由于统计年代跨度大,同一机构名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更准确地了解主要研究机构,统计数据以机构为准,不具体到部室。经统计,笔者发现有23篇论文著者单位不详,发文在2篇及以上的机构有14个,发文量为1篇的机构为37个。统计数据见表3。
表3著者机构分布表序号作者单位发文数被引频次下载频次1四川大学6126482福建师范大学563703武汉大学5115534河南大学30895安徽大学212126杭州大学231057湖南大学2193358湖州师范学院201089华南师范大学2017910焦作市第二中学211091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6412湘潭师范学院218613浙江大学2520414中共宁波市委党校20100从表3可以看出,列表机构主要为高校。四川大学发文数最高,其中3篇署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篇署名“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篇署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就一般高校结构,古籍所应隶属于历史文化学院,笔者从四川大学网页上核证也确是如此,由此可以推断出,四川大学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为历史文化学院的学者。福建师范大学5篇中有3篇署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1篇署名“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1篇署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归属于社会历史学院,故只能从论文内容上作大致判断:2篇为图书馆学系成果,1篇为文献学成果。武汉大学情况与此类似,5篇之中2篇署名“武汉大学文学院”、1篇署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1篇署名“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1篇署名“武汉大学出版社”。由表3可以看出,宋代私人藏书汇聚了众多学科方向的研究力量,在单一方向的研究之外,也正显现出交叉学科的特色和优势。
endprint
2.4论文基金资助情况
从整体来看,宋代藏书研究争取到的项目非常有限,仅仅有5篇论文受到基金项目支持,分别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藏书楼术语文献记载考”(项目编号:11YJA870015);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麟台故事》的历史、文献与文学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1B250);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宋代宫廷史研究》(项目编号:2011BLS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19世纪‘富民与中国乡村生活变迁研究”(项目编号:04BZS020);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研究成果。显而易见,只有前2个项目与藏书研究紧密相关,其余3个项目均与藏书研究差距甚远。
3论文主题及研究热点
笔者依照CNKI提供的中图分类号对论文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大部分为G25、K244类,分别入图书馆学、宋史,不具备区分价值。故笔者在此不以中图分类号为参照,而是人工对文献进行分类,大略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3.1藏书家、藏书世家及藏书楼研究成果分析
具体单一的藏书家、藏书世家及藏书楼研究入本类,泛论多人的入藏书概论。本类研究可称私人藏书研究的经典研究。学者对本类研究给予了持续关注,中间断裂年代较少,同时成果的年代分布相对均匀。
从研究对象考察,藏书家主要有晁公武、刘恕、李清照、宋敏求、程俱、陈振孙、陆游、尤袤、欧阳修、王莘等人,书画收藏家有米芾、向水等人。其中,对晁公武、李清照、宋敏求、陆游等人的研究成果较多,可视为研究热点。主要的藏书世家有濮阳晁氏家族、安阳韩氏家族、莆阳方氏家族、赵州宋氏家族等。主要的藏书楼有青州归来堂、李氏山房等。宋代文化高度发达,藏书读书之风盛行,藏书在万卷以上的就有近四百人[4],诗书传家的文化世家林立,但给予专题研究的不过区区三五十人。学者可以扩大研究视野,对此多加拓展,尤其对那些不太知名的藏书家多加留意。
3.2宋代藏书概论成果分析
藏书概论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①宋代藏书家收录。两宋藏书之风鼎盛,产生了数以千计的藏书家,今人根据各类史传、方志、笔记等对私人藏书家进行收录。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收宋代藏书家约50人[5];潘美月《宋代藏书家考》收录宋代藏书家126人;方建新《宋代私家藏书补录》补充收录160位藏书家;刘汉忠《宋代私家藏书拾遗》一文又补录宋代藏书家54人;林平《宋代私人藏书家补遗》另辑藏书家43人;刘汉忠《宋代私家藏书拾遗补》又辑出宋代藏书家23人;李晓花《宋代私家藏书再拾遗》辑出福建宋代藏书家47人。②藏书家藏书活动研究。这既包括对两宋知名藏书家的总体概述,如郁鹏《宋代的藏书家》一一列举了宋代著名藏书家宋绶父子、李淑、叶梦得、李清照等的藏书事迹,又包括对地区藏书业发展的研究。后者尤为突出,如四川、福建、湖州、江西、宁绍地区等的藏书业发展,均有专文介绍地区高度发展的藏书成就、文化贡献,总结当地藏书特点,并多方面探讨藏书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③私家藏书总论。这类研究充分肯定了两宋的藏书业绩,认为宋代私人藏书家的图书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此类研究还从宋代普遍的读书之风、官方对典籍的重视以及士人著书立说以求不朽的人生志趣等众多方面探究兴盛原因,并从保存文献典籍、扩大典籍实用价值及推动古代治书之学等方面探讨了私家藏书做出的贡献[6]。而私家藏书的兴盛对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还具体论述了宋人的求书方法、抄书、藏书管理、藏书与读书、藏书与刻书的相互促进以及宋人的善本观等。
从年代分布来看,藏书家收录主要集中于1988~1990年之间,总论类在近年,尤其2007年之后出现较多,藏书家藏书活动则属于长线型的研究课题,在各个时期均有分布。
3.3目录学研究
伴随私人藏书辉煌成就而来的是宋代私家藏书目录的高度发展。两宋私人藏书目在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有书名可考的私人藏书目不下三十多种,但流传下来的颇为有限,其中成就最著者有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尤袤《遂初堂书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此外,宋代还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理论专著《校雠略》。故该类研究成果基本围绕这几种著述开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尤为热点。总论类介绍宋代私家藏书目所取得的高度成就,探讨形成原因,并对主要书目进行介绍。针对具体书目,则主要是就书目成就和特点开展研究,如《郡斋读书志》的经学思想、图书分类、提要编写、编纂特色、创新性等,《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的内容和价值、目录学思想等均为学者的关注热点。
3.4其他类研究
不便入上述类别的研究入其他类,如书评、私家藏书的校勘以及一些跳出传统的藏书楼研究套路,不就藏书而论藏书,而是从大文化视角审视私家藏书,赋予藏书研究以新的生命力的创新性研究成果。郭守运《北宋私家藏书与宋诗变革关系疏论》认为:卓绝一时的私家藏书活动,以及受其影响而蓬勃发展的文献学、版本学和目录学,推动了宋诗在主题、题材、风格、技巧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张建东《教育视域下的宋代私家藏书略探》认为:宋人利用藏书进行校勘研读、延师教子、创办民间私学等文化教育活动,私家藏书的教育功能得到空前彰显。《宋代致仕官员的生活》指出:嗜书立著是宋代官员退休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宋代富民融入士人社会的途径》则指出:藏书是宋代富民阶层与士人构建关系的方式之一。这类研究数量尚少,但预示着藏书楼研究的多维度发展,并为今后研究方向的拓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4结语
笔者以“私人藏书”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检索结果999条,再加以宋代为限定词,得到数据77条。放宽检索条件,以“藏书”为主题同时包含“宋代”,可获得数据449条,但能够进入统计的数据仍然不足100条。其中必然有因检索条件设置问题而导致疏漏的成果,但仍然可以得出“泛论历代藏书者多,专注一代者少”这样的结论。从文章统计来看,该研究核心作者偏少,研究机构、载体分布也比较分散,呈现出“走马观花式文章多,深入挖掘者少”的研究现状,与两宋藏书的辉煌成就颇不相称。而且藏书研究基本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套路,容易影响研究者的发散性思维,也限制了藏书研究的成就。近年来,两宋藏书研究有较为快速的发展,更需要研究者拓展思路,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多加开拓。
参考文献:
[1]靖继鹏.情报科学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8.
[2]谢会昌.国内信息生态理论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4):4.
[3]刘婧.文献作者分布规律研究[J].情报科学,2004(1):124.
[4]傅璇琮,谢灼华.中国藏书通史[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350.
[5]方建新.宋代私家藏书补录上[J].文献,1988(1):220.
[6]梅国宏.文化视野下的南宋私家藏书论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3):115.
(编校:严真)
endprint
2.4论文基金资助情况
从整体来看,宋代藏书研究争取到的项目非常有限,仅仅有5篇论文受到基金项目支持,分别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藏书楼术语文献记载考”(项目编号:11YJA870015);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麟台故事》的历史、文献与文学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1B250);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宋代宫廷史研究》(项目编号:2011BLS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19世纪‘富民与中国乡村生活变迁研究”(项目编号:04BZS020);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研究成果。显而易见,只有前2个项目与藏书研究紧密相关,其余3个项目均与藏书研究差距甚远。
3论文主题及研究热点
笔者依照CNKI提供的中图分类号对论文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大部分为G25、K244类,分别入图书馆学、宋史,不具备区分价值。故笔者在此不以中图分类号为参照,而是人工对文献进行分类,大略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3.1藏书家、藏书世家及藏书楼研究成果分析
具体单一的藏书家、藏书世家及藏书楼研究入本类,泛论多人的入藏书概论。本类研究可称私人藏书研究的经典研究。学者对本类研究给予了持续关注,中间断裂年代较少,同时成果的年代分布相对均匀。
从研究对象考察,藏书家主要有晁公武、刘恕、李清照、宋敏求、程俱、陈振孙、陆游、尤袤、欧阳修、王莘等人,书画收藏家有米芾、向水等人。其中,对晁公武、李清照、宋敏求、陆游等人的研究成果较多,可视为研究热点。主要的藏书世家有濮阳晁氏家族、安阳韩氏家族、莆阳方氏家族、赵州宋氏家族等。主要的藏书楼有青州归来堂、李氏山房等。宋代文化高度发达,藏书读书之风盛行,藏书在万卷以上的就有近四百人[4],诗书传家的文化世家林立,但给予专题研究的不过区区三五十人。学者可以扩大研究视野,对此多加拓展,尤其对那些不太知名的藏书家多加留意。
3.2宋代藏书概论成果分析
藏书概论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①宋代藏书家收录。两宋藏书之风鼎盛,产生了数以千计的藏书家,今人根据各类史传、方志、笔记等对私人藏书家进行收录。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收宋代藏书家约50人[5];潘美月《宋代藏书家考》收录宋代藏书家126人;方建新《宋代私家藏书补录》补充收录160位藏书家;刘汉忠《宋代私家藏书拾遗》一文又补录宋代藏书家54人;林平《宋代私人藏书家补遗》另辑藏书家43人;刘汉忠《宋代私家藏书拾遗补》又辑出宋代藏书家23人;李晓花《宋代私家藏书再拾遗》辑出福建宋代藏书家47人。②藏书家藏书活动研究。这既包括对两宋知名藏书家的总体概述,如郁鹏《宋代的藏书家》一一列举了宋代著名藏书家宋绶父子、李淑、叶梦得、李清照等的藏书事迹,又包括对地区藏书业发展的研究。后者尤为突出,如四川、福建、湖州、江西、宁绍地区等的藏书业发展,均有专文介绍地区高度发展的藏书成就、文化贡献,总结当地藏书特点,并多方面探讨藏书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③私家藏书总论。这类研究充分肯定了两宋的藏书业绩,认为宋代私人藏书家的图书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此类研究还从宋代普遍的读书之风、官方对典籍的重视以及士人著书立说以求不朽的人生志趣等众多方面探究兴盛原因,并从保存文献典籍、扩大典籍实用价值及推动古代治书之学等方面探讨了私家藏书做出的贡献[6]。而私家藏书的兴盛对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还具体论述了宋人的求书方法、抄书、藏书管理、藏书与读书、藏书与刻书的相互促进以及宋人的善本观等。
从年代分布来看,藏书家收录主要集中于1988~1990年之间,总论类在近年,尤其2007年之后出现较多,藏书家藏书活动则属于长线型的研究课题,在各个时期均有分布。
3.3目录学研究
伴随私人藏书辉煌成就而来的是宋代私家藏书目录的高度发展。两宋私人藏书目在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有书名可考的私人藏书目不下三十多种,但流传下来的颇为有限,其中成就最著者有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尤袤《遂初堂书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此外,宋代还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理论专著《校雠略》。故该类研究成果基本围绕这几种著述开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尤为热点。总论类介绍宋代私家藏书目所取得的高度成就,探讨形成原因,并对主要书目进行介绍。针对具体书目,则主要是就书目成就和特点开展研究,如《郡斋读书志》的经学思想、图书分类、提要编写、编纂特色、创新性等,《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的内容和价值、目录学思想等均为学者的关注热点。
3.4其他类研究
不便入上述类别的研究入其他类,如书评、私家藏书的校勘以及一些跳出传统的藏书楼研究套路,不就藏书而论藏书,而是从大文化视角审视私家藏书,赋予藏书研究以新的生命力的创新性研究成果。郭守运《北宋私家藏书与宋诗变革关系疏论》认为:卓绝一时的私家藏书活动,以及受其影响而蓬勃发展的文献学、版本学和目录学,推动了宋诗在主题、题材、风格、技巧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张建东《教育视域下的宋代私家藏书略探》认为:宋人利用藏书进行校勘研读、延师教子、创办民间私学等文化教育活动,私家藏书的教育功能得到空前彰显。《宋代致仕官员的生活》指出:嗜书立著是宋代官员退休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宋代富民融入士人社会的途径》则指出:藏书是宋代富民阶层与士人构建关系的方式之一。这类研究数量尚少,但预示着藏书楼研究的多维度发展,并为今后研究方向的拓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4结语
笔者以“私人藏书”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检索结果999条,再加以宋代为限定词,得到数据77条。放宽检索条件,以“藏书”为主题同时包含“宋代”,可获得数据449条,但能够进入统计的数据仍然不足100条。其中必然有因检索条件设置问题而导致疏漏的成果,但仍然可以得出“泛论历代藏书者多,专注一代者少”这样的结论。从文章统计来看,该研究核心作者偏少,研究机构、载体分布也比较分散,呈现出“走马观花式文章多,深入挖掘者少”的研究现状,与两宋藏书的辉煌成就颇不相称。而且藏书研究基本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套路,容易影响研究者的发散性思维,也限制了藏书研究的成就。近年来,两宋藏书研究有较为快速的发展,更需要研究者拓展思路,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多加开拓。
参考文献:
[1]靖继鹏.情报科学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8.
[2]谢会昌.国内信息生态理论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4):4.
[3]刘婧.文献作者分布规律研究[J].情报科学,2004(1):124.
[4]傅璇琮,谢灼华.中国藏书通史[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350.
[5]方建新.宋代私家藏书补录上[J].文献,1988(1):220.
[6]梅国宏.文化视野下的南宋私家藏书论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3):115.
(编校:严真)
endprint
2.4论文基金资助情况
从整体来看,宋代藏书研究争取到的项目非常有限,仅仅有5篇论文受到基金项目支持,分别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藏书楼术语文献记载考”(项目编号:11YJA870015);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麟台故事》的历史、文献与文学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1B250);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宋代宫廷史研究》(项目编号:2011BLS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19世纪‘富民与中国乡村生活变迁研究”(项目编号:04BZS020);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研究成果。显而易见,只有前2个项目与藏书研究紧密相关,其余3个项目均与藏书研究差距甚远。
3论文主题及研究热点
笔者依照CNKI提供的中图分类号对论文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大部分为G25、K244类,分别入图书馆学、宋史,不具备区分价值。故笔者在此不以中图分类号为参照,而是人工对文献进行分类,大略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3.1藏书家、藏书世家及藏书楼研究成果分析
具体单一的藏书家、藏书世家及藏书楼研究入本类,泛论多人的入藏书概论。本类研究可称私人藏书研究的经典研究。学者对本类研究给予了持续关注,中间断裂年代较少,同时成果的年代分布相对均匀。
从研究对象考察,藏书家主要有晁公武、刘恕、李清照、宋敏求、程俱、陈振孙、陆游、尤袤、欧阳修、王莘等人,书画收藏家有米芾、向水等人。其中,对晁公武、李清照、宋敏求、陆游等人的研究成果较多,可视为研究热点。主要的藏书世家有濮阳晁氏家族、安阳韩氏家族、莆阳方氏家族、赵州宋氏家族等。主要的藏书楼有青州归来堂、李氏山房等。宋代文化高度发达,藏书读书之风盛行,藏书在万卷以上的就有近四百人[4],诗书传家的文化世家林立,但给予专题研究的不过区区三五十人。学者可以扩大研究视野,对此多加拓展,尤其对那些不太知名的藏书家多加留意。
3.2宋代藏书概论成果分析
藏书概论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①宋代藏书家收录。两宋藏书之风鼎盛,产生了数以千计的藏书家,今人根据各类史传、方志、笔记等对私人藏书家进行收录。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收宋代藏书家约50人[5];潘美月《宋代藏书家考》收录宋代藏书家126人;方建新《宋代私家藏书补录》补充收录160位藏书家;刘汉忠《宋代私家藏书拾遗》一文又补录宋代藏书家54人;林平《宋代私人藏书家补遗》另辑藏书家43人;刘汉忠《宋代私家藏书拾遗补》又辑出宋代藏书家23人;李晓花《宋代私家藏书再拾遗》辑出福建宋代藏书家47人。②藏书家藏书活动研究。这既包括对两宋知名藏书家的总体概述,如郁鹏《宋代的藏书家》一一列举了宋代著名藏书家宋绶父子、李淑、叶梦得、李清照等的藏书事迹,又包括对地区藏书业发展的研究。后者尤为突出,如四川、福建、湖州、江西、宁绍地区等的藏书业发展,均有专文介绍地区高度发展的藏书成就、文化贡献,总结当地藏书特点,并多方面探讨藏书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③私家藏书总论。这类研究充分肯定了两宋的藏书业绩,认为宋代私人藏书家的图书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此类研究还从宋代普遍的读书之风、官方对典籍的重视以及士人著书立说以求不朽的人生志趣等众多方面探究兴盛原因,并从保存文献典籍、扩大典籍实用价值及推动古代治书之学等方面探讨了私家藏书做出的贡献[6]。而私家藏书的兴盛对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还具体论述了宋人的求书方法、抄书、藏书管理、藏书与读书、藏书与刻书的相互促进以及宋人的善本观等。
从年代分布来看,藏书家收录主要集中于1988~1990年之间,总论类在近年,尤其2007年之后出现较多,藏书家藏书活动则属于长线型的研究课题,在各个时期均有分布。
3.3目录学研究
伴随私人藏书辉煌成就而来的是宋代私家藏书目录的高度发展。两宋私人藏书目在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有书名可考的私人藏书目不下三十多种,但流传下来的颇为有限,其中成就最著者有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尤袤《遂初堂书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此外,宋代还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理论专著《校雠略》。故该类研究成果基本围绕这几种著述开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尤为热点。总论类介绍宋代私家藏书目所取得的高度成就,探讨形成原因,并对主要书目进行介绍。针对具体书目,则主要是就书目成就和特点开展研究,如《郡斋读书志》的经学思想、图书分类、提要编写、编纂特色、创新性等,《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的内容和价值、目录学思想等均为学者的关注热点。
3.4其他类研究
不便入上述类别的研究入其他类,如书评、私家藏书的校勘以及一些跳出传统的藏书楼研究套路,不就藏书而论藏书,而是从大文化视角审视私家藏书,赋予藏书研究以新的生命力的创新性研究成果。郭守运《北宋私家藏书与宋诗变革关系疏论》认为:卓绝一时的私家藏书活动,以及受其影响而蓬勃发展的文献学、版本学和目录学,推动了宋诗在主题、题材、风格、技巧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张建东《教育视域下的宋代私家藏书略探》认为:宋人利用藏书进行校勘研读、延师教子、创办民间私学等文化教育活动,私家藏书的教育功能得到空前彰显。《宋代致仕官员的生活》指出:嗜书立著是宋代官员退休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宋代富民融入士人社会的途径》则指出:藏书是宋代富民阶层与士人构建关系的方式之一。这类研究数量尚少,但预示着藏书楼研究的多维度发展,并为今后研究方向的拓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4结语
笔者以“私人藏书”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检索结果999条,再加以宋代为限定词,得到数据77条。放宽检索条件,以“藏书”为主题同时包含“宋代”,可获得数据449条,但能够进入统计的数据仍然不足100条。其中必然有因检索条件设置问题而导致疏漏的成果,但仍然可以得出“泛论历代藏书者多,专注一代者少”这样的结论。从文章统计来看,该研究核心作者偏少,研究机构、载体分布也比较分散,呈现出“走马观花式文章多,深入挖掘者少”的研究现状,与两宋藏书的辉煌成就颇不相称。而且藏书研究基本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套路,容易影响研究者的发散性思维,也限制了藏书研究的成就。近年来,两宋藏书研究有较为快速的发展,更需要研究者拓展思路,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多加开拓。
参考文献:
[1]靖继鹏.情报科学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8.
[2]谢会昌.国内信息生态理论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4):4.
[3]刘婧.文献作者分布规律研究[J].情报科学,2004(1):124.
[4]傅璇琮,谢灼华.中国藏书通史[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350.
[5]方建新.宋代私家藏书补录上[J].文献,1988(1):220.
[6]梅国宏.文化视野下的南宋私家藏书论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3):115.
(编校:严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