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忠 周立木
日前,笔者在访谈中,听到一位企业家说了一番话,谈了“退休之后如何办?”的问题,很受启发。这位周姓的企业家年届花甲,已办退休手续,现在已经卸去了企业里担任的所有职务,唯一尚未卸去的董事长职务也将时日无多。当然作为股份制企业的一员,他还拥有一定的企业股权,是企业的股东。这几年,这家企业在经济形势相对不利的情况下,保持了利润指标的持续增长,国家、集体与员工的收益以及社会贡献均有明显提升,成为一个成功的中小企业。
一、企业家退前的所思所想
“退休之后如何办?首先是如何交班。”这位平时就比较注意思考总结的周董事长着重谈了现在他的多种想法,大致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首当其冲的是企业的制度建设。他认为,董事长一到或将到退休年龄,势必要考虑许多问题,但退前思考最重要的是完善企业股份制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即企业的制度问题。他认为,从自身的定位出发,董事长主要掌控“三个向”,即掌握好公司的生存方向;改善好公司的生存导向;提醒好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倾向。董事长必须要处理好“三个力”,即一要充分体现股东大会的合法权力;二要有效发挥董事会的决策权力;三要完善加强经营层的执行能力。在处理公司事务时,应做到“三办”,即大的事情按章程办;一般事情按制度办;小的事情按协商办。二是,按照公司法规则划清职责。在具体方法上,他认为,为了搞好董事长的本职工作,也为今后退下来作为铺垫,董事长对经营层要采取“三放开”,“三委托”的办法。所谓“三放开”,就是指按公司章程,彻底放开经营层的执行力;彻底放开日常经营业务;彻底放开每年的员工薪酬分配。所谓“三委托”,即是指公司资产运行安全,全权委托经营层落实;公司全年生产指标,全权委托经营层完成;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全权委托经营层执行。三是,经理层要有能力,有担当。“乱世用才,盛世用德”。经营层要真正承担起“三放开”、“三委托”的重担,必须认真执行董事会的决策,加强自身的磨炼,这里包括意志、才能、道德、挫折、境界、理想等方面的磨炼,除了磨练之外,还需要具有对企业的尽职、尽责、尽忠、尽能、尽心的思想素质。即使是企业的中层干部,也要求尽心尽责,提高水平;所有的干部都要做到“公事凭规范,私事凭良心”。四是,树立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观念。企业的干部员工还要有社会效益的意识,为社会利益着想。所谓的社会利益,从目前的企业现状来看,也可以体现在下面“三个重点”方面。一是以民众利益为重点,认真做好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如员工社保工龄问题、伤残人的优扶、土地征用工的权益等;二是以维稳工作为重点,做好来信来访工作;三是以员工得益为重点,继续做好部分股份分配。秉承“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传统哲理,这位企业家所在的单位在每年税后分配的净利中,先拿出8%,平均分红给所有股东,其余利再按股权大小进行分配,以切实增加小股东的收益。
二、正视企业家退出的客观规律
从周董事长的上述谈话中,笔者一时想法颇多,也想发一番议论。上世纪5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现在均已到了退休年龄。这几年,笔者所在单位曾做过企业人才问题的课题调研,其中涉及到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放在第一位的就是企业领导层年龄老化,管理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在企业领导中,56岁以上即将退休的人员占到38.3%。而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通过自身努力和拼搏,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了一席之地,事业有成,成为企业的领军人物。现在要退下来,如何退?不少企业家特别是中小企业家也面临着代际交接这样新的问题。在笔者接触到的不少企业家中,尤其是股份制企业和集体合作以及民有中小企业中,这些企业家既有自身的家业和成功的经验,对自己的企业今后的发展寄予极大的期望,又无奈于自身年龄增长的客观现实,年岁不饶人,“退休”、“交班”终会到来,如何交好这支接力棒呢?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中小企业中还有一个特殊现象,不少企业的领导年届退休,而自己的子女却并无兴趣继承上一辈的“衣钵”,不想接“老爸”的班,在“老爸”眼中是“一块宝”的企业,在他们眼中只是“一根草”,子女们不肯继承父业均称是“看不上眼”,尤其是对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更是不愿意接班, 称“我们自己有自己的事业”,由于家境相对较好,学历又高,年龄正轻,甘心安身于其它如国家公务员、大公司的白领工作或者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使上一辈深感悲哀。至于在老一辈企业家思想中对下一代“不放心”等等想法,客观上也存在。这样,交班就成了一个在这个中小企业群体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关系到企业的薪火相传、企业长存或者继续强盛发展,真的不可小觑之。
三、企业家退前首先要交什么班
要交班,交什么,如何交?企业家退前最大的心愿,无非是把自己一生心血铸成的产业或家业能够稳定地持续下去,能够在自己退出的情况下,企业继续正常地运转。当然更大的期望还在于让后人超过自己,取得更好的业绩。毕竟企业家退出交班,是必然的客观趋势。如能交出一生奋斗而得的大量的钱财、股权,包括一定的企业规模和已经走上正规,并且已经走上兴旺发展的经营状态固然是好事,又如能交出广泛的社会关系,人脉资源和业务渠道亦是幸事,但是真正要交的何止是这些!尤其是对“子不承父业”、“家族企业”持续无望的企业,可能问题更为迫切。从上述周董事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周董事长更着眼于企业的规范、制度、运作理念和思维方式,这是退休交班的核心内容。
企业家之所以能成功,他们的经验就在于顺应改革开放大势。顺应市场竞争的法则,公司的管理与运作符合现代公司制的要求。法人治理结构不是一句空话,按照公司制要求办事更是企业的一定之规。对即将退下来的企业家而言,如果还在担任董事长的,就要抓紧时机,以自己的行为作出表率,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塑造好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模式的同时,首先是董事长要放手,只做自己的事,充分依靠企业经理班子来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由企业经理班子来承担责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并且按照这套规范持续运作。放手,放什么?周董事长提出“三放开”,一句话,放开经理层应有的本职工作。其之所以要实行“三委托”,委托资产安全、生产指标和员工分配这三件事,主要因为这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资产安全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经营效益是企业的生存之基,员工培训是企业的持续之路。endprint
看上去,周董事长讲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规则,例如股东会、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处理,但真正要理解并照此办理,谈何容易?首先是老一辈企业家应有这种强烈的意识,真正将公司视作社会细胞,顺势者昌,逆势者亡。这个势,简单来说,就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来健全企业的体制和机制问题。笔者曾去德国考察一家图书出版公司,这是一家全球性的大企业,在茶歇之间,接待人员指着邻桌上的一位普通老太说,“这是我公司的老板,有90%以上的股权,她偶而会来公司喝喝茶,并不担任公司的其他职务”。这件事令人记忆深刻,既打破了原来我们一直批判的“一股独大搞不好企业”的思想误区,又为该公司强大的经营团队及其规范运作与快速发展所叹服,原因就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会做什么,董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何等鲜明。有的企业家由于对经营班子能力“不放心”,通过“幕后策划”来“扶上马、带一程”,或者还是自己“亲自操刀”,眼前来说作为权宜之计未尚不可,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周董事长的“三放开”、“三委托”,就是为今后真正彻底退出去“喝茶”创造了条件。
四、积极探索企业长存之道
可见,企业家在退出之时,可能更有深切的体会。这里会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本文着重说的也是毫无疑问最要紧的是,无论是“家族制”企业,还是“非家族制企业”,或者是正在“去家族制”的企业,一个企业要能长久发展,并能得到良好发展,构建和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企业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真正形成规范运作的机制都显得极端重要。有了规范,才能避免“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经营层等机构一应俱全,而实质只是走走程序、形同虚设”,还是老板“一人说了算”的现象,如能真的依靠整个经营团队作用和执行力的发挥,老板才真的可以去“喝茶”了。这里,就提出了一个老话题,即实施公司制中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问题。现在职业经理人团队在一些跨国公司和国内的不少公司等已不是新鲜事物,如沃尔玛等大股东并不直接管理企业,而是由职业经理人团队负责经营管理。目前我们许多中小企业还没有运用职业经理治理方式,由于不少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是依靠自身的打拼起家,习惯于事无巨细一手操办,“我的地盘我作主”,不是太相信其它人来运作,之所以会出现“家族制”的现象,这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考虑到聘请职业经理团队等可能还有一个适当人选物色和成本的问题,如此等等,阻碍了中小企业广泛引进职业经理团队,其中让经营团队来共同分享企业的财富和权力更是勉为其难。因此,从这些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出发,作为目前的可行之策,至少应该充分信任现存的经理层班子开展业务,放手大胆地让经理层冲到第一线,甚至以后的董事会机构也应该是在对股东负责的前提下实施独立放手决策。据笔者了解,上海闵行区资产经营公司正在探索职业经理团队的构建,针对自身集团内企业的需要委派这些职业经理人员到企业工作,在推进企业公司制改造的同时,逐步形成职业经理团队管理企业的模式。应该说,这是一个切合实际的有益尝试。当然,对企业本身而言,关键是要灌输与培养公司化运作理念,上下形成共识,大家按照公司制办事,这才是持续发展公司的根本,大概也是企业家退前的心愿。
(作者系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上海来之福实业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