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W1H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

2014-09-22 18:37孔祥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图书馆

关键词:学科化服务;5W1H分析法;要素;措施

摘要:文章采用5W1H分析法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所涉及的意义、概念、环境、时机、参与人员以及措施等要素,并结合现时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实践对其进行阐释。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7-0040-03

收稿日期:2014-06-10

作者简介:孔祥平(1980-),湛江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

* 本文为湛江师范学院校级青年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W1023。1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短板暴露无遗,图书馆的定位和转型在互联网时代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新的服务模式——学科化服务,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图书馆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学科化服务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高校图书馆是否具有创新与发展能力的立足点。笔者采用5W1H分析法分析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所涉及的各项要素,对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做出有益探讨。

5W1H(Five Ws and one H)分析法是广泛应用于管理工作的一种分析法,也称为“六何分析法”。该方法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从以下六个方面:WHY(为什么要这么做)、WHAT(要做什么)、WHERE(环境特征)、WHEN(什么时机最适宜)、WHO (由谁来做)、HOW(如何做)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2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的5W1H分析

2.1WHY——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意义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服务模式带来巨大挑战。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对获取信息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对信息获取的工具要求越来越便捷,这一切都给作为信息传递中心的高校图书馆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图书馆拥有大量的纸质资源,以书库为基本形态,藏书为基础,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其服务对象和范围相对固定,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信息提供速度以及便捷程度都存在着不足。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远程检索成为现实,人们足不出户即可搜集到自己所需要的海量信息,传统图书馆坐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模式显然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

而学科化服务正是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的模式,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图书馆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应对需求变化,创新服务和发展模式的有效切入点。这种以用户为 中心的主动服务模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服务对象明确具体,图书馆与信息需求方互动交流频繁,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更好地融入到学校的学科建设中,更好地服务于学科教学和用户科研。

2.2WHAT——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概念

什么是学科化服务?这是图书馆在推行学科化服务时必须理清的一个概念。虽然各个高校图书馆在学科化服务实施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工作方法和流程都有所不同,但学科化服务的核心内容、方向是一致的。

陈光祚等认为:“学科服务,又称学科馆员制度,是一项开拓性的主动参与式、嵌入式的创新服务。它要求学科馆员或信息联络员深入到对口院系的科研或教学活动中,帮助读者发现和提供更多专业资源和信息导航,为读者的研究和工作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信息服务。”[1]

颜小燕认为:“学科化服务是介于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之间的深层次信息服务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它立足于某一特定学科,以学科馆员为核心,面向学科用户,通过学科信息存取和学科情报分析来满足用户在学科活动(尤其是学科建设活动)中的信息需求,并帮助用户提升信息获取及信息利用的能力。”[2]

宋惠兰认为:“所谓学科化服务,就是以学科为基础,以学科馆员为核心,并针对用户专业及学科,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展开的介于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之间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3]

以上概念定义侧重面、点有所不同,但是都无一例外地认为学科馆员是学科化服务的核心,创新性是学科化服务的特征,是主动性、针对性较强的服务模式。因此,综合以上定义,笔者认为学科化服务是以学科馆员为核心,通过学科馆员主动性、创造性与用户互动交流,积极主动为用户提供深层次服务的一种增值服务模式。

2.3WHERE——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时代环境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普及,用户获取信息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高校信息和文化中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传统图书馆服务的特点是坐等读者上门,服务形式比较单一,以借还纸质资源以及提供阅览服务为主,与用户的交流互动较少,其提供的信息资源时效性不够强,资源数量有限,延伸服务比较少,与外界交流比较少,所提供的服务深度和广度不够。总之,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具有很强的封闭性,是一种资源主导服务。如今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和普及,高校图书馆将各个分散的学科资源搜集、分析、整合,用户足不出户即可阅览全面、丰富的资源,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孔祥平:5W1H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孔祥平:5W1H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修薇薇等在2008年对“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开设情况调查显示:108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有83所,占“211工程院校”的76.85%。[4]陆莉在2012年对“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开设情况调查显示:116家“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4所高校都有异地两个校区)中有93家提供学科化服务。[5]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科化服务越来越受到高校图书馆的重视。尽管学科化服务在我国高校蓬勃发展,其发展环境越来越优越,但学科化服务在我国高校仍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服务模式单一,创新性不够;学科馆员整体素质不高,学科化服务广而不精,业务不够深入;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等。这一切都表明学科化服务和当前信息环境还存在着不协调的方面,需要继续加强学科化服务研究和建设。

2.4WHEN——学科化服务的时机选择

学科化服务的开展,是一个涉及面广、复杂的决策过程。在开展学科化服务之前,必须调查分析,不经调查分析就匆匆实施学科化服务,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学科化服务的作用,反而使学科化服务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最终可能劳民伤财,效果不佳。因此,必须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学科化服务,而不能人云亦云,照抄照搬。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学科化服务不可能高度一致,只有在分析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制订服务计划,才能建立起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学科化服务体系。既要分析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即学校的整体科研情况,教师科研工作的学科信息资源需求,学校的软硬件配备情况;又要分析图书馆的内部环境,即馆员的整体素质,图书馆馆藏相关学科资源情况,图书馆具备的软硬件环境。在内外各种条件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开展学科化服务。

2.5WHO——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主体构成要素选择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由四个要素构成:学科馆员、资源用户、资源库和服务平台。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核心人员是学科馆员。所谓学科馆员,是指以学科用户为对象,凭借较精深的对口专业知识、图书情报知识及专业文献信息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主动、有目标的、个性化的高级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图书馆员,是承担图书馆与学科或院系之间密切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学科馆员是图书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某个学科的文献信息专家,是高校图书馆中的高级服务人员。[6]因此,与普通馆员不同,学科馆员的要求更高、更全面:①某一学科或几个学科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甚至是某个学科领域的专家,这样才能为对应学科提供较深层次的服务。②精通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对图书馆业务的各个环节十分娴熟。③熟练操作计算机,具备较强的搜索和检索能力。④精通一门或几门外语,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现状和趋势。⑤知识管理能力,能够对搜集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整合,方便用户阅览和检索。⑥较强的语言表达、沟通交流、组织协调能力,了解对口学科用户的相关情况,快速有效地推介图书馆资源等。⑦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本着“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爱岗敬业,积极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满足用户需求。

资源用户是学科馆员服务的对象,也是开展学科化服务的要素之一。学科信息资源用户的信息需求,影响着学科馆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只有对学科信息资源用户的情况了解清楚,学科馆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高质量服务。

信息资源库是学科馆员提供学科化服务的基础和信息保障,也是学科馆员开展工作的重要工具。信息资源库所包含的资源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科馆员所能提供的学科化服务质量。

信息服务平台是一种虚拟的网络平台。和学科馆员相比,学科信息资源平台具有很多优越性:能够提供全天候的服务,信息传递速度很快,远程检索快速方便,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归类、整理能力强大等。

2.6HOW——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措施选择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如何开展?选择什么样的措施来开展?这是开展学科化服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学科化服务自1998年在清华大学首先实施至今,在我国开展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各个图书馆采取学科化服务的内容各不相同。不管各高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要围绕学科化服务的四个要素开展这项工作。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2.6.1加强图书馆与高校院系之间的参与协作。学科化服务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图书馆一家之事,牵涉到高校各个院系以及学校各职能部门。因此,搞好学科化服务需要高校领导重视及院系和各职能部门的参与协作,以学科化服务建设为主体,院系以及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配合,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这样才能解决图书馆人员的缺乏与技术实力方面的不足,为学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6.2加强学科馆员的选拔、培养、引进以及激励机制,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学科馆员队伍中去,充实学科馆员的力量。学科馆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科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图书馆应该在分析本馆馆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择优选用能力强、素质高的馆员,让他们加入学科馆员的队伍,同时要对学科馆员进行必要的培训,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制订培养计划,弥补他们的不足。图书馆应加强引进高质量人才的力度,根据学科化服务的实际需要引进专门人才担任学科馆员,解决当下学科馆员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建立学科馆员终身学习机制,让学科馆员“走出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其他高校先进服务理念和模式,激发学科馆员创新能力。

2.6.3加强学科信息资源库和服务平台建设。学科馆员对馆藏的相关学科文献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归纳整理出条理有序的文献信息系统,提供专业信息导航,方便服务对象使用检索。此外,学科馆员还要运用网络资源,通过搜索相关专业的信息资源,对其归纳整理,进行分类整合,将来源于杂乱无章的网络资源按照类别、学科整合成符合学科要求的结构化、条理化、针对性强的信息资源。学科馆员将馆藏信息资源以及从网络上搜集来的经过加工的信息资源编辑整理录入信息资源库,并通过服务平台供资源用户检索使用。

2.6.4制订与学科化服务对象沟通交流机制。了解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实行学科馆员对服务对象的跟踪服务,对其需求及时作出反应,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要。同时建立推送信息机制,定时向学科服务对象推送学科发展趋势、最新动向等,并根据其科研课题提供针对性强的跟踪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要顺应信息潮流积极开展学科化服务,提高学科馆员素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光祚,阮建海,臧国全.论个人数字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3):15-17.

[2]颜小燕.刍议学科化服务与图书馆管理——以学科化服务与图书馆各业务部门工作流程、管理模式的变化为视角[J].科技信息,2008(3):284-286.

[3]宋惠兰.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11):88-90.

[4]修薇薇等.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调查——以211工程院校为例[J].图书馆杂志,2008(8):41-44.

[5]陆莉.“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4):59-63.

[6]李坤.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8(2):33-35.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图书馆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图书馆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超学科”来啦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