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
关键词:区域活动;环境;材料;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在学习完了关于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布置以及材料的准备之后,结合我园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对我园的区域游戏环境的布置及材料的准备,笔者有以下这么几点看法。
一、区域活动环境上的布置
1.物质环境的创设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工作的原则提出,这一原则表明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性。
在这次学习之后,为了能够提供给幼儿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笔者充分地将教室和走廊利用起来。根据主题活动的设计,在教室布置的是美工区“小巧手”、建构区“小小建筑师”、益智区“开动小脑筋”、图书角“宝宝书屋”、在走廊布置的是自然角“观察植物”。这样幼儿在自主选择游戏的时候,就能专注于游戏,减少喧哗和干扰,在获得游戏快乐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区域游戏的划分要有独立性和相容性,因此我们将益智区和建构区放在相邻的两个区域里,通过自制的吊牌、地垫和废旧利用的鞋盒将这两个区域隔开,这样的调整使幼儿在学会自己动手制作的同时,又提高了他们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在益智区,我们还自制了一些玩具,大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如“戴戒指”“给动物喂饼干”“毛毛虫”“数字火车”等,我们将游戏区域设置在走廊,这样便于幼儿取拿材料,避免将教师的环境弄湿。
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为幼儿提供的探究和操作材料应尽量从身边选取,这样的教育能让幼儿学会勤俭节约,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这样的教育能让幼儿热爱生活,并真切地体会到生活就在身边,体验到身边有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如在“香喷喷的食物”这一主题中,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去发现水果的颜色,收集各种水果,粘贴成小动物或制成“水果娃娃”等。幼儿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增强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教师投放材料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每样东西的数目不一定和班里的人数相等。教师应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定期更换与补充。
二、区域活动材料的呈现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对于幼儿学习者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实现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的认识的中介和桥梁。而材料的呈现方式直接关系到能否引发幼儿的探究活动,能否引导幼儿逐渐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关系。
1.明确主题或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根据主题讨论探究后,和家长一起设计、准备所需的材料。如在“漂亮的小汽车”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资料,并请家长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领幼儿参观大马路,注意将环保教育融入其中。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发展了技术设计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且发展了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认识了材料的特性,发展了相应的关系,获得了有关的知识经验。
教师也可以给幼儿提出某个具体问题或任务,让幼儿选择一定范围内的材料尝试着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分为两部分:构成问题或任务的材料和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所需的材料,这些材料能为幼儿解决问题提供暗示和线索。
2.材料分层呈现
我们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地探索和发现,给幼儿一种发现和能胜任的感觉。如在益智区“水果连连乐”中,第一次投放材料:教师给幼儿每人一颗星的图片,可以看着图片去排序,让他们找出水果排队的方法。经过充分的尝试后,幼儿能看出图片上的规律: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子。第二次投放材料:教师增加了蔬菜。幼儿尝试着用一个水果一个蔬菜进行排序,幼儿通过几次图片引导,会继续探究,发现其他的排序方法。第三次投放材料:增加难度,两个水果一个蔬菜的排序。幼儿会发现这样规律的排序。第四次投放材料:按颜色投放水果,红的一个、黄的一个、绿的一个等,幼儿通过探索会发现它的规律。在幼儿获得以上经验后,再让他们理解排序与安全的有关知识。
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有效地呈现活动材料,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很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