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探究

2014-09-21 15:45周婧
企业导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周婧

摘 要: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利率波动幅度和频率的扩大,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和利率管制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识别不敏感,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因此加强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

前言:金融业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在其发展壮大过程往往存在很多难以规避的风险。金融业的核心——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其面临的风险大多是金融机构代表性风险。其中利率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着上市银行股权的市值。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着利率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商业银行净利差收入过大、利率风险防范手段还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加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不断研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浪潮的必然选择。

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

(一)银行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仍然很低,风险防范意识较为淡薄。首先,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和产权制度不够完善,对于产权清晰、结构完善的银行金融机构,在自身的财务控制、资本成本、利润控制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约束制度,能够有效的避免利率风险带来的损失,而商业银行的激励和约束能力相对有限。其次非市场化和政府保护导致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甚至不少银行思想上也不重视利率风险管理[1]。

(二)我国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面前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一方面商业银行受到中国银行存贷款利率体制的影响,难以自由的调控负债结构和负债利率来规避利率风险管理。另一方面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匮乏,也是导致商业银行难以规避利率风险的原因。管理工具缺乏,交易工具的缺失制约了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管理。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

(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成因分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形成原因总的来说包括两个方面:宏观经济变量和银行本身。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很容易产生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1)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外相比,我国利率风险更多的表现为体制内风险。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水平和存贷款利率结构始终受制于中央银行。因此随着国家利率政策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整,都有可能产生不利的利率风险。如:2011年,中央银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的举措,在短时间内收回了大量的货币量,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此给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此外,当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往往会公开市场业务,导致利率上升。再者, 如果国家发行的货币过多,往往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抵御通货膨胀,国家通常采取降低利率的手段。也就是说利率会受到货币供给的影响,一般来说利率水平与通货膨胀率成正比,随其增加而上升,随其降低而下降。但是如果货币供给量旳较快增长不是由通货膨胀带来的,这时可能会形成高利率现象,从而弥补因货币贬值带来的价值损失[2]。(2)利率定价机制存在缺陷。商业银行信贷定价的依据往往取决于客户的资信和期限情况,资信越低,期限越长,利率就越高。反之也就越低。在这种机制下,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使得大多资信高的借款人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此时由于银行不愿为资信低的客户提供贷款,为了争取这些资信好的客户,不得不采取优惠利率或放宽还款条件。因此完善的利率定价机制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3)银行内部的脆弱性。银行内部脆弱性使得金融业存在着经营失败的风险。为了避免金融业的高负债经营,合理取舍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商业银行往往保持着一定数量的长期资产。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一般是非对称性,主要是由于银行难以对其拥有的资产进行合理的估价,导致了到期收回贷款的不确定性。其具体表现为:现金流非对称性;重新定价频率具有非对称性;期限非对称性。这三点影响使得利率上升时,银行业遭受更大的利率风险。实践也证明了银行的负债期限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将不断缩短,而资产期限将持续变长。因此银行资产流动性的转换功能是银行遭受利率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银行业务分析。在中国银行对利率相对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相对自由的存贷利率为其带来了存贷款利差盈利。同时也降低了利率风险。因此一方面降低了银行利率敏感性,另一方面使得吸收存款成为了银行重点经营的业务,忽略了利率风险管理。但随着我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银行的这种盈利模式也会改变,终将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

此外,目前我国银行资金运用中约10%一20%投资于债券业务(见表1),且长期债券占绝对大的比重,这部分以长期债券为主的资产在未来的升息不确定变化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大的价值损失风险。

表1 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比重和期限结构(2011年中期)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

除了引进和有效地应用前文分析的有关技术和工具外,根据我国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我们提出如下建议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一)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为了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商业银行可通过采用资产与负债多元组合的方式,这种操作模式既有利于加强资产负债的管理,又可以减少各个银行贷款资产的规模, 提高资产安全度,能够保障稳定的盈利水平。

商业银行的资产根据分类的不同包括:实物资产、现金资产、贷款资产等。由于中国银行的监管机制及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较晚,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综合能力不强,业务水平不足,业务不够全面的缺点。因此针对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贷款方面可采取增持证券类资产和提高个人消费信贷所占总贷款的比重的措施,这样可以避免贷款对象出现分化的现象,实现银行业发展的循序渐进。

银行负债方面,一般通过增加融资渠道来增加资金的来源。从目前来说,我国的储蓄水平较高,人们相对的投资观念不强,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居民的储蓄,可以增加贷款数额,实现自身的净利差收益。但从长远来看,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疗养老措施的不断改进,人们的投资机会将会增多,从而带来储蓄总量的减少,导致储蓄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也会下降,必然引起商业银行的净利差的收益的降低。商业银行必须要创新一些方法来吸收市场上资金,才能保持其利润水平。此外商业银行的存款服务也存在一定问题、存款的品种较为单一、证券化程度不高,这些影响因素也制约了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

(二)央行应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由于国内金融市场的诸多不完善,许多先进、精确的利率风险衡量方法无法运用到我国的实践。总的来说,当前金融市场不完善主要在这样几个方面对利率风险管理构成制肘:①交易工具不完善,使得利率风险管理无法有效运用衍生工具。②市场流动性不足,令一些方法运用的市场参数存在扭曲。如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无法形成有效的价值发现机制,收益率曲线存在扭曲。

为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可通过采取两种措施:增加市场风险存量和不增加市场风险存量。对于增加市场风险存量的措施首先要与相关的风险监管机构的措施相配套,其次要循序渐渐进行推行,不能急功近利。如:市场前期可推出远期债券交易、远期利率协议的互换,到市场监管成熟时,再推出债券期货、期权等风险较大的衍生产品。

(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规避利率风险。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包括非利息收入和利息收入。其中利息收入与利率风险的高低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利率风险越低,利息收入增加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商业银行积极拓展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所占总收入比例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利率风险,才能有利于商业银行积极主动的抵抗利率风险。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就依靠于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如:我国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条例》,为规范中间业务市场提供了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也应积极优化中间业务结构,积极拓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中间业务。但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也要注意新兴业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加强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高素质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队伍是提高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有效管理的根本,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实践经验来看,利率管理专家不仅具备较强的经济问题分析能力,而且又具备较高的利率风险管理操作水平。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受中国银行的管制约束,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较小,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娴熟、利率风险管理知识高的人才较少。对于追求向国际先进水平商业银行发展的目标,我国培养和组建专业化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已刻不容缓,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这些管理人才还要与时俱进的学习最新利率风险管理方法。

(五)促进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以及对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和利用是规避利率风险最有效的方法。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准确把握未来市场利率变化趋势,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是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的前提。但对市场利率的波动难以做出准确的预测,并且商业银行也很难调整资产负债表的内容,由此开发新的金融工具和管理规则来规避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衍生产品可以转嫁或对冲风险又能够进行套期保值,还可以分散多种非系统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应当学习的创造性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结语:利率风险的产生只有几十年,但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并且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业在长期受管制的的情况下,利率风险管理的手段较为单一、意识较为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进行有效的管理,科学地度量利率风险,以增强商业银行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这不仅是提高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需要,也是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趋势的必然选择。同时商业银行也要思考和重视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利率风险和利润减少问题,将利率风险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才能科学的防范利率风险,才能构建出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林海、郑振龙.《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应用》[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3月版。

[2] 郑木清.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战略抉择[M],《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地方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期货的套期保值研究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新时期下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风险理论研究探讨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