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XX的说”是网络流行句式之一,本文对其进行语法分析,探讨其语义及句法功能,分析其来源及流行的原因,再结合日源流行语讨论网络流行语的规范问题。
关键词:XX的说 语义 句法功能 网络流行语 语言规范
引言
近来在网络论坛中经常见到“XX的说”这种表达方式。本文从语义、句法功能和形成原因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日源网络流行语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规范问题。
一、“XX的说”的语义及句法功能
根据在网络贴吧、论坛、博客中搜索到的语料,我们将“XX的说”归纳整理分为以下几类,并分别探讨其语义句法功能。
1.口语中一般的习惯后缀语,无太大实意,委婉表达说话者的想法。
(1)“她很漂亮的说”“天好热的说”“你很无聊的说”“偶十分郁闷的说”。
(2)“看帖一定要回帖的说”“貌似她还没来的说”。
这种情况下“的说”为口语中一般的习惯后缀语。这种用法往往用在口语中,无太大实意。(1)“的说”前面的句法结构是“主语+谓语”,是个完整、独立的句子,因此去掉“的说”句子依然成立。谓语部分有共同点,即都是“程度副词+形容词”。“的说”在这里有强调的作用,强调谓语部分,如“她很漂亮的说”“天好热的说”分别强调的是“很漂亮”和“好热”。如果去掉程度副词,“她漂亮的说”“天热的说”,在搜到的语料中并未发现此种用法。(2)“的说”前面是独立的句子,去掉“的说”句子依然成立。“的说”被用来协助表达发话者的观点,即“看帖一定要回帖”“她还没来”。在这里“的说”强调的是前面整个句子,即说话者的观点。
这种用法是当说话者希望表达个人的想法,即“我认为……”时,但又觉得使用“我认为……”的句型在语气上太强势,便用这种句型来表达个人的观点。其功能是把自己的想法,借用第三方的口吻提出,以减少强加于人的感觉,也暗示对方,不同意这种想法也没关系。
2.引用别人的话,相当于“他(她)说”,实际上属于倒装。
这种情况下,如“她吃过了(的)说”即“她说她吃过了”,说话人引用“她”说的话。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这一种用法,即倒装,引用别人的话。
与第1种情况相比,此种用法的不同在于“的说”前面句子的主语是第三人称,因为是转说别人的话,而第一种情况下发话者都是显在的或隐藏的主语。如“她很漂亮的说”意为“我认为她很漂亮”。而这里“她吃过了(的)说”是“她说她吃过了”。因此相当于“她说”。
3.置于句尾,加强语气,表吃惊,意为“居然”。
“他知道的说?”“他还没回来的说?”这种情况下,句子可译为“他居然知道?”“他居然还没回来?”“的说”如果去掉,前面的句子仍然成立,但意思就不一样,说话者的态度很不同。这种情况适用于一般疑问句,表示说话者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加强询问的语气,表示吃惊的语义。
二、“XX的说”的起源及其流行的原因
(一)“XX的说”的起源
关于“XX的说”的起源以下两种看法较有说服性:1.“日语来源说”的观点认为,“XX的说”的兴起同日本动漫在中国青少年中的风靡有很大关系。如《火影忍者》中的玖辛奈、《守护甜心》的小丝都是有“的说”口癖的代表人物。伴随着这种新兴动漫文化的蔓延,带来了一种类似于行话的语言,它具有强烈的动漫叙事风格,普遍流行于都市年轻人之间,这些语言中有少数通过互联网融入到网络语言中,被视为网络语言的一部分。经过对语料的分析及日常生活的观察,笔者发现女性使用“XX的说”句式的概率要比男性高很多。而在日本动漫中有“的说”口癖的也都是女性角色。2.“方言来源说”:在浙江温州的方言里,“的说”两字,是常被用到的两个字眼,音“nān gū”。在浙江杭州萧山等地的方言中,“的说”置于句尾,通常用来加强一下句子的语气,这与上文分类中的第一种情况一致。闽南语中“的说”是语气词,放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这样”,有埋怨、不情愿的情感偏向。台湾话中也有相似的使用情形。而这与分类中的第三种情形一致。
(二)“XX的说”的流行原因
1.“XX的说”丰富的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
语言的流行是自身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语言自身发展的因素即是“XX的说”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功能。“XX的说”能作为后缀语,委婉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愿,符合现代人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见解的表达规范;也可用于引用别人说过的话;又可置于句尾,表示吃惊义。可见它的表义功能是丰富的。
2.流行语大量涌现的社会环境
网络的主要使用者是年轻人,他们需要用更新的语言成分来突出自己的情绪,加强说话的表现力。其求新求异的心理促使很多流行语句式大量涌现。在拥挤的网络中,平淡无奇的表达方式往往会没有回应,所以必须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吸引别人注意,让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创新与求异心理是指追求表达形式的新颖别致、另类特殊的心理。网络流行语体的创新与求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形式创新,一个是内容创新。
“XX的说”就属于形式上的创新。正是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它们非常活跃地出现在当代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子的口语中,也大量出现在中文网络论坛、贴吧和聊天室里。年轻人的从众心理也为流行句式的涌现推波助澜。从群体心理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体的广泛传播是借助群体中的从众与模仿的心理来实现的。某一网络流行语体一经产生,往往会引起众多网友的围观与模仿。
3.语言的接触和相互影响
网络亚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模式。网络亚文化是一种有别于现实和主流文化、能够处处体现草根精神、表达独特的审美和价值观的网络流行文化。因此,网络流行语最能体现出语言的发展趋势。不管“XX的说”是起源于日本的动漫语言还是起源于江浙方言,都体现出语言的接触和相互影响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当今最活跃的流行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世界,语言接触前所未有的频繁,某种语言的构词习惯、语法构式会随时传播到其他语言中甚至在那里发扬光大。目前日本动漫的强大优势使日语的某些句式影响了其他语言,成为日源系流行语的重要源头。
三、网络流行语与语言规范
网络语言成为一种语言交际形式已经不容质疑。我们不能因为其鱼目混杂就将其摒弃在研究的视野范围外,正如我们不能无视这一突出的文化现象一样。从刚开始的抵触到慢慢接受再到被这些流行语“同化”,我们发现对待流行语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坐观其变”。网络流行语“给力”的发展印证了这一态度的重要性,语言的发展和繁荣需要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如果没有一个宽容的态度,“给力”可能上不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又如吴春相、尹露划分出的Ⅰ级日源流行语中的“萌”“正太”“宅”“达人”,不仅在网络中频繁出现,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这几个词已经被媒体接受,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见,对网络流行语不可一味地排斥。同样对网络流行语的规范也是必要的。当然,我们规范的不是这些可能增强语言表达力的、在发展前期可能有欠规范或比较陌生的词汇或句式,而是网络上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污言秽语”。
因此,1.对语言本身来说,语言要素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发展总会在语言形式上做出些花样,以一个时代的风格对其语言要素进行包装,以满足该时代人们的交际需求和时尚心理,这种语言包装是语言自身的发展和调整,对其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语言的内生机制。2.对语言规范者来说,因为社会语言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其标志就是:新词语、新句式、新用法、新时尚的层出不穷,所以面对新鲜且别扭的语言现象,社会语言学家应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应在观察、甄别、比较、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高屋建瓴,探求其中合理的因素,进而从语境和语用层面因势利导。
小 结
“XX的说”是在流行语大量涌现的社会背景下,以其独特、丰富的表现形式及强大的语义、语法功能在网络上传播与流行开来的。对其来源的探究证实了语言的接触和相互影响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当今最活跃的流行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网络流行语,因势利导,使其为语言的发展、繁荣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炯.中国文化修辞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曾毅平.华语修辞[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3]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姚津津.国内ACG语言使用现象及成因分析[J].说文解字,2010,(3).
[5]黄自然.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机制与传播动因探析[J].新媒体与数字化,2011,(6).
[6]张旭阳.“XV的不是Y,是寂寞”句式探析[J].语言文字探索,2012,(6).
[7]陈昌来,雍茜.基于网络语料库给力的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1,(3).
[8]饶宏泉.“去XX化”的语言包装[J].修辞学习,2008,(1).
[9]谭汝为.无厘头、杀手、麻辣、下课、德比大战……——若干流行词语的语义探幽[J].当代修辞学,2006,(3).
[10]邓小琴.“蒜你狠”系列流行语的构式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2,(4).
(刘小宛 广州 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 51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