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魔猎人”充满欲望的流亡

2014-09-21 00:30赵洪星郭清杨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8期
关键词:欲望洛丽塔

赵洪星 郭清杨

摘 要:亨伯特、奎尔蒂两个着了魔的猎人。洛丽塔,一个充满挑逗性、妩媚、早熟的女孩,猎人眼中的猎物。他们带着欲望与嫉妒的旅行,更像一场黑暗心灵的流亡。三个人,各有所取、各有所爱。最终,猎人的失败,彰显了无尽欲望的可怕。

关键词:洛丽塔 亨伯特 奎尔蒂 欲望

俄国流亡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Nabokov)的小说《洛丽塔》,曾在1998年获得了美国兰登书屋“现代文库”编委会公布的“百年百部经典英语小说”第四位的名次。在《洛丽塔》中,“着魔的猎人”的意象反复出现,正暗示着这是一场疯狂的猎人围捕猎物的旅行,是着魔猎人的心灵的流亡,最终的结局是,猎物逃脱,着魔猎人灭亡。《洛丽塔》只是以一种“恋童癖”的形式展现了展现了人们的欲望与嫉妒的可怕。

一、被欲望了的洛丽塔

洛丽塔诱惑着亨伯特。“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她,妩媚、早熟、活泼。她总是嚼着口香糖,有着挑逗暧昧的眼神,热衷于诱惑每一个男人。她眼神迷离,经常穿着宽松的男式衬衣,娇嗔地拒绝收拾床铺,她有时毫无顾忌地坐在他腿上,一直到她要被送去寄宿学校,他从窗口不舍地望着洛,洛丽塔突然飞奔上楼扑进他怀里给他深深的一吻。

等到亨伯特去接洛丽塔,第一次两人睡在一张床上。但这第一次,确实是洛丽塔诱惑了亨伯特:

“就在那一瞬间,在一阵粗野的欢快声(小仙女的标志)中,他将嘴凑到我的耳边——但有好一阵我还是不能悟出她那旱天雷般耳语的真意,她笑着,甩开脸上的头发,又说了一遍,渐渐地,我明白了她的提议是什么时,一种像是生活在崭新的、疯狂般崭新梦幻世界里的奇异感觉便想我涌来……我的生活被小洛用精力旺盛、实际又乏味的方式操纵了。”[1]

洛丽塔又在追求着奎尔蒂。她在参加夏令营的时候就迷上了奎尔蒂。后来奎尔蒂便伴随着亨伯特与“小仙女”所到的每一处。而洛丽塔对此心知肚明,有时甚至是洛丽塔故意让奎尔蒂跟踪他们。可以说是洛丽塔诱惑着奎尔蒂进入她的生活,并且她爱着奎尔蒂。可以举几个例子:亨伯特带着她从夏令营出来没多久,在路上时,奎尔蒂便冒充警察来询问。在“着魔猎人”旅馆,洛丽塔已经清楚地认出了奎尔蒂,但还是隐瞒了下来。之后,她拿着网球拍跟奎尔蒂约会,却骗亨伯特自己在找网球。之后在上学期间,她借排话剧的机会和奎尔蒂进行幽会。第二次旅行也是以洛丽塔与奎尔蒂的通话开始。最后她成功地被奎尔蒂接走。

由此可见,洛丽塔与亨伯特发生着关系,却始终与奎尔蒂保持联系。她是一个充满欲望的洛丽塔。一个充满挑逗性、若隐若现的洛丽塔。

二、两个猎人欲望与嫉妒的流亡

这场旅行与纳博科夫本人的流亡经历有关,他流亡过程中的恐惧、谨慎似乎也影响了这段创作。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1899年4月23日生于圣彼得堡一个贵族家庭。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他和家人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活。在1925年,他娶了犹太裔俄国女子维拉为妻。1937年,他们全家为躲避纳粹迫害犹太人,迁居法国。在1941年,他们在友人的帮助下逃到美国。之后,纳博科夫先后在美国几所大学任教,讲授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以及文学创作。他1960年移居瑞士,1977年病逝,享年78岁。

这场流亡的主人公有三个人,每个人各有所爱,各有所取。

年少的洛丽塔在有限的生命中,经历了不少的苦难。母亲死后,洛丽塔无依无靠,只能暂时依附于亨伯特。亨伯特有恋童癖。然而,洛丽塔为了生存下去,也只能忍辱负重(不过有时,她也是享受的,不过很少罢了)。她利用亨对她的溺爱,不断地攫取亨的金钱、时间。

“她自知那张柔软嘴唇的魔力,她竟得以——在上学的一年里!——将一次拥抱的奖金提高到三、甚至四元……我相信这可怜的、目光凶狠的孩子已经想到,用她钱包里的五十元就能投奔百老汇或好莱坞……”[2]

洛丽塔还幻想着能与奎尔蒂在一起,所以她策划了第二次旅行,目的便是能让奎尔蒂把她接走。在旅行过程中,奎尔蒂总是开着车跟踪他们,洛丽塔也表现出很多异样,这些亨伯特已有感觉,但也无能为力。在第二次旅行之前,洛丽塔已经常跟奎尔蒂在一起。

亨伯特1910年生于巴黎,父亲文雅且平易,打小就读《堂吉诃德》与《悲惨世界》。他在大学当一名法文教授。因工作的需要,亨伯特因为寻找住房,结识了寡妇夏洛特和她妖精一般的女儿洛丽塔。夏洛特迷上了这位儒雅庄重的大学教师,一心想与之交往;而亨伯特却迷恋上了青春、充满诱惑的洛丽塔,为了和这个“小仙女”长相厮守,甚至违心与夏洛特结婚。之后黑兹太太意外死亡,他便“心想事成”地与她的“小仙女”在一起了,但他并不满足。他渴求完全控制洛丽塔,不仅占有她的身体,还要控制她的精神。他拒绝洛跟任何人交往。他是个“着魔的猎人”,猎取着洛丽塔。最后洛被奎尔蒂带走,直到三年后收到洛的一封信。他仍难以忘怀,他精心打扮去见洛丽塔。

“我检查了我的书信文件,洗了澡,在我孱弱的身体上喷了香水,刮了脸和胸,挑了一件丝质衬衫和一件干净的内裤,又穿上透明的灰褐色短袜……”[3]

“我用手蒙住脸,滚烫的热泪第一次潸然而下。我感觉到泪水流过我的手指间,流下面颊,灼痛了我,我的鼻子堵塞了。而泪水却止不住……”[4]

可见,亨伯特爱着洛丽塔,但那爱是一种畸恋,他有无尽的占有欲,是一个着了魔的猎人。

而在亨伯特载着他的小仙女周游美国时也是危机四伏的,一方面是对洛丽塔的怀疑;一方面是身后那个永远挥不去的追踪者。所以纳博科夫这里的旅行就充满了压抑与紧张而不是轻松,与亨伯特充满欲望恐惧、谨慎的旅行相对应的是奎尔蒂带着嫉妒与狡黠的跟踪。

奎尔蒂是个剧作家,他写过悲剧、喜剧、幻想剧,曾把《贾斯汀》和十八世纪其他性剧本排成私人电影,是五十二部成功的电影剧本的作者。他聪明、狡黠。从亨伯特旅行的开始,他便已经跟踪了他。亨伯特所到之处都有奎尔蒂的踪迹。亨伯特、奎尔蒂具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是知识分子,都具有恋童癖,都是着魔的猎人,奎尔蒂也为“小仙女”流亡。但奎与亨伯特有所不同,奎深谙世道,谨慎、狡黠。他猎取的洛丽塔只不过是他的玩物,他更像一个浪荡者的形象,与亨相比,奎更注重猎取的过程,他似乎乐此不疲,在流亡过程中他总是保持适当距离,不断地变换着。

最后,猎物已经逃离了这场流亡,而两个猎人最终相互毁灭。与奎尔蒂追踪亨伯特时的谨慎与高明相对比,当亨伯特进入奎尔蒂家时,奎尔蒂是多么的迟钝啊!两个着魔的猎人,当亨伯特把枪打在蒙在被子里的奎尔蒂身上时,正是一场流亡的终结。

三、还原一个真实的洛丽塔

她5岁丧父,单身母亲常常辱骂她。12岁时她母亲再嫁,就在亨伯特与黑兹太太刚结婚不久,洛丽塔便被送去夏令营,在夏令营时,洛丽塔就过早地接触到了性。13岁时母亲便去世。和继父过着在外是父女在家是情人的生活,15岁逃离到自己爱上的一个剧作家(奎尔蒂)身边,但没有得到真爱而离开,19岁时嫁给一个有残疾的工人并已经有了他的孩子。

经历了诸多不幸的洛丽塔,无非想过一个安定的生活(从洛丽塔后来的选择嫁给一个工人可以看到),母亲已死,如果被送到儿童福利院,那儿的情况似乎比在这个近乎疯狂了的继父身边更可怕。于是她选择了等待时机,而现在只能委曲求全。她选择了奎尔蒂(他哪知道奎也是一个恋童癖者呢)。在这两场旅行甚至在学校读书期间,她有多少次想离开这个“父亲”。但是机会仍不成熟。她认为自己的零钱是自己出卖身体挣来的。因为与亨伯特吵架,她跑到咖啡馆里打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人应该是奎尔蒂,正是奎尔蒂出谋划策让他们进行第二次旅行,所以在旅行过程中,洛丽塔的消失也是很正常的了。之后她才发现奎尔蒂也无法给她真爱,最后她嫁给了一个身体有残疾的工人。

在这本书中,亨伯特与奎尔蒂的“恋童”情结只是一种形式,真正表现的是那些拥有精致的头脑、博学知识的人欲望与嫉妒的可怕。洛丽塔,一个年轻的、纯洁又带有挑逗性的女孩,在对爱情与性似懂非懂的年纪,比黑兹太太这种成熟女人更具魅力,更能激起男人的保护欲和占有欲。

在接受《花花公子》记者的采访时,纳博科夫称作品中的洛丽塔为希腊神话中的仙女“宁芙”。由Nymph派生的词汇NymPhmania在心理学上指慕男狂、女色情狂。这说明作者对洛丽塔的命运安排仍然是一出“欲望”的演义。而着魔的猎人最终的失败,说明了无尽的欲望的恐怖。[5]

注释:

[1][2][3][4]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著,于晓丹译:《洛丽塔》,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31页,第184页,第274页,第286页。

[5]蔡莉莉:《<洛丽塔>:迷失在欲望与时间中的永恒悲剧》,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李小均.流亡者永在旅途—评纳博科夫的杰作《洛丽塔》[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6).

(赵洪星,郭清杨 甘肃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730070)

猜你喜欢
欲望洛丽塔
洛丽塔裙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哥特洛丽塔服装设计风格应用设计研究
迷失的美国丽人
——《洛丽塔》的成长小说解读
《冬》:孤独的狂欢
面向“忏悔”——奥古斯丁《忏悔录》的现代启示
论奥尼尔剧作《榆树下的欲望》的死亡主题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