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编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

2014-09-21 00:30龙飞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8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精神教学

摘 要:《大学语文》作为当代大学教学设置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教育功能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替代的。其中,运用《大学语文》教学来弘扬中华文化、彰显人文精神是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掘大学语文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去深入理解把握,从而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使之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学 彰显 人文精神

在高等教育教学课程中,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高等院校各个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都应该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该门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其对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只注重了《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而偏废了最应该得到彰显的人文精神,这与国家教育部强调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的真正目的,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现在就以《新编大学语文》(吴凌、吴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突显人文精神的教育影响。

由吴凌、吴畏两位教授主编的《新编大学语文》,是“为适应当前普通高校大学语文教改的要求,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集合多所高校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自身专家与长期研究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学界同仁组成编写队伍”[1](P376)而最终形成的教材。和以往的《大学语文》教材相比,该教材加强了古今汉语言文学艺术博大精深的人文和审美因素,“以人文教育、审美教育为主导,兼顾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1](P376)。在该教材中,明确把人文教育作为了主导,这样就更有利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可以说,《新编大学语文》所节选古今中外的文学篇章,都是渗透着极深的人文底蕴的经典。

第一单元的“古风雅韵”,主要选录了我国古代经典诗歌。我国古诗源远流长,孔子就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2]自春秋始,我国的诗教就已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我们传统教学中,我们总是侧重强调古诗的美学思想,多从审美角度去品赏古诗的美,其中包括辞令美、韵律美、意境美等,而往往忽略了古诗之灵魂:人文精神。这恰恰又是我国古诗最丰富最宝贵的内在精神,毫不夸张地说,每一首经典的古诗都蕴含着一定的中华文化人文精神。如众所周知的《关雎》,面对自己朝思暮想的“窈窕淑女”,“君子”采取的求偶方式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不言而喻,这里彰显的追求爱情的方式,与我们今天世俗之下的钻戒、别墅以及形形色色的彩礼等方式,显得是那般不可企及的高雅。又如《子衿》一诗,女主人公在思慕爱人的焦虑中饱受着煎熬,“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P4),这既是一种等待的苦痛,同时也是一份坚定的执着。这种纯真坚定的爱情,正是我们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纯真唯美爱情的期待,而我们今天世俗之下“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爱情”,看起来似乎是一种豁达,一种洒脱,可或许也是我们古典唯美爱情观的一种没落;再如《采薇》,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现存最早的“边塞诗”,诗中塑造了一个为了防御“猃狁”入侵而不得不长年戍守边疆的戍边战士,他强烈地思慕着自己的亲人,渴望早日回到家乡,是“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1](P6)。这种让他进退两难的情愫,就是我国最早的爱国主义情愫,在面对国家和小家的两难选择上,诗中的戍边战士毅然决然以国家安危为重,“我戍未定,糜使归聘”“岂不日戒,猃狁孔棘”[1](P6),这种爱国精神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古往今来,多少仁人义士为了祖国的安定和平而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殚精竭虑,这种为了祖国和平安宁而桀骜不驯、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从《诗经》这些古诗起,就已经深深烙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正如评论家方玉润评《采薇》时曰:“此诗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3]

在“文言文精粹”这一单元中,《新编大学语文》所选择的散文著作都堪称经典,这些古典散文反映了我国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流程,积淀着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饱含着叹为观止的民族智慧。在先秦散文中,我国璀璨无比的人文精神被彰显得淋漓尽致,如“晋公子重耳之亡”中,晋文公饱经流离,几经辗转,多次死里逃生,方才积蓄势力,东山再起,最终夺回王位,重振晋朝,成为中原霸主。这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勇敢抗争,正是我国自古以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4]自强不息精神的彰显。其中还有“锥刺股”的苏秦、“卧薪尝胆”的勾践、“冬练三伏夏练三九”的孙武等等,无不是经历了艰苦卓绝的艰辛努力后,才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从而成为名垂青史的楷模。正是这种精神昭告了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另外如“春秋四君子”推动了“养士之风”的盛行,正是这种风气,才推动了我国自古以来注重读书、崇尚文明的民风,也才有了我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传统读书之风;“弦高犒师”彰显了中国普通百姓同样具有伟大的爱国精神,爱国爱家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春秋四大刺客”可歌可泣的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大义凛然的侠义精神,为了真理正义、为了友谊深情,可以做到两肋插刀,舍身取义;“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彰显了对国家、对君王的一种绝对的忠诚和责任,一种无条件地奉献,时至今日,“清明节”仍作为中华民族浓重的法定传统节日,也反映了我们对介子推精神的认同与推崇。《新编大学语文》选择的先秦散文有《秋水》和《齐桓晋文之事》,《秋水》是庄子重要篇章之一,充分体现了庄子文章想象丰富、善用寓言、文笔多变、汪洋恣肆、极具浪漫主义特性的文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侧重于去鉴赏庄子在写作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美学意义,从而忽略或淡化了庄子文章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其实,庄子《秋水》彰显的是一种顺应自然、返本归真的进取退舍之道,面对时空的无穷和万物的不定,我们的认知和判断都是有所局限的。我们的获得也是有限的,如何去看待人生得失、如何去面对人生祸福,既是庄子这个智者在《秋水》指导我们的哲学之道,也是中国自古以来保持平和、随心随性的一种人文精神传统。这些精神对于当今置身纷繁芜杂世界的我们,是多么可贵的引导和启迪!

“古典小说拾零”单元所选录的是我国古典小说,其中“《世说新语》五则”节选了五个成语典故。“管宁割席”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性格:华歆爱慕虚荣、三心二意,管宁淡泊名利、专心致志。因处世之道相左,管宁割席断交,不愿与华歆这样的人为友,通过管宁和华歆这两个人物性格的鲜明对比,揭示了我国古代贤德之人的交友处事之道,浸透着鄙弃势利、不慕虚荣、爱憎分明的人文精神,这对我们今天学生的交友之道也是一个很好的提示。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如果交友不慎,或许会受到负面的影响。“相煎何急”成语典故在中国家喻户晓,曹丕曹植手足相残的故事也一直警示着我们不能自相残杀,不能为了一己之利不择手段加害他人。事实上,曹丕无论是作为一个政治家还是文学家,都算得上是有所作为的,可就因为他不顾骨肉亲情来排除异己的做法不得人心,以致时至今日很多人仍然唾弃曹丕的为人。《诸葛亮舌战群儒》节选自《三国演义》,至于《三国演义》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就更加丰富多彩了。在该篇文章中,我们从诸葛亮身上就能看到丰富的人文精神:比如诸葛亮针对薛综的“王朝兴衰论”,以儒家传统的忠孝思想来反驳,指出曹操之师非仁义之师,得不到天下民众的拥护,天下民众拥护的是忠孝仁义之人;针对陆绩的“门第出身论”,诸葛亮以“英雄不论出身,将相本无种”来进行反驳,指出平民百姓也可能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也可以成为带领千军万马的良将;针对张昭的“才干论”,诸葛亮以“事情的成功不能靠夸夸其谈和欺世盗名,更不能空谈论道,应实事求是、审时度势”,其中包含了实事求是的人文精神。课文《婴宁》节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的蒲松龄,他一生的际遇就饱含了许多可贵的精神,“生活苦、考试苦、写书苦”是他一生的写照。71岁才考得一个贡生的他,并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所压倒,凭借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座右铭,终给后世留下了集志怪与传奇为一体的鸿篇巨著《聊斋志异》,其“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胆识勇气,其“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高超技艺,都一直深深影响着后世的中华儿女。

“传统艺苑”节选的是我国传统戏曲。《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我国著名“曲圣”关汉卿的代表作,作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元杂剧作家关汉卿,其自身不俗的“铜豌豆”气质就足以令后世仰之弥高:“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5]在这段话里,关汉卿把自己鲜明独到、不屈不挠的个性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凛然正气、坚持真我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中国妇女就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戏曲”之一,塑造了一个聪明机智、有勇有谋、见义勇为的赵盼儿形象,这也是中国古典文献里众多具有侠肝义胆的光辉妇女形象中的一个,体现在坚持正义和真理,惩恶扬善方面。课文《长亭送别》节选自王实甫《西厢记》,戏曲描写了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爱情故事,宣扬了他们对真爱的执着追求,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门阀婚姻的大胆反叛和否定,歌颂了自由真挚的爱情,从而彰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爱情理想。课文《惊梦》是节选自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同样是对美好爱情的热烈礼赞,对摧残爱情的封建礼教进行无情地揭露鞭笞,这些可歌可泣的经典爱情故事,彰显了对真爱的肯定和赞美,通过学习领悟,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爱情观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综上可知,在《新编大学语文》所节选的文学作品中,几乎每一篇作品里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我们在教学这些篇章的时候,应该仔细挖掘、认真思考,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给学生讲解传授这些人文精神,使他们能在这些优秀的典籍里获取必要的精神食粮,从而潜移默化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以此塑造自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成为一个志趣高远、情趣高尚、品学兼优的当代大学生。

注释:

[1]吴凌,吴畏:《新编大学语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伍德山,德群编著,孔子:《论语》,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版。

[3]方玉润:《诗经原始》,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

[4]天瑜译注,孟轲:《孟子》,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隋树森:《全元散曲》,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年版。

(龙飞 贵州贵阳 贵阳学院 550003)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人文精神教学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