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武
(1.胡志明市银行大学外语系 越南胡志明市;2.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北京 100875)
趋向补语①是高级汉语水平外国留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法项目之一。然而,在对越汉语高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依然发现越南学生使用趋向补语时经常出现一些有规律性的偏误。这促使我们需要思考一些问题:高级水平学生的偏误到底有哪些类型?是什么原因导致偏误?应该采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学生减少偏误?
我们对高级汉语水平越南学生的作文语料②(约23万字)进行分析,共找出134条趋向补语偏误用例。这些偏误可归纳为五种类型:一是趋向补语冗余的偏误,二是趋向补语之间混淆的偏误,三是趋向补语和其他补语混淆的偏误,四是趋向补语和宾语错序的偏误,五是趋向补语遗漏的偏误。
趋向补语冗余的偏误是高级汉语水平越南学生最典型的趋向补语偏误,共有54条偏误用例,占所有偏误的40.3%。例如:
(1)*我们怎么能发现出来?
(2)* 那样,可以帮你忘记去在生活中的困难,麻烦。
例(1)、(2)中,汉语动词“发现”、“忘记”之后不能与趋向补语搭配,所以例(1)的“出来”、例(2)的“去”是多余的。但在越南语中,动词“phát hiê·n(发现)”经常跟趋向动词“ra(出)”搭配,动词“quên(忘记)”可以和趋向动词“đi(去)”搭配。可见,汉语、越南语动词带趋向补语时存在不对称现象。这种不对称现象是影响越南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原因之一。
(3)*我想相识结果才能证明出你的相识是否理想。
(4)*我们很快相爱上,也很快就分手,这就是我第一次的爱情。
例(3)中“出”是多余的。学生学了趋向补语“出”表示通过动作使事物由无到有、由隐蔽到显露之后,以为任何动词与“出”搭配都能表示这个意思,所以产生偏误。例(4)中“上”也是冗余的。学生学了“爱上”之后就类推所有表示恋爱的动词都可以跟趋向补语“上”搭配,所以产生偏误。可见,例(3)、(4)的偏误是学生目的语过度泛化造成的。
趋向补语之间混淆的偏误是在该用趋向补语时学生虽然有使用趋向补语的意识,但是学生所使用的趋向补语和谓词不能搭配;或者是趋向补语和谓词可搭配,但不适合于特定的语言环境。这是高级汉语水平越南学生较为普遍的偏误之一,共有31条,占所有偏误的23.13%。例如:
(5)*想到这她就跑过来,看见了那个人,小张就大吃一惊,那个人……他就是她天天想念的小王。(应为“跑过去”)
(6)* 加一点味精,然后你把水倒进。(应为“倒进去”)
例(5)中,立足点是“她”所在的位置,动作“跑”是离开她原来所在的位置,故例(5)应把“跑过来”改成“跑过去”。例(6)中,动趋结构“倒进”之后一般要有个处所词,而句子中的处所词已被省略,故例(6)应将“倒进”改为“倒进去”。汉语动趋结构“跑过来”和“跑过去”都对应于越南语的“cha·y qua(跑_过)”,“倒进”、“倒进去”都对应于越南语的“đ vào(倒_进)”。显然,越南学生因受母语的影响导致趋向补语之间混淆的偏误。
(7)*那么大的一个中国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应为“发展起来”)
(8)* 我与亲戚好久的失信,今天我意外地联系起来。(应为“联系上”)
例(7)中,学生学了趋向补语“过来”表示度过一段艰难的时期,联想到中国从落后到发展的情况,类推出动趋结构“发展过来”,所以例(7)的“发展过来”应改为“发展起来”。例(8)中,动词“联系”可以和趋向补语“起来”搭配,表示结合以至固定,也可以和趋向补语“上”搭配,表示接触、附着以至固定。“上”和“起来”这两个趋向补语意思相近。学生分不清它们之间的区别所以产生了趋向补语之间混淆的偏误,故应把例(8)的“联系起来”改为“联系上”。
(9)*她的儿子又被狼叼去。(应为“叼走”)
例(9)中,越南学生混淆了趋向补语“去”和结果补语“走”。越南语“V+đi”在汉语中也有“V去”和“V走”等两种对应形式。补语“去”表示人或事物离开说话人向某一目标活动,立足点是说话人;补语“走”表示人或事物离开某处,但没有目标,立足点也不一定是说话人[1]198。汉语“V 去”和“V走”有时可以互换,有时却不能互换。越南学生分不清应该用汉语的哪种形式来对应越南语的“V+đi”所以导致偏误。因此,例(9)的“叼去”应改为“叼走”。
(10)*那个疤痕留上我的鼻子。(应为“留在我的鼻子上”)
(11)*第一次把字写上这张白纸的人是父母。(应为“写在这张白纸上”)
趋向补语与其他补语混淆是在该用趋向补语时却用了其他补语,在不该用趋向补语时又用了趋向补语。这类偏误共有24条,占所有偏误的17.91%,是高级汉语水平越南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时常见的偏误。例如:
例(10)、(11)是趋向补语“上”和介宾补语混淆的偏误。例(10)中,“留上我的鼻子”在越南语中的表达是“ (留_上_我的鼻子)”。例(11)中“写上这张白纸”在越南语中的表达是“(写_在_这张白纸)”。它们都符合越南语语序,但不是汉语中的表达方式。
(12)* 从那时候起我振作起来,下决心考得上大学。(应为“考上”)
例(12)的“考得上”是学生学了可能补语之后类推出来的结果。按句子的语境,例(12)的“考得上”应改为“考上”。
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宾语有时可以放在趋向补语之前,有时可以放在趋向补语之后,有时可以放在复合趋向动词充当的补语的中间。虽然已经到了高级汉语水平,但越南学生使用趋向补语时仍出现趋向补语和宾语错序的偏误,共有13条,占所有偏误的9.7%。例如:
(13)*当定神下来,一个戴着木板挡住自己面孔的人已在他面前。(应为“定下神来”)
(14)*丽水也转身过来,看着我。(应为“转过身来”)
例(13)的“定神”、例(14)的“转身”都是离合词。离合词带复合趋向补语时,离合词的动语素要放在复合趋向补语之前,名语素要放在复合趋向补语的中间。因此,例(13)的“定神下来”应改为“定下神来”,例(14)的“转身过来”应改为“转过身来”。
趋向补语的遗漏是指在该用趋向补语时却没用,而只用单个谓词来表达整个“谓词+趋向补语”结构的功能。这类偏误共有12条,占所有偏误的8.96%。例如:
(15)* 祝英台忽然脱去外面的红色衣服到梁山伯的墓前面大声地哭。(应为“哭起来”)
(16)* 过了一些日子,这个人又到了客人家,客人把他留吃饭时,还记得这人好吃豆腐,就在鱼和肉里都配上豆腐。(应为“留下来”)
例(15)的“哭”、例(16)的“留”后面没有趋向补语,句子不成立,应分别在“哭”、“留”后面加上“起来”、“下来”。越南学生出现这样的偏误,是越南语影响的结果。越南语在例(15)、(16)这两种情况下直接用动词“khóc(哭)”、“gi(留)”来表达即可,不必要在其后面加上趋向补语。
以往研究一般认为越南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有三个原因:一是母语干扰,二是教学策略、手段,三是学习策略[2]。“就语法的情形说来,主要的可能就是母语的干扰和由于所学的目的语知识不足而形成的过度类推这两种。”[1]鲁健骥序我们认为,这两个偏误原因是越南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为了更全面客观地反映高级水平越南学生趋向补语的偏误及其规律,我们对134条偏误用例按照本文所归纳的五个偏误类型和两个偏误原因制成表1。
表1 高级汉语水平越南学生趋向补语偏误原因分布
通过表1可见,虽然汉语已经达到高级水平,但是越南学生使用趋向补语时仍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正如赵世开所说的,“母语的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根本性的问题’”[3]赵世开序。只有让学生认清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减少因母语负迁移影响而产生的偏误。除了给高级阶段越南学生培养汉语语感以外,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趋向补语“陷阱”的越汉翻译练习题。通过翻译练习学生将会加深对汉语趋向补语的了解。
注释:
① 我们对趋向补语的界定:趋向补语没有可能式,加“得”、“不”以后就变成可能补语。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动趋结构我们当词处理,没收入的当动趋结构处理。
② 语料分别来自于中国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留学生的写作课试卷(分级的标准是三、四年级为高级)、越南胡志明市师范大学、胡志明市外语信息大学学生的写作课试卷(分级的标准是四年级为高级)以及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越南考生的写作试卷(分级的标准是通过为高级)。
[1]杨德峰.日本人学汉语常见语法错误释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王琳.越南学生汉语习得偏误及其原因[J].海外华文教育,2012(3).
[3]高远.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