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松 王志勇
(1.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2.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2)
金融危机彻底暴露了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最终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泡沫以及全球金融动荡。随着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我国克服金融危机负面影响、走出经济失衡的必要途径。
一国货币国际化是指该国货币跨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交易媒介、计价单位、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等国际货币作用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应定位于人民币成为国际间结算、投资、计价、储备的关键货币,进而成为与美元、欧元抗衡的国际货币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的主要篮子货币,最终在世界超主权货币构建中发挥关键作用,以保障中国国家利益。
一国货币是否能成为各国愿意接受作为国际结算、计价、投资和储备的关键货币的基本条件包括:该国政治军事实力、经济和国际贸易规模及发展的持续性、货币币值的稳定性、该国货币所表示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四个方面。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在过去几年美国政府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拯救其金融机构、造成美元进一步泛滥的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有所加快,特别是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面,金额已突破1万亿元。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深化,一些明显的问题和障碍已突显出来,本文侧重分析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在各国国际结算、计价、投资、储备中成为关键货币,首先必须要输出货币,为他国提供流动性。从当前主要国际货币美元、欧元、日元国际化历程来看,输出货币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而这三种货币输出的模式却并不相同。美元主要是通过美国的国际贸易逆差来实现货币输出;欧元通过建立共同货币区、建立共同的中央银行、各成员国使用共同货币来实现最早的货币输出;日本则主要通过日本跨国企业和日本政府大规模对外投资促使资本外流的方式实现日元的输出。结合当前中国的具体实际来看,美元、欧元、日元的输出模式均不适合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走非传统的道路。
首先,通过国际贸易大幅逆差的美元输出模式,从今天中国国内内需严重不足、外需依存度较高的现状来看,无疑会造成中国经济的大幅衰退,甚至瘫痪。人民币国际化应该以促进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为目标,如果造成国内经济衰退的结果,证明人民币国际化是失败的,而且中国国内经济的不稳定或衰退又会影响到人们持有人民币的信心和需求,更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其次,建立共同货币区的欧元模式,也并不适合作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在过去的十来年中,曾有不少国际国内的各界人士倡导亚洲应效仿欧洲成立共同货币“亚元”,但均很难付诸实施。主要原因除了亚洲各国政治、历史、意识形态有较大差别外,建立共同货币“亚元”可能会给亚洲各国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导致经济衰退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欧元区当前面临的南欧几国主权债务危机的困境向世界各国提示了各主权国家“货币统一”而“财政不统一”模式隐含的巨大问题,但欧元区各国通过自身改革和谈判可以推动各国实行财政联盟,以“财政统一”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而反观亚洲各国现状,成立货币联盟已是困难重重,组建财政联盟更是绝无可能。其主要原因是,组建财政联盟意味着共同的财政收支,在不发行国债的一般情况下,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富人,财政支出的主要对象为穷人,欧元区各国之所以能达成财政联盟协议主要是欧元区各国人均收入差距并不十分明显,但从目前亚洲各国的情况来看,各国人均收入差距巨大,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年人均收入超过4万美元,而贫困的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年人均收入仅几百美元,亚洲各国收入差距过大,目前来看财政统一几乎毫无可能,而无“财政统一”的“货币统一”模式今天在欧洲发生的困境也必然在亚洲发生,“亚元”模式也注定在亚洲难以实现。所以欧元的国际化模式并不适合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输出的模式。
再次,通过跨国公司和政府大量对外投资促使资本外流的日元模式,对于目前中国跨国公司起步较晚、公司经营管理不完善,以及国内许多地区和产业(比如西部地区和农业)存在巨大的资本缺口、强烈要求招商引资的具体国情来看,这一模式同样不适合作为人民币输出的主要模式。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中国企业应该实施走出国门战略,我们也不否认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但是对于很多区域和产业仍然存在严重资本不足、人均GDP仅4000美元的中国来说,大量的对外投资和资本输出并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所以,从当前形势来看,通过对外投资输出人民币只能作为一种人民币输出的辅助手段,它不能也不可能成为人民币输出的主要手段。
综上所述,传统的美元、欧元、日元的货币输出模式均不适合作为当前人民币地输出模式,并且极有可能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不宜采纳这几种模式。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货币输出乃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采用何种方式实现人民币有条理地输出国外,已成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前文中我们提到,一国货币能够充当国际间的关键货币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该国货币所表示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主要原因是,该国货币所表示的资产如果缺乏流动性,没有很好的投资和避险工具,根据投资学的理论,流动性差的资产,往往在国际投资选择中成为次优选择,人们将不愿持有该种货币及其表示的金融资产,从而影响该货币的国际需求。当前世界主要货币美元、欧元、日元等都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们很容易进行该货币的借贷以及该货币表示的投资工具和避险工具的买卖,所以人民币若想成为国际关键货币、进而成为与美元欧元抗衡和竞争的国际货币,同样要求具备较强的流动性。
按照当前国际国内的主流观点和言论,人民币流动性增强就必然面临完全开放中国资本账户、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的问题。然而,我国仍然存在金融机构竞争力不强、金融体系脆弱、资本市场规模有限等问题。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后,大量资本流动冲击我国规模有限的资本市场,将造成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加大我国金融机构经营和风险管理的难度,可能会对我国的金融体系构成较大冲击。这也是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当前不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认为应先完善国内金融体系、而后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的局势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到了不推不行的状况。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实际购买能力在不断下降,所持有的美元外汇金融资产泡沫不断加大,若等待中国国内金融体系完善后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十分巨大的,对中国国内经济、社会的冲击可能是无法承受的,所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刻不容缓。而且,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经济低迷时期,主权债务规模过大而导致欧元、美元和日元都在相当程度上表现疲软的态势下,人民币可接受度空前提高,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好时机。但是,人民币资产需具备较强的流动性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而我国国内金融体系不成熟不完善的现状决定了当前不能实行我国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不能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所以,如何增强人民币资产流动性、同时又不会对国内金融体系造成较大冲击,就成了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国国内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是一国货币国际化能否成功推进的最基本条件。在一国货币国际化初期,只有该国经济持续增长,该国货币需求才能持续性增加,人们对该国货币币值才能保持信心。日元国际化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日本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经济基本面持续恶化,而同时期美国和欧盟经济总体表现良好,削弱了投资者对日元的接受程度,降低了非居民对日元的需求。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已经响起了警报,国内消费需求长期不振,出口需求由于外部环境恶化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而导致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投资需求成为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可以保持高位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但是过去几年的投资主要来源于对房地产产业和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不断增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房地产产业和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将难以长期维持,而且计划经济的历史警示过我们,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能永远靠政府投资来保持持续性。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和担忧。倘若中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局面,人们对人民币及其表示的资产需求必然将大幅下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日本的历史可能就会在中国重演。所以,如何保持中国国内经济能够持续增长,消除阻碍经济增长的隐患,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问题。
前文中提到如何让人民币有条理地输出国外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传统的美元、欧元、日元输出模式均不适合作为人民币的主要输出模式,人民币的输出模式必须走非传统的道路。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过货币互换安排的方式输出人民币是人民币输出国外最好的选择,其模式为: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双边本币互换,将人民币流入互换国中央银行,再通过各国中央银行再贷款方式将人民币流入该国各商业银行,该国各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方式将人民币流向该国企业和居民手中。
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在我国有较好的实践基础。自2008年12月我国与韩国签署1800亿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以来,我国先后于2009年2月与马来西亚签署了800亿人民币互换协议,2009年3月与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签署了200亿和1000亿人民币互换协议,2009年4月与阿根廷签署了700亿人民币互换协议,2010年6月和7月我国分别与冰岛和新加坡签署了35亿和1500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1年5月与蒙古签署了50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可以看出,通过货币互换安排输出人民币是可实施的有效的途径。
我们并不赞同国内一些学者倡导的人民币必须先实现区域化再实现国际化的路径,人民币的跨国使用不应仅仅盯住某一区域、待完成这一区域垄断地位后再追求下一区域。著名的经济学家蒙代尔认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趋势将是多种货币鼎立,然后形成联盟,逐步过渡到超主权货币。但是他无法估计过渡所需要的时间,因此我们在设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应本着务实、可行的方案尽可能地促成共赢的结果。
至少现在可以考虑在中欧之间建立货币互换安排来解决中欧当前共同面临的经济增长放缓问题,实现中欧双方共赢,且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具体模式为,由于欧洲一些国家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导致欧洲许多商业银行被迫减免其债务而造成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而目前欧洲各商业银行因股价大幅下降而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和次级债券来提升其资本充足率,所以只能通过变卖资产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以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但变卖资产的结果是银行规模在不断缩小,银行规模的缩小又导致了整个市场信贷规模的不断下降,从而影响到了欧洲的经济增长并造成对中国进口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中欧的货币互换安排能有效地对这一问题予以解决,若中国人民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能签署人民币和欧元货币互换协议,使人民币流入欧洲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安排将人民币流入欧洲各商业银行,欧洲各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给需求人民币的欧洲企业、特别是大量进口中国原材料和在产品的企业,这些企业拿到人民币后就不会因缺乏资金而减少原料和在产品的采购从而减少生产,这样一来,既保持了欧洲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了欧洲失业率,促进其经济增长,同时也保持了中国的出口需求不会大幅下降,稳定中国经济增长,中欧实现互赢的结果,而且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我国与各国中央银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作为人民币的主要输出模式是解决当前人民币输出困境的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应大力推动与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互换安排,条件成熟时可考虑推动与欧洲中央银行和美联储之间的货币互换安排,通过货币互换安排来有条理地输出人民币。
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之一为该国货币及其表示资产需具备良好的流动性,但由于我国国内金融体系脆弱,金融机构竞争力不强,目前情况下难以承受我国资本账户完全开放、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可能带来的冲击,因此不能通过完全开放资本账户来增强人民币的流动性,那么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增强人民币的流动性就成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人民币深层次国际化阶段,理论上对货币兑换性的要求很高,但是这一阶段目标实现的关键并不在于货币自由兑换,而在于市场对该货币的需求,资本账户的管制也不一定会阻碍货币国际化的推进和程度的提高。美国和德国在其货币国际化的初期都实施过资本流动管制,但是由于国际市场对两种货币的需求强大反而促使政府放松管制去顺应货币国际化进程。日本的经验则是反例,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政府的主动推进下开始了国际化进程,1980年开始逐渐放开对资本账户下可兑换的限制,然而日元完全可自由兑换后,其国际化程度却不进反退,从1995年到2008年,日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由6.8%下降到3.27%,而且国际贸易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以及国际投资中日元资产的比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当然我们并不能推断是美国和德国政府因为实行资本管制而实现了货币国际化的成功,日本政府因为资本管制的放开而导致了日元国际化的失败,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初期,没有资本管制的完全放开也可以推动该国货币的国际化。
当然在资本管制的前提下,如何保持其货币及其表示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是人民币国际化急需解决的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应通过建立和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同时加快国内金融体系改革两方面着手。
首先,由于在资本账户管制的情况下,境外人民币很难流入国内金融市场,非居民会因人民币流动性不强而减少对人民币的需求,建立和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可大幅增强人民币及其资产境外的流动性,解决人民币境外流动性不强的问题。而且通过离岸金融市场发展人民币投资工具,能够有效隔离资本大量回流对国内金融体系的冲击与负面影响,此外,人民币离岸市场所在地(如现已建立的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强于国内,在金融工具的开发与风险控制方面,目前来看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也更优于取消资本账户管制后境外人民币回流到国内金融市场。因此,目前应鼓励、扶持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增加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投资工具,包括金融衍生工具,有效增强人民币境外的流动性,弥补境外人民币不能回流到国内金融市场的局限。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历史上没有一种国际货币永远依靠离岸金融市场来提供其流动性,纵观当前世界主要国际货币美元、欧元、日元等都具备强大的在岸金融市场来为其提供流动性。所以,离岸金融市场只能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初级阶段提供流动性的手段,长期来看,加快国内金融体系改革、早日完善国内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在岸金融市场的建立是人民币国际化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人民币较强的流动性最终需要较大的在岸金融市场来实现。当前应该在大力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同时,完善国内金融体系、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为资本管制的完全放开、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以及在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做好准备。
前文所述,一国国内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是一国货币国际化能否成功推进的最关键的条件。日元国际化的教训告诉我们,一国经济持续增长是一国货币国际需求增长的本源,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过去几年速度明显加快最主要的原因除了欧美经济放缓且政府主权债务过大、货币币值疲软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持续,助长了人民币的国际需求。但是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的警报已经响起,消费需求长期低迷;出口需求增幅明显放缓,甚至有下降趋势;投资需求由于房地产市场泡沫不断增大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而难以持续,而且经济增长不能也不可能永远依靠政府的投资来维持。对于中国国内经济的担忧和隐患会直接影响到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阻又会推动和加速中国国内经济的衰退,所以解决影响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的隐患、促使经济持续增长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针对目前国内经济状况须进行如下改革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及发展。
首先,针对国内消费需求长期低迷的现状,国内学者和专家分析了许多原因,造成国内消费需求长期不振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收入差距过大。按照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高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少,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大,因此,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比较大,而收入分配越是不平均,全国性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较小。中国国内收入差距过于悬殊造成了全国性平均消费倾向较小,加上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形成了今天中国消费力低下的现状。若想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必须大力促进国内收入差距的缩小,为此应采取一些措施,如开征遗产税,扩大社会基础医疗和教育福利,财税制度透明化、官员财产申报、严厉惩治海外洗黑钱、遏制政府官员的腐败,加强市场竞争公平性,取缔不合理不合法收入,打破国有企业对电力、通信、铁路、金融等行业的垄断等。这些措施要求国内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可能会引起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抵制,但对于国内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来说,这些改革是必须进行的。
其次,针对民间投资需求不足的问题,应打破国有资本对一些行业的垄断,大力引导和扶持民间资本的投资。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国内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民间资本,但民间资本投资的渠道和途径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又集中在国有资本对一些行业的垄断方面。中国大规模的地下金融现象表明,民间资本若不善于引导,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反而会对经济发展带来危害。应加快国有资本投资行业和领域的改革,打破国有资本对金融、通信、铁路、电力、教育、医疗等行业实际垄断的现状,如果这些垄断行业和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会大幅促进民间资本的投资,拉动国内的长期投资需求,解决这些行业长期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且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些行业民间资本能做得很好。退出的国有资本应加大对民间资本不愿投资而又非常重要的领域(比如农业、基础教育、基础医疗和西部地区等)进行投资,把赚钱的领域让给民间资本投资,利润低下但对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领域由国有资本来投资,这应该作为国有资本运作改革的宏观方向。我们相信这样的改革不仅能促进国内投资需求的大幅攀升,而且有利于缩小全国总体的收入差距,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
第三,针对出口需求增幅下降的问题,可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来解决。实践证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促进各国贸易规模的扩大,提升各国出口需求。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各国贸易规模的扩大可以促使各国间优势互补、资源更好地优化配置,促进各国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的提高。中国当前已经和东盟建立了10+1自由贸易区,贸易规模有了明显增加,当前应加快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和金砖五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条件允许时推动和欧洲、美洲各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中国的出口需求。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样可以促进中国出口需求的增长,因为人民币如果能成为中国企业国际结算、计价和投资货币,将大幅减少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和套期保值的成本,增加中国涉外企业的利润,降低其面临的诸多风险,将极大有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增长,因此,应加快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1]王桤伦,陈霖.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之窗已经打开[J].国际贸易,2010(7):56-60.
[2]王大树,房飞.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理论探讨,2011(7):25-28.
[3]吴官政.人民币国际化目标定位及路径分析[J].经济学家,2012(2):83-89.
[4]高静.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策略研究[J].学术论坛,2011(10):134-138.
[5]李嘉.人民币国际化利弊分析及路径选择[J].特区经济,2011(9):72-74.
[6]刘雅梅.人民币国际化的全球路径与区域路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518-523.
[7]高焰.基于资本账户管制状况下的人民币国际化[J].经营管理,2011(9):40-43.
[8]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9]IMF: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COFER)[Z].2008.
[10]Chinn,Menzien and Jeffrey Frankel.Will the Euro Eventually Surpass the Dollar as Leading International Reserve Currency?[J].NBER Working Paper No.11510,2005.
[11]Stephen P.Magee and Ramesh K.S.Rao,Vehicle and Nonvehicle Currenci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0,1980.
[12]Mundell,R.A..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and Outlook for Asian Currency Collaboration[J].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58,2003.
[13]United Nations:World Economic and Social Survey 2010[R].New York: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2010:xx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