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建构的几个核心问题

2014-09-19 05:27吴国敏
考试周刊 2014年64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

吴国敏

摘 要: 作为综合了很多不同内容的融合性很强的一种科目,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宗旨是增强对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文章主要列举了品德与课堂教学现状的几个核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品德社会课堂教学 教学建构 核心问题

品德与社会课程主要安排在小学课堂上,其主要目的是使少年儿童将日常生活作为根本,努力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实施,许多优秀教师都在努力改进自己陈旧的教学方式,通过探索和实践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其成就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有不同的体现。我们在这列举几个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建构的核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丰富课堂活动,创新课堂教学生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丰富有趣的日常生活都是与学校的课堂脱轨的,学生在枯燥、乏味甚至枯燥的课堂环境中只得到片面的知识而缺失很多通过书本了解不到的知识和人生经验,导致学生没办法以主体的身份融入教学课堂,也就没办法让学生全面立体地发展。这违背了我们最初设定的价值观。品德与社会并不仅仅具有教学生德育知识的功能,其更大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怎样做人和怎样融入社会大环境之中,而如果要发挥这样的作用,就必须让学生在放松开放的氛围中学习,给学生的发展以影响。所以,要学生学得相应的知识,就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实际生活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中加入适合的教学活动。而且我们要尽心根据设计目标组织好这次活动,因为现在某些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都放错关注点,关注的是活动形式是否吸引人、是否热闹。而忽略学生在这次活动之中表现出的活动能力和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收获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暴露出什么问题。学校课堂活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质量很差的课堂活动。如学校组织的“当家做主”活动,老师将一部分家长请到课堂上,讲述管理家务需要关注的问题,像是从实际出发计算工资收入和现在的物价、定时整理力所能及的家务、管理好家中的收入支出等。虽然这看起来很好,但显然对小学生而言不能很好理解,因为这些内容离他们的生活经历很遥远,完全产生不了共鸣。虽然家长和学生对话这个形式很好,但内容确实存在一定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活动中加入真实具体的例子,这样学生需要关注的就不是一个大的面而是一个具体的小的面,这样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引发他们思考,从而学到生活经验。又如“家庭开支调查”活动之后,需要学生设计出一份节约家庭开支的计划。通过这个计划很多学生发现爸爸在烟酒等方面的开支太大,而他们了解烟酒对人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爸爸的牙齿已经被烟熏黄,经常喝得酩酊大醉。他们开始计划把这一部分钱节约出来用于周末家庭的娱乐游玩开支,这很好。而有些学生却计划着把自己课外补习的费用节省出来,这违背我们做调查的初衷。家庭开支调查活动中包含很多显性和隐性的开支,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调查出来,因为这些内容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这种活动形式还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学生通过调查,提出相应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的培养,就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目的所在。它并不是只让学生虚无地想象着回答,而是回归生活以真实科学的态度、方法了解解决问题。

二、具有自主性的教学范式

对于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我们要在课堂活动中实现真正的“自主活动”,让学生自主活动的权利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在自主活动中的主动性,并且寻找最有效率的方式方法进行自主活动实践。关键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在以前教学活动中,课堂给学生支配的时间很少,自主活动机会不可能有,所以给学生充分的自己支配的时间是实现自主活动的关键。并且要保证这个时间是真正由学生支配的,给予学生的这一时间,一定要完全属于学生自己。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1)虽然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了一定时间,但会跟学生说:“给同学们留出五分钟的时间,请你们自己把文章(或资料、图画等)看两遍,一定要……”(2)教师这样布置练习任务:“刚才我们探讨了××观点,下面请同学们自行完成三、四两道思考题,这两道题都与本文的思想一致,请同学们自己把握时间,快速完成。”这样一来,虽然看起来学生有了空余的自己支配的时间,但其实老师还是分配了一定任务,这些时间并不真正属于学生。我们要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真正由学生自己选择,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之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其实充满生活和活动的气息,我们要给学生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供他们选择。通常意义上的教科书只能给学生学习一定的参考作用,并不能主宰学习的全部,我们要通过全方位的教育,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面对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评价,我们要往多元化、全面性方向调整。我们对这方面有过深入的了解,现在需要关注的是使教学评价有一个准确明了的定位,而不是含糊不清。多元化有两方面体现: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二是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在这当中,使更多群体参与到学生评价中,关键是对思想道德评价的关注,以及通过不同方面、不同渠道采集评价等都是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内容。(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老师是品德与社会评价的主体,与此同时,评价的主体应当包括被老师评价的学生。所以学生评价是具有两个主体的。(2)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一个需要强调的关键内容。而所谓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并不是在一开始就确定一个不可更改的标准,让所有学生的行为都与这个标准相比较来判断,他是综合地把学生评价的行为表现和学生实际情况中的背景基础进行比较,以发现在一个时间段中学生不同的发展和成长,并且制定具体的方案,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从不同层面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将自己的优势发展到最大,规避自己的短处,使自己更优秀,同时可以对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省和改正。

四、结语

我们在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构建活动中,发现一个真实存在的关键问题,就是品德与社会课堂离不开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堂发展生存的基础。生活给课堂教学活动提供资源和依据,给学生生命发展创造源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全面丰富的视角多方面关注,关注人文性、个体性、交往性等,现实中经历不同的生活,虽然生活与教学有所不同,但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对学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支撑整个生命课堂,支持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整个教学。我们通过捕捉生活中种种细节因素,再加以合理充分地运用,使教学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并且促进课堂教学生机与活力的激发。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66.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
论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建构的几个核心问题
借助核心问题 优化数学学习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加油站管理核心问题与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好问题”与“好课堂”
实施以质疑为导向的优质提问策略
例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