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新词串认知隐喻研究

2014-09-18 03:20王东山刘坛孝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法化

王东山 刘坛孝

摘要:认知隐喻推理机制贯穿于现代汉语新词串的整个形成过程,并在新词串词语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构式的形成是人脑认知以始源域理解目的域的隐喻化的结果;构式中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关联建构是认知主体主观化的结果;构式的形成过程是词语模的语法化过程。

关键词:新词串;隐喻化;主观化;语法化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8-0116-02

词串指汉语中围绕同一语素形成的词项聚合关系,如:“山寨X”、“X门”、“X奴”等。词串具有能产性,除了社会环境客观因素之外,认知主体的主观推理因素作用显著。

传统词汇学用描写的方式研究客观语言结构和客观意义,认知词汇学转向研究词汇的主观内容和意象意义,注重输入与输出间的心理机制研究[1]2-9。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间的关联具有任意性,语言习得依赖于人脑中的普遍语法机制。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差异性背后存在共性,而共性就意味着语言具有理据性[2],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配对体,一切形意配对的语言单位都称为构式。

“山寨X”、“X门”、“X奴”等词串中,虽然“X”语素是变体,具有不确定性,但“山寨”、“门”、“奴”等语素的语言形式都对应固有的语言意义。不同语境中语素的语义侧显各异,因而这些语素的语义具有模糊性,这是身体体验和认知加工的结果[3]。与“土豪”、“斯诺登”等具有固定意义的新词汇不一样的是,词串中语义模糊性语素成就了他们的能产性和生命力,认知主体的隐喻推理机制起关键作用。

一、认知的隐喻化

莱考夫和约翰逊确立了隐喻在认知中的地位,“隐喻无处不在,在人类的语言和思想中,隐喻是人类概念系统建构的基础”[4],帮助人类从熟悉的认知域来理解陌生的认知域。在处理信息时,人类认知倾向于以最少的认知努力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5]。遭遇新语境时,人脑心智倾向于以熟悉的概念域作为背景框架,运用类比手段理解相对陌生的概念域,概念域间的相似性是隐喻映射的核心。

“山寨X”范畴成员在结构和意义上具有某种“家族相似性”,其形成是人脑认知完成的一个复杂识解过程:“山寨”源词→“山寨手机”→“山寨X”基式→“山寨X”词语模→“山寨X”新词。“山寨”从“有寨子的山区村庄”等词源义用于描述“手机”认知域,认知主体依照词源义的[+边缘,+草根]等语义特征,创造性地把[+模仿性,+亚流性]等语义内容植入“山寨”语素,人脑认知创造性地建构词源域与目的域间的相似性,比喻阶段完成;从“山寨手机”到词语模的形成,人脑不断并置百科知识与现实概念域,经历惯常化高频使用,不断固化概念域间的相似性,“山寨”语素实现实词虚化,语法化阶段完成;认知宿主把语法化了的词语模不断地运用于新语境,把“山寨手机”作为范畴原型,用词语模并置新的概念域,实质是“山寨”语素的去范畴化和“X”语素的泛化过程。

“隐喻是一个连续体,比喻阶段建构相似性,语法化阶段固化相似性,泛化阶段淡化相似性。”[6]词串意义的形成是语境主观化的产物。

二、意义的主观化

表达命题意义时,语言表达总会或多或少地表明话语者自我的态度和情感等,这种“自我”印记便是主观性。意义的主观化指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配对过程中,语言意义包含话语者的认识策略。“如果这种含有说话人主观信念和态度的形式和结构逐渐衍生出可识别的语法成分,这就是主观化。”从认知角度理解,意义的主观化即为命题表达由客观意义转化为主观意义的过程[1]129。

“山寨”构式之所以能从具有家族相似性的“山寨”、“假冒”、“伪劣”等词族中脱颖而出,并最终语法化为一个词语模,认知主体的主观化选择起关键作用。如果把“山寨”的“模仿性”核心概念看作语义场的认知背景,那具有语义模糊性的各个语义图形则成了认知突显,突显表达的意义侧重点完全取决于认知主体的主观化。大量的语言研究表明,语言差异性背后存在语言共性。共享相同概念内核的同时,宿主根据不同语义场选择认知突显,因而造就了“山寨”语素的语义模糊性,如:突显“外形相似”、“草根智慧”、“亚流”等。突显侧重的选择,完全取决于言语社团的思维推理,也由于语言的共性,言语者与接收者间能实现有效表达。

兰盖克(2004)从共时视角研究语言意义的“主观化”,认为主观化就是将主客体间的关系从客观轴线调整至主观轴线的过程,该过程还包括说话人对情景的“心理扫描”[7]。模仿[+边缘]等语义框架后,认知推理机制进一步建构语用框架,也就有了[+边缘]对[+中心]、等语用框架。随着惯常化表达和高频使用,任何具有“模仿”内核意义的命题表达都可以植入至“山寨X”构式的语义语用框架,“山寨”语素实现实词虚化,即心理扫描,认知语言学将其称之为语法化。

三、构式的语法化

高频重复和惯常化表达是语法化发生的条件,言语社团在表达相关语境时,认知主体依赖百科知识的熟悉度,不断把相关命题植入“X”空位,加之网络媒体的高强覆盖率,言语社团成员快捷地实现表达。高频使用和惯常化表达,在心理上固化了“山寨X”构式,“山寨”语素的模仿性不断得到强化,并最终由表达“有寨子的山区村庄”名词演进为表达“模仿性”的语法功能词汇,“山寨X”构式以词语模的概念存储于人脑心智网络,该词语模为下次认知类似语境提供背景框架。

词语模指各式各样具有造词功能的框架,由模标和模槽构成[8]。词语模是隐喻推理机制概念化和语符化具有家族相似性语境的规约化表达,模标是一个稳定的语法结构,是承载着某种规约化心理表征的语言表征。从构式语法的角度解读,模标是词语模中的常量语素,模槽是词语模中的变量语素;“山寨”是一个规约化常量模标,具有与其他词串不一样的区别性特征,修饰并依附于模槽“X”语素;模槽是词语模的侧显决定因子,其意义的选择带有认知主体的主观化,因而具有自主性。endprint

兰盖克(1987)指出:“构式从其成分结构传承侧显决定因子。”[9]认知主体在遭遇类似语境时,倾向于把“山寨X”构式作为背景框架,对新语境进行类化划分,随着空位的不断填充,新词语不断涌现。每一个新词的诞生都是言语者依据现实表征,从构式中传承语义侧显因子,并用存储于心智网络的心理表征衡量现实表征,当现实语境框架与心理表征一致时,语言表征得以实现。认知语言学走“现实—认知—语言”技术路线,认为认知是现实与语言的桥梁,语法构式作为词语模充当背景框架。

构式语法化的完成以模标的诞生为标记,“山寨X”词串的生成是认知主体并置语境假设,寻求相关百科知识并将其作为背景框架,不断模仿语义语用关联框架,实现规约化表达的语法化过程,它通过隐喻推理寻求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间的关联性,词串构式的形成以完形感知为认知手段。

现代汉语新词串构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高产性,究其原因,除了各种社会客观因素外,认知主体主观因素的作用同等重要。人脑的认知以隐喻推理为重要内容,隐喻贯穿于构式的形成、发展、固化、泛化等环节。构式形式与构式意义的配对是认知主体的主观化选择,带有认知主体的主观意象;词语模的形成实质是实词虚化的语法化过程,范畴化是语法化的主要手段;词串的生命力和高产性得益于认知心理的完形感知,词串的形成与运用是认知心理的编码与解码过程。只有那些同时符合认知心理的语义、语用关联框架的构式,才能语法化为词语模。

参考文献:

[1]陈建生,夏晓燕,姚尧.认知词汇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2-9.

[2]陈建生.认知词汇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1.

[3]刘坛孝,董维山.当代汉语新词语义模糊性的体验哲学思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0,(6):120-124.

[4]莱考夫,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0:4.

[5]何自然.语用三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24.

[6]刘坛孝,陈建生.模因理论下“山寨X”构式的衍生动因[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3):88-92.

[7]兰盖克 R.认知语法基础[M].斯坦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 1987:288-292.

[8]李宇明.语法研究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

[9]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研究:认知模式与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法化
“所有”的语法化微征
清代土默特历史档案中因果连词的语法化及其动因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汉语史论集》述评
湖南祁东话复数标记“一各”的功能及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