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芳,公惠玲,曹红院,尹才荣
(安徽医科大学,合肥230032)
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大数据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决定了教育界必须采用新的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行为,教材的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凡是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经验、感受等的载体与渠道都可以是学习的资源。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开发优质课程资源”,通过科研立项、遴选评优和海外引进等途径,构建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1]。学科课程资源,是掌握一门学科的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如果不丰富和完善自身的形式和内容,都将被时代所淘汰。更新学科理念,完善学科体系,丰富学科内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教学创新的迫切需求。课程资源开发的根本原则是为有效教学服务,发挥其使用价值,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师生受益。我校药学学科现有药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和基础医学院的药理教研室等单位。招生专业设置有基础与临床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中药学、社会药学、中药炮制等药学相关专业。1990年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成为安徽省省级高校第一个博士点,药学学科现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办学格局;临床药理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我校药学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和国际上享有盛誉,徐叔云教授是国际著名的药理学家、抗炎免疫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主编了《药理实验方法学》《临床药理20讲》《临床药理学》等多部著作,近八百万字,其中《药理实验方法学》被广大医药工作者作为首选参考工具书。基于我校药学学科坚实的基础和独特优势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我校相对分散的药学课程资源,进行动态管理是必然趋势,也为全省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教学、科研及医疗所需的药学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保障,同时为网络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门户网站中药学课程资源选择和评价的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药学课程资源门户建设的初步方案和评价方法。
开放课程(Open Courseware,OCW)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99年首次提出的理念,目前世界上已有14个国家超过100所教育机构开始实施类似的OCW项目,OCW联盟现有2700门开放课程,涉及9种语言。课程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作业、考试试卷、参考读物、课堂讲义、学习资料和讲座录像等。国内在开放课程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建立了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但是,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优质课程资源在网络环境中失去了优势,以至于精品欠精,共享性差,甚至一些原本学科实力强劲、传统资源优厚的课程也没有成为符合标准的网络精品课程[2]。网络上免费使用的药学优质课程资源,更是散落各处,缺乏系统性,尚无统一的平台入口。建立我校药学优质课程资源平台,打造药学品牌资源,有助于推动教学、科研及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药学是一级学科,下面有多个二级学科。按照传统的体系分类法,或者直接采用现行的学科分类规范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国内学科信息门户在使用现有的分类法组织信息时,大都是结合自身的学科领域以及目标用户群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保证分类体系的质量、可维护性和互操作性[3]。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结合已建成的其他课程资源平台的主要版块,确定药学优质课程资源平台主要包括基础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资源和互动交流三大板块。通过分别查阅《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CALIS重点学科导航系统、方略学科导航系统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2010版)中关于药学学科的分类情况,再结合安徽医科大学药学专业设置情况,初步确定优质课程资源平台覆盖药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生物药物学、药理学、临床药理、社会与管理药学。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预留空间和接口,便于后期添加其他课程资源。
基础教学资源是为初学者服务的,主要针对初次学习本课程的本科生和需要回顾学习的高年级学生。根据我校药学建设特色和学生需求,优选十门课程作为初期建设对象,课程包括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学、药事管理学、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经济学、循证药学。课程资源建设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收集课程基础资源,包括课程描述、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课程作业、考试试卷等一套完整的资源;第二步录制教学视频,包括课堂授课视频和实验操作视频;第三步收集网络精品资源,在互联网上搜集有关目标课程的国内外开放课程资源,加以整理和优化后提供资源目录和链接。
拓展教学资源是为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和老师服务的,主要针对高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师和科研人员。拓展教学资源主要分为“科研新闻”“通知通告”“我校成果”和“科研热点”四个板块。“科研新闻”板块的信息来源主要有:科学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等网站;“通知通告”版块及时公布最新学术会议信息、药学专业核心期刊的约稿信息等;“我校成果”板块展示安徽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师生发表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最新立项课题,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研热点”板块定期推出医疗卫生领域和药学研究领域下载最多的论文、引用最多的论文(每月更新一次)和最热门的实验技术,论文结果数据统计来源于中国知网、SCIE、JCR数据库等。实验技术结果数据来源于SpringerProtocols实验室指南数据库等。
交互是教育的灵魂,有效学习的发生离不开以一定的交互为纽带构成的教学情境的支持。药学课程资源平台设置互动交流板块,通过该板块的设置能够使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就共同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能够提升课程资源的利用价值(见图1)。
图1 药学课程资源门户主要结构图
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很多学科课程资源门户使用率并不高,造成资源浪费。目前学科课程资源门户的评价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门户参考成熟网站的评价指标,结合自身的特色,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评价标准。学科课程资源门户网站的评价主要参考指标有:资源数量、资源质量、互操作性、资源的可用性、安全性、资源组织体系、资源更新等[4]。针对药学学科课程资源门户网站的板块设置,结合安徽医科大学药学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初步拟定以下评价指标。
课程资源的数量:课程资源的数量和丰富程度决定着课程资源门户的可用性,只有保证一定数量的资源,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最大程度地实现为药学学生和科研人员服务的宗旨。针对网站设计的模块,分别统计每一部分资源的数量,包括授课课件、授课视频、课程作业数量,以及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链接数量等,以确保有一定数量的课程资源并不断增加。
课程资源的质量:质量决定生存,质量是开放课程资源能否得以推广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也是开放资源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文献回顾,药学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采用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主要由课题组成员和本单位成员完成,第三方评价将聘请本校和外校的药学研究人员和学生完成。主要观察点包括:基本属性维度、资源内容维度、用户界面维度、学习指引维度和练习测试维度等[5],分别观察课程的基本属性、内容的实用性、用户的体验和深层课程挖掘等,保证课程资源的质量。
拓展教学资源中“我校成果”和“科研热点”是由药学学科馆员定期整理上传的,评价的指标主要是时效性和科学性两点。时效性需要根据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安排,或者使用网站推送功能等,如果能达到实时更新是最理想的。科学性主要是指需要保证资料来源网站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可以参考专业数据库网站的资源。“科研新闻”和“通知通告”板块主要是网络资源,可参考网络资源的评价机制。目前,网络信息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元数据法、层次分析法、对应分析法、网络信息计量法等。网络信息质量评价指标纷繁复杂,呈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对象多样化、评价标准全面化的特点。“科研新闻”和“通知通告”板块的评价,主要考虑真实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等。
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完善的药学优质课程资源门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课程资源门户中资源的选择和评价方法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改,才能逐渐完善,广大用户认可才是最直接有效的评价指标。目前,安徽医科大学正在筹建基于本校药学资源的药学学科门户,网罗优质课程资源,推送前沿科研信息,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科研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信息渠道,为药学学科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Z].教师[2011]6号
[2]吴 湘.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李育嫦.国内学科信息门户发展现状分析[J].情报科学,2008,(6):882 -887,903.
[4]魏洲庆,潘紫燕.我国学科信息门户网站探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4):106-107.
[5]詹泽慧,梅 虎,詹涵舒,等.中、英、美开放课程资源质量现状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0,(1):44-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