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韧,何 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30026)
OA(Open Access,开放存取)是网络环境下学术信息交流的新模式,是信息资源共享的新形式,是了解世界及缩小数字鸿沟的重要手段之一。[1]随着OA运动的蓬勃发展,它日益成为世界图书情报学界及出版界关注、研究和实践的新领域。作为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对师生教学及科研信息保障的重任,因此,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广度、深度和利用率成为影响其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OA资源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增强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保障能力,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本文对安徽高校图书馆OA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高校图书馆OA资源的建设水平,以利于学术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OA,即Open Acess,被译为开放存取、开放获取,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网络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按照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中的定义,是指某文献在Internet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超级链接该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用户在使用该文献时不受财力、法律或技术的限制,而只需在存取时保持文献的完整性,对其复制和传递的惟一限制,或者说版权的惟一作用应是使作者有权控制其作品的完整性及作品被准确接受和引用。[2]
1.2.1 OA期刊(OAJ)
OA期刊是一种免费的网络期刊,还有不少是将原有传统期刊改造为OA期刊。其运行经费来源一种是主办者全部自筹资金,作者免费发表,读者免费使用;另一种是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对用户而言,通过因特网可以无限制地访问期刊论文全文,作者只保留论文版权。OA期刊与传统期刊类似的是,通过采用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来保证和控制质量;OA期刊与传统期刊不同的是,版权不再限制读者对文献的获取和使用,相反,版权可确保文献永久公开获取。
OA期刊出版模式具有投稿便捷、出版快捷、版权保护、出版费用低廉、刊载信息量大、检索方便、读者群广阔、显示度良好等优势,因此,可以显著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统计资料表明,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远高于非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3]
1.2.2 OA仓储(OAR)
OA仓储也称为OA知识库,包括学科仓储和机构仓储。
不少学科OA仓储至今仍主要以预印本资源库的形式存在。不少期刊将在预印本库上的投稿日期视为在期刊上的投稿日期。
机构OA仓储的组织者一般为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或学术组织,存储对象为组织内部成员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价值资源,如项目研究成果(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调查研究报告、硕/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甚至包括课程讲义、多媒体资料等。作为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产出,这些资料虽未必正式发表出版,但是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1.2.3 其他OA资源
其他OA资源包括个人网站、电子图书、博客、学术论坛、文件共享网络、特殊数据、搜索引擎等。随着OA运动的蓬勃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术范畴,还扩展至政府机构或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存档。当这些资源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时,可纳入广义的OA范畴。[4]
本次调查研究的范围含安徽省29所二本类及以上高校图书馆,从地域分布来看,遍布全省各地,从学校专业类别来看,包括综合、理工、经贸、医学、农业等,因此,调查样本基本能反映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对OA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为确保安徽高校图书馆网上名称及网址的正确性,笔者以2013年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安徽省普通高等院校名单为依据[5],逐一登录这些高校图书馆网站,调查其OA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情况,从而形成了安徽省高校图书馆OA资源利用一览表。
表1中,对OA资源按照“揭示方式、组织方式、类型及数量、重要OA资源收录状况、OA资源数量”等5个参数进行统计。其中,OA资源类型包括OA仓储(OAR)、OA期刊(OAJ)、其他三种。在重要OA资源收录的统计中,笔者选择了在开放存取界影响因子较高的 7 种[6],它们分别是:DOAJ、Highwire Press、Socolar、K(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汉斯出版社(Hans Publishers)、Y(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ArXiv。
表1 安徽省高校图书馆OA资源利用一览表(截至2014-01-10)
2.1.1 根据学校学科设置配置OA资源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本校教学与科研服务的任务,面对海量的OA资源,面临着资源选择的问题。本次调查发现,不少图书馆根据本校的学科设置来配置OA资源。例如,中科大图书馆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在OA资源的选择上,选取了DOAJ、Highwire Press、Socolar、ArXiv、Science Links Japan、Scientific Commons、Information Bridge等 OA仓储,这些资源侧重于理工类;而安徽医科大学则选取了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美国国家临床指南中心)、Database of Abstracts ofReviews of Effectiveness(疗效评价文摘数据库)、PLoS等OA仓储,侧重于生物医学类;合肥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工科类大学,选取了 Highwire Press、Socolar、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ans Publishers以及众多英美大学出版社的理工科类OA期刊;安徽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选取了Free Full-Text Journals in Chemistry(化学期刊)、ResearchIndex(计算机与信息科学论文检索索引)、中国科技论文在线、BioMed Central(生物学和医学免费期刊)、Project Euclid数据库(数学与统计学期刊、会议论文、电子书)、中国植物数据库等理工类OA资源。由此可见,不同高校图书馆在揭示OA资源时,带有鲜明的学科倾向性,以此为本校读者提供定制服务。
2.1.2 类OA资源有所扩展
调查显示,不少图书馆超越了传统意义范畴的OA资源,广泛收集因特网上的免费资源,包括专利、法律法规、百科全书、声像资料等。这些资源有别于纯学术期刊,姑且将之称为“类OA资源”。类OA资源对于用户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声像资料有助于师生研习课程,而有些法律法规和专利则是某项课题开题的基础。本次调查显示,安徽大学图书馆采集了网络公开课导航;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采集了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采集了标准信息和电子图书;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采集了核心期刊投稿指南以及大量的国际教育视频库;淮南师范学院采集了图书情报信息门户等若干学科信息门户等。
2.2.1 揭示方式不明确
调查显示,安徽高校图书馆对于OA资源的揭示方式不明确,没有统一格式,各馆自行其是。仅有5所图书馆将“OA资源”单独陈列,明确标示,如安徽大学图书馆等,占调查总数的17.2%;有12所图书馆在“电子资源”栏目下设“OA资源/免费资源”,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等,占调查总数的41.4%;有1所图书馆在“数据库”栏目下设“OA资源/免费资源”,如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占调查总数的3.4%;有3所图书馆将“OA资源”混杂在“电子资源”栏目中,如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等,占调查总数的10.3%;有4所图书馆将“OA资源”混杂在“数据库”栏目下,如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占调查总数的13.8%;4所图书馆没有引进OA,占调查总数的13.8%。
调查显示,有16所高校图书馆对于OA资源采用导航的组织方式,其中,再加以整合的仅有4所图书馆,如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和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只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自建了OA资源。
图1 OA资源揭示方式饼状图
调查发现,安徽高校图书馆在对OA资源的揭示上,仅对相关资源作简单介绍和链接,很少按照文献类型或学科类型进行分类,不具备检索功能,属于浅层次的整合方式,给读者查找和利用OA资源带来了不便。可见,安徽高校图书馆对OA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还处在初始阶段。
2.2.2 OA资源数量少,类别单一,利用率低
在调查的29所高校中,共有25所高校图书馆网站揭示了OA资源,占总数的86.2%。遗憾的是,尚有4所高校没有OA资源的踪迹,占总数的13.8%。可见,迄今为止,OA资源的引进与建设尚没有得到普遍性的认识。已引进OA资源的高校,其内容与数量也是千差万别:引进OA资源数量最多的是安徽建筑大学,共计约91个,包括31个数据库,2个期刊,58个其他OA资源。拥有超过10种以上OA资源的安徽高校图书馆为11所,仅占调查总数的37.9%;引进OA资源达到5个以上的安徽高校图书馆有12所,占调查总数的41.4%,不足一半,可见,安徽高校图书馆对于OA资源的引进利用率很低,难以丰富馆藏资源。
2.2.3 对重要的OA资源重视不足
安徽高校图书馆对7种重要OA资源收录如下:有8所高校图书馆收录DOAJ,占调查总数的27.6%;有8所高校图书馆收录Highwire,占调查总数的27.6%;有10所高校图书馆收录Socolar,占调查总数的34.5%;有7所高校图书馆收录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占调查总数的24.1%;有13所高校图书馆收录汉斯出版社(Hans Publishers),占调查总数的48.1%;有2所高校图书馆收录中国预印本,占调查总数的6.9%;有4所高校图书馆收录了ArXiv,占调查总数的13.8%。7种重要OA资源全部拥有的图书馆为0;安徽建筑大学和淮南师范学院2所图书馆拥有其中的6种重要OA资源;拥有1种重要OA资源的图书馆有5所,占调查总数的17.2%;一种重要OA资源都未采集的有10所高校图书馆,占调查总数的34.5%。由图2可见,安徽高校图书馆对重要OA资源的重视不够,建设不足,没有一种重要OA资源的收录数超过50%。
2.2.4 重视外文OA资源,对中文OA资源重视不足
图2 安徽高校图书馆对7种重要OA资源的收录图
由表1可见,安徽高校图书馆对国外OA资源收录的总数为325,而对国内OA资源收录的总数为111,国外OA资源收录数是国内OA资源收录数的近3倍,可见,安徽高校图书馆对国内OA资源重视不足,且对中文OA资源的收录主要集中在Socolar、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汉斯出版社,对于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奇迹文库则收录者寥寥无几。至于国家科学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等一些知名的国内OA资源则无人问津。由此可见,一方面,中国高校图书馆在紧缺的资金面前,面对丰富的电子资源踌躇再三,忍痛割爱;另一方面,它们对国内优质的OA资源视而不见,以至于其被白白浪费,这对于经费紧张的高校图书馆而言是一种缺憾。
2.2.5 自建资源少
在调查的29所图书馆中,只有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有1个自建OA资源库。另有部分图书馆建立了特色数据库,如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的李鸿章特色数据库、汽车工程特色数据库、陈独秀特色数据库、徽商特色数据库、徽州建筑文化特色库等;安徽大学图书馆的徽学研究数据库、馆藏古籍题录数据库;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新安医学研究信息库;黄山学院图书馆的徽州谱牒、徽州文书等;池州学院图书馆的佛文化专题;滁州学院图书馆的吴敬梓研究资料等。这些特色数据库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或鲜明的学科色彩,是珍贵的文化宝藏,但这些数据库开放范围有限,仅限于权限用户使用或校内IP登录。
科学揭示OA资源,就需要改进标准,明确标示,将OA资源与其他文献信息资源一样,纳入图书馆目录体系[7],避免出现多头链接。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仅仅对OA资源进行简单链接,图书馆可以对OA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按照学科、文献类别、语种、国别等标准进行归类与整合,甚至可以深入到二级类目的加工。为了便于读者进行检索和使用,在对OA资源的描述上,可以按照题名、主题、来源、推荐等级、权限、语言等指标进行描述。利用OPAC与馆藏整合,打造一个简洁、统一的检索界面,以利于读者通过OPAC对图书馆的所有资源实现一站式检索。
当前通用的检索平台大多是物理整合,检索信息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提供链接,造成检索速度缓慢。因此,有必要开发基于元数据的整合,剔除重复期刊,将所有搜索到的OA期刊通过元数据整合到一个新的数据库中,提高检索效率。
统计资料表明,80%以上的OA仓储集中在25%国家,符合“二八”定律[8]。有学者通过H指数比较分析了DOAJ和ELSEVIER,得出结论是,与ELSEVIER等主流期刊群相比,开放存取期刊的质量也毫不逊色[9],OA期刊的被引率和影响因子在不断提高。面对丰富多彩的OA资源,图书馆有责任从中甄别遴选出质量优良,并且与本校学科设置相关的OA资源。同时,OA资源的选择是一个动态过程,针对读者反映与使用情况,需要做不断的调整。
为了保证OA资源质量,建议通过查阅JCR(期刊引证报告)、ISI等权威数据库,重点选择影响因子高的 OA 期刊[7]。
资源共享可以推动学术交流,加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不同的高校图书馆因为定位不同,从而具有丰富多彩且别具一格的自建特色资源,因此,完善自建资源的建设,开放自建资源既有资源基础,又是时代的需求。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但是反过来,此举可能吸引资源商的注意,从而将高校图书馆的自建资源纳入到商业数据库中,这既推广了OA资源的影响力,又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增值功能。
作为知识信息的组织者、建设者和传播者,图书馆有必要对馆员进行继续教育,提升馆员的OA知识专业素养。调查还显示,半数以上的用户对OA的概念一无所知,更遑论使用[10]。因此,面对用户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也是图书馆的责任,具体可采取张贴宣传海报、开设专题讲座、服务推送等手段。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其主页“服务”栏目下设置了《一小时讲座》栏目,其中就有对OA资源的介绍[11]。此外,图书馆还应该充分吸取读者对OA资源建设的意见,通过问卷调查、有奖问答等灵活多变的方式吸引读者参与OA资源的建设。
[1]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6):2-4.
[2]http://baike.baidu.com/view/798036.htm.
[3]叶继元,陈 铭.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全评价”体系研究——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3,(2):81-87.
[4]麦淑平.高校图书馆对OA资源的组织与揭示——以“211工程”院校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10,(6):66 -71.
[5]http://www.ahzsks.cn
[6]辛成国,张 辉.高校图书馆OA资源建设的调查与分析——以山东高校图书馆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5):70 -73.
[7]赵功群.开放存取学术资源分布及图书馆整合利用——以DOAJ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1,(1):42-44.
[8]黄原原.开放存取学术资源分布及利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0,(5):1 -8.
[9]王 倩,翁淳光,肖廷超.专业OA期刊的影响力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4):240 -242.
[10]吴漂生,邹佑云.基于开放存取资源利用调查及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以宜春学院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5):69 -71.
[11]http://lib.pku.edu.cn/por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