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嘌醇预处理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2014-09-18 07:53彭艳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36期
关键词:正常值经皮心肌

彭艳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l,PCI)是指所有采用经皮穿刺方法减轻冠状动脉狭窄的各种心导管技术的总称,是目前冠心病最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1]。PCI术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仍难以避免,据报道,约30%的冠心病患者择期行PCI术后出现心肌损伤[2]。有研究报道提出,大部分心肌损伤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其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术后生存情况等预后密切相关[3]。因此,为进一步探讨如何减少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

本研究对拟择期行PCI术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别嘌醇预处理,探讨别嘌醇对PCI术治疗围手术期心肌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0月于本院心内科择期行PCI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排除标PCI术前cTnT水平超出正常值(>25 U/L)、合并严重感染、恶性肿瘤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术前服用过他汀类药物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2例,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龄(66.82±7.96)岁。对照组患者46例,男29例,女17例,平均年龄(66.92±8.0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脂类、α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T1受体拮抗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醇单次顿服,术前300 mg/d,至少连续服用3 d,术后以剂量100 mg/d维持。

1.3 检测指标及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8~24 h期间,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cTnT、CK-MB、CRP及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cTnT、CK-MB均采用意大利780生化分析仪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cTnT正常值为<25 U/L,CK-MB正常值为<0.1 μg/L。CRP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CRP正常值为<25 mg/L。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cTnT、CK-MB、CRP高于正常值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别嘌醇用药期间,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的形式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冠状动脉情况以及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观察 两组术中冠状动脉情况以及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冠状动脉情况以及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例(%)

2.2 两组术后cTnT、CK-MB、CRP异常变化的观察 观察组患者cTnT、CK-MB、CRP高于正常值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观察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别嘌醇用药期间,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剥脱性皮炎、皮疹反应等别嘌醇常见不良反应均未发现。

表2 两组PCI术后cTnT、CK-MB、CRP高于正常值的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最重要的方法,近年来已取得迅速发展,且随着PCI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成熟,术中及术后的死亡和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例数逐渐减少[4]。PCI术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但对于临床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其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仍是PCI术的常见并发症[5]。围手术期发生心肌损伤的患者大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均无明显变化,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与长期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因此如何能减少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是临床心内科研究重点之一[6-7]。

PCI围手术期发生心肌损伤的机制包括:(1)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后对斑块的挤压,斑块移位导致分支闭塞、冠状动脉痉挛;(2)斑块碎裂,微小栓子随血液流动至冠脉远端的微循环,导致微血管栓塞;(3)心肌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促进微循环血栓的形成;(4)血小板活化,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促使微血管床的血管收缩及内皮功能受损[8-10]。根据2007年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以心肌生化标志物升高且超出正常范围定义为心肌损伤[11]。有研究表明血管内慢性炎症的进展是冠脉病变的致病因素之一,PCI术可加重炎症反应,因此本研究对PCI围手术期cTnT、CK-MB、CRP高于正常值的发生率进行分析[12]。

临床上对于别嘌醇对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目前尚未明确,本研究参考国内相关研究报道,给予术前至少连续3 d单次顿服300 mg/d,术后100 mg/d[13]。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PCI围手术期cTnT、CK-MB、CRP高于正常值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表明别嘌醇可有效减少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而在别嘌醇不良反应的观察上,本研究未发现观察组患者应用别嘌醇期间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测出现异常,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剥脱性皮炎、皮疹反应等别嘌醇常见不良反应均未发现,表明别嘌醇300 mg/d单次顿服安全性较好。别嘌醇对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有关,通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左室的功能,减少心率失常的发生和肌酸激酶的释放等发挥心肌保护作用[14-15]。别嘌醇对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PCI术前给予别嘌醇常规剂量300 mg/d单次顿服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对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苗玉梅.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6):31-33.

[2]李春燕,高明霞,麻朴,等.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手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4,40(7):822-824.

[3]付艳东,赵翠萍.PCI术后心肌缺血损伤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5):6992-6994.

[4]王海鱼,陈爱华,贺献芝,等.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强化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4):353-356.

[5]王安伟,罗素新,向睿.266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2):1582-1583.

[6]陈水,朱军,倪伟,等.围手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12):1785-1788.

[7]夏利民,刘欢,宋凯,等.合并缺血性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的OPCAB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30(2):96-97.

[8]盛建龙,王晓晨,许邦龙,等.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5):748-751.

[9]张茹艳,李健,丛洪良,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1):65-68.

[10]徐忠东,何伟雄,夏淑轩,等.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心肌损伤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39(5):807-808.

[11]刘怡,朱永锋,宗毓,等.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观察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7):710-713.

[12]林志,白文伟,孙林,等.冠心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的相关性[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8(6):443-444.

[13]刘永荣,王丹,邱春光,等.别嘌醇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30(2):127-129.

[14]刘永荣,张菲斐,邱春光,等.别嘌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2):42-43.

[15]肖骏,李均,张颖,等.别嘌醇改善非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11):1322-1325.

猜你喜欢
正常值经皮心肌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银川地区儿童肺通气功能正常值及预计方程式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断层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界定产后妇女肛提肌尿道间隙正常值的探讨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前、后张力差对钽箔材轧制过程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