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晓菁
摘 要: 我国正处于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面对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水平,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现实课题。可见,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探究的课题。对英语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本文将从全面了解常见的英语学习困惑;充分挖掘有效的心理健康素材;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三方面,论述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心理氛围 英语教学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做出良好的反应,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此,在英语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在英语教学中贯彻英语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全面了解常见的英语学习困惑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甚微。英语学习综合性强,这由外语学习的特点决定,如单词记忆、文章理解,以及知识的干扰和迁移,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个难题。要攻克这些难题,就需要学生做出意志努力。事实上,在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紧张、自卑、厌恶、逆反等消极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学习活动中以学习障碍形式体现。教师需要做的,是从学生现状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和明确学习困惑的根源,做到了然于心,以便更好地营造课堂心理氛围,帮助学生跨越心理障碍,消除学习困惑,品尝学习乐趣。
二、充分挖掘有效的心理健康素材
初中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素材,如交通安全、文明礼仪、规章制度、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传统节日、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当然,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英语教材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录像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如在学习7A Unit 3 Special Days这一课时,除了详细介绍与教材相关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外,还可以适当地拓展其他一些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和八一建军节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课堂心理氛围是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指课堂教学的情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产生满足、愉快、羡慕、互谅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高水平。”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综合、分析、推理等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1.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作为教育者,其自身的健康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心理、行为和情感体验,还调节和制约着课堂心理气氛。在课堂上,学生感受着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等,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内心评价,甚至无形中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师德的修养、知识的积淀、教学技能的提升,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的热爱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
2.用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绪可能会传染给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绪。教师的情绪更具有感染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特别强调教师积极饱满情绪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自己情绪的控制与调节,将一切不利课堂教学的消极情绪深藏于心中,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如在学习7B Unit 1 Countries and Capitals这一课时,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徜徉其间,感受祖国的秀丽风景,自豪感油然而生。
3.用新颖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乐于接触它,并且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之中,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好奇好胜是青少年学生显著的心理特点。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换,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意向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变换教学方法,力求做到常教常新。比如在学习7B Unit 3 A Lucky Escape这一课时,指导学生以舞台剧的形式把故事的来龙去脉演示出来。各小组先分配好角色(含旁白),再背熟剧本并配上自然的肢体语言,进行角色演练。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增强了凝聚力,发扬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endprint
4.用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气氛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创造力的火花。可见,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有赖于教师对待学生的公正和平等。教师首先不得自负。如果教师过于看重自己的权威,在教学中使用强迫、压制,甚至体罚等手段,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会被扼杀。爱因斯坦对这种现象进行过严厉地批评,他认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主要是靠恐吓、暴力和人为权威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感情、诚实和自信”。其次教师不能心存偏见。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而冷落成绩差的学生,就会造成成绩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丧志,慢慢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不能以威吓压服学生,更不能以个人的好恶、亲疏而厚此薄彼。
教师要尊重、关心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同样的地位和机会。尤其要注意多创造一些机会,让那些自卑感强的后进生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渴望教师的公正、平等,忌恨教师的偏见、自负。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尊重,便会迸出蕴藏在自身巨大的学习力量,并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5.用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处于竞争状态时的学习效果要比平时的学习效果好得多。“石本无火,相击而发光”。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即使是毫无兴趣的智力竞赛活动,因渴望竞争取胜而产生的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件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争中。为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设法把课堂变为“智力竞技场”和“辩论大堂”,在课堂上开展各种比赛活动。比如在学习7A Unit 4 Food and Lifetstyles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Brainstorming,列举诸多日常生活中有害健康的食品和生活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例举最多的小组获胜。学习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这一课时,将全班分成两大组,围绕上网是否影响学习这一话题展开激烈的辩论,举证最多、表达最流畅的小组获胜。
综上所述,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并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而作为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新颖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用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用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学生。最终达到教师愿教、爱教、乐教、善教,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善学的理想境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技能的同时,心理也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P285-3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