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艳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也是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实中一些学生对作文写作倍感头疼,老师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地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提高能力,走出困境。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作文兴趣不甚浓厚,甚至反感排斥作文,拿到一个题目往往苦思冥想、七拼八凑才能勉强完成任务,他们中间流传这么一句话:“作文作文,做得头疼。”如何才能让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真正体会到驾驭文字的自由与快乐呢?
一、兴趣是基础
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写作文亦是如此。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作文说到底是因为在作文中他们找不到成就感,辛苦了半天,往往得到的回报与期望值差距很大,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作文热情大大降低。高中学生已经有了独立思维和判断能力,如何让他们重拾作文兴趣,提高写作积极性,的确是个难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鼓励与表扬应当在作文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水平稍高些的同学,可将其作文当做范文贴在班级里,将精彩的语句用红线勾勒出来,以供大家学习借鉴;水平略低些的同学更需要激励,不能一批到底,再糟糕的文章也会有闪光点,或构思或形式,哪怕就那么一两句话别出心裁,也要给予充分肯定。另外,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的学生即便习作内容不出彩,卷面也可以拿来作为典范。这样,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在作文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认同,就会激发作文热情,自然就会以更认真的态度对待下一次作文。
二、视野须开阔
语文教学强调“听说读写”,其中“听说读”都是为“写”做准备的。学生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特别是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每天三点一线式的单调路线让他们很少有机会有时间关注社会现实,这样,能运用到文章中的新鲜事物就越来越少,要写作文就老生常谈,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人几件事:说到挫折就是司马迁,谈到坚强就是张海迪,看到民族气节就是苏武,写到坚持理想就是爱迪生……人尽皆知的事例,千篇一律,难免落入俗套。此外,还要提倡大家多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小草吐绿,黄叶飘零,都可以成为作文的主角。
三、素材多积累
素材包括信息筛取,这是无形记载在大脑中的,可以把它变得更具体实质,这样记忆更加深刻,写作时便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准备一个素材本,把平日里看到的美文精句摘录其中,也可将妙句短言记录下来,学习之余再拿出来细细品赏,还可与同学交流。若能将这种习惯保持下来,慢慢地,潜移默化,量的积累就会促成质的飞跃,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但写作时,头脑中自然浮现出名言佳句,虽然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但可以引用借鉴其手法技巧、文体风格,或是取其精辟语句摘录一二,兴许就这一两句就可以让文章增色不少。
四、形式要多样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写得最多的是应试作文,虽说现在大多数时候文体不限,但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可是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确定形式,文章文体特征很模糊,议论缺乏条理性,记叙往往没有重点,类似流水文,描写不知道运用技巧。这些情况说明学生对于该选择写什么文章很迷惑,平时训练模式比较单一。基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式的作文练习模式:当堂作文训练写作思路与速度,课后作文要求精益求精,周记、日记、随笔、读后感等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可以配合课本内容随意安排话题。
五、评价得及时
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学习的劲头才更充足。若是老师对学生的努力没有任何回应,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无论是批阅周记随笔还是评判大作文,教师都要及时准确地给学生一个回复,可以是赞扬,也可以是中肯的意见或建议,绝不能简单打个分数或是评个等级就发回去。文字不仅是老师考察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工具,而且是师生沟通交流思想情感的最佳方式。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压力较大,不愿和父母多交流,有时却愿意和老师说说心里的困惑,特别在一些周记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表达出的对社会黑暗现象的抨击,对友情背叛的愤慨,甚至还有对爱情的懵懂憧憬。老师不能摆出一尊师道尊严的架子,严加训斥或大谈道理,辜负学生的信任,良师应当也是益友,我们要把自己的成长经验拿出来和他们分享,慢慢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从情感上感化学生,这样师生关系会更加融洽。
以上是我关于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视情况而定,因人而异。总之,本着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的宗旨,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体会到写文章的愉悦与成就,这是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最大心愿。
参考文献:
[1]王大伟.多读勤练,让作文不再令人“头疼”.语文天地,2013.7.
[2]汤继良.提高感知能力,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