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鼠小弟的小背心》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4-09-17 05:49章奕炜
关键词:小班幼儿课堂提问艺术

章奕炜

摘 要:笔者对小班绘本阅读——《鼠小弟的小背心》进行一课三研活动后,从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预设幼儿的回答等一系列实践中,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旨在结合自身课堂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不断让课堂提问更具科学性、有效性、艺术性。

关键词:小班幼儿;课堂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6-037-2

一、一研定教材,略作改动适幼儿

1.故事原意夸张幽默,又暗藏温馨友情。

《鼠小弟的小背心》是一个幽默诙谐,又透着淡淡温馨的故事。鼠小弟穿上妈妈给它织的小背心非常开心。小鸭、小猴、狮子、大象一个比一个大的动物轮番登场试穿小背心,它们都重复着同样的话语:“小背心真好看,借我穿穿好吗?”“小背心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的。”小背心再回到鼠小弟手中时,已经完全变形,像一条长长的绳子。鼠小弟伤心难过的样子令人动容。但是忽然画面一转,鼠小弟正在大象的鼻子上开心地荡着秋千,那秋千正是被拉长了的小背心。这样的故事结尾出乎意料,为故事增添了一份幽默的同时让人感到了浓浓的温馨。

2.联系幼儿实际,改动语句设重难点。

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对故事中的情节、语句作了一定的调整。故事中回答部分的语句是“小背心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的。”这是一句转折复合句,较为复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调整为“小背心真好看,借我穿穿好吗?”“哎呀,小背心有点紧。”并以此作为活动的重难点。在情感方面,孩子们还不能理解“适合自己最重要”,所以改变侧重点,希望幼儿可以从故事中感受鼠小弟与同伴之间乐于分享以及当同伴伤心难过时想办法帮助对方的美好情感。这样的情感贴近小班幼儿的实际生活,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3.预设提问,意想贴近幼儿。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所不可或缺的,通过提问,一方面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另一方面体现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的提问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如何让每一个问题都体现应有的价值呢?原本的设想提问是“鼠小弟的背心真漂亮,小鸭想借来穿一穿,你觉得鼠小弟会同意吗?”“你觉得小鸭穿上小背心后合适吗?”并把这样的提问贯穿在故事的每一个动物出场的环节中。当最后鼠小弟看到小背心变形了,用这样的提问“原本漂亮的小背心被这么多小动物穿过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原意是想让幼儿在描述小背心变样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试穿小背心的动物是一个比一个大,小背心是逐渐被撑大的,并与故事最后鼠小弟开心荡秋千的心理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体现故事原有的趣味性。

二、一研遇难题,山重水复疑无路

按照设定目标在小班进行了第一次教学,却遇到了难题:

当小鸭遇见鼠小弟,想借穿小背心的时候,首先提出问题——

问:“你觉得鼠小弟会同意吗?”

幼儿齐声回答:“不同意”。

问:“为什么不同意呢?”

答:“因为鼠小弟的衣服小。”“因为给小鸭穿的话小背心要坏掉的。”……

当猴子、狮子登场时,问,“你觉得××穿着小背心合适吗?”

答:“不合适。”

问:“为什么不合适呢?”

答:“小背心要爆炸了。”“小背心要坏掉了。”

这时幼儿把回答的句子改成了:“哎呀,小背心太紧了。”

最后大象登场,依旧是这样的问题,幼儿一看到画面上大象穿着小背心滑稽的样子,大家都说小背心要爆炸了,情绪非常激动。

进行到这里,幼儿的情绪始终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影响了课堂秩序。接下来的内容是看到小背心变形了,请幼儿对变形的小背心进行描述,进而体会鼠小弟的心情,与故事结尾的出人意料做强烈的对比,在鼠小弟前后心情的变化中感受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

整个活动在幼儿激烈的情绪和十分同情鼠小弟的氛围中结束了。课后个别幼儿还是沉浸在小背心“爆炸”,“裂开”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自拔。

三、课堂提问困惑多,百思得其解

回顾第一次教学活动,初定的重难点看似是完成了,幼儿能够顺利地说出故事中“小背心真好看,借我穿穿好吗?”“哎呀,小背心有点紧。”这样的对话,也能够理解故事,进行完整的讲述。但是,为什么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得到预期的答案呢?就如一开始的提问,“你觉得鼠小弟会答应小鸭的请求吗?”幼儿的回答是“不愿意”。而后硬生生地编出个理由来说鼠小弟会同意的。但当小鸭穿上后,又问合不合适,幼儿的回答当然是不合适。随之又强硬地告诉他们是合适的,只是有点紧。几番下来,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似乎是僵硬的进行着,每次都在自以为是的“悬崖勒马”,把他们的思绪拉回我设定的轨道。一堂课下来,幼儿就像在规划好的流程里走马观花,并没有领略到重要的、最美的风景,而我也磕磕绊绊地牵着他们的思绪,死板地往前走,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

问题并不是随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符合幼儿心理,体现一定价值,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扩展思维、挖掘故事中隐含的情感等等。于是,怎么样让提问变得有效、有价值;什么样的提问才是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符合他们的经验;如何提问成了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难题。

原故事是想通过诙谐又不失温馨的氛围传递一种同伴之间了与分享、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但是,一次一次的“强人所难”,鼠小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小背心美好情感,最后也以小背心变形而悲伤收场。难道一定要把小背心弄坏才开心吗?幼儿从中体会到的也许是霸道无理的负面情感,完全偏离了教学目标。

四、三研解难题,柳暗花明又一村

1.提问直切主题,问答呼应显效果。

活动一开始,就直接明了地告诉幼儿,鼠小弟是个乐于分享的好宝宝,为下面的鼠小弟愿意借给别人穿埋下伏笔。

贯穿整个活动的中心提问变为:“你觉得××穿着感觉怎么样呢?”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上动物们夸张的表情,觉得它们穿上有点紧。抓准时机,适时地提出“小背心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的。”配合着这句话,幼儿在情绪上接收到的是一种柔和基调,随着故事的开展,他们感受到的是鼠小弟与同伴之间乐于分享的美好情感,大家都喜欢这件漂亮的小背心,尽管穿在身上有点紧了,但是还不忘记夸一夸小背心,温暖的友情显露无疑。

这句话仅与“你觉得××穿着小背心合适吗?”相差几个字,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改过后的提问让幼儿有了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他们可以说出各种感受,而且在情绪上也没有之前的那么强烈。

2.紧扣情感基调,温馨氛围终显现。

换一种方式提问,得到不同的回答。“小背心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的。”对小班幼儿来说,这个转折复合句确实有些难,如果是在一研那种情绪强烈的氛围里,不仅是语法上的难度,更是情绪上的排斥。但是在换了提问的方式后,幼儿是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看着动物们一个个登场试穿小背心,配上“小背心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的。”这句话,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情绪是始终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上,即使最后小背心变形了,他们也不再觉得小动物们是在强人所难,反而觉得鼠小弟是个乐于分享的好宝宝,更多的是想着如何让鼠小弟破涕为笑。分享、互助的情感胜过了小背心变形带来的难过。

五、积累经验,不断进取

两次活动,收获颇多,体会到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一个字,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衍射出不同的意思。有时感觉幼儿的回答不着边际,但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老师的提问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让提问具有指向性,那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也会更具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带给幼儿情绪上的震撼未必合适,有时细水长流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提问是一种艺术,艺术的学习永远是无止境的。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身为年轻教师,想要加强课堂教学的能力,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课堂中的提问更是需要不断的思索、探索。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课堂提问艺术
纸的艺术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