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莉
摘 要 本文针对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缺乏思维含量的现象,从课堂观察出发,分析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发展缺乏关注的原因,探讨在导入、呈现、操练以及巩固阶段提高思维含量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思维含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087-02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纵观小学英语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设计时,或过分追求表面形式,一味地关注课堂的热闹,忽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或以应试为目的,机械操练,忽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1.重形式,轻内容,偏离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果只是考虑活动形式的变化,不关注语言内容的特点,就容易偏离教学目标。例如,某教师在教学January、February、March等表示月份的单词时,用变魔术的形式来呈现新词汇,学生的注意力会因魔术本身吸引,对所学的词汇根本没有关注。这种与学习目标没有必然联系的兴趣,不能转化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态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只不过是暂时的情感表象,不能产生真正的学习动机。故教学效果不佳。
2.重模仿,轻思维,形成被动学习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经常看到师生一问一答的互动形式,以PEP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rite Season中Let's talk的内容为例,某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来询问学生最喜欢的季节。
T: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1: I like summer .
T: Why?
S1: Because I can go swimming.
T: Oh, I see. Hello, Tom, do you like summer?
S2: Yes, I do.
T: Why?
S2: Because I can go swimming, too.
T: Ok, Linda, do you like summer?
S3: Yes.
T: Why?
S3: Because I can go swimming.
T: Now please talk about the seasons with your partner.
这段对话看似师生流利地交流,实际上学生只是用教师教学的句型机械地操练,这种操练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上,很少涉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他们没有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停留在低水平上重复,以致于不能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交流。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教育评价不当。《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2)特别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的一切活动都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进行。学生的分数越高,教师的绩效工资越高,利益的诱惑促使教师们普遍重视讲解知识,传授知识,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学主体弱化。部分教师习惯把所有学生的认知都归零,把知识填鸭式地塞给学生。如果有学生短时间内不能领会,教师则会立刻以暗示性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引导自己的既定思维上。这就使学生形成了遵从的思维方式。有教师认为,与其让学生“兜圈子”,不如直接告知学生答案,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实际上,真正的教学效率掌握在学生手里,只有学生亲身经历过尝试、质疑、顿悟、理解、归纳等思维整个过程,才能真正领会所学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只是一种行为参与,真正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是否独立思考。教师只有启动学生思维,才能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边学边思,以思促学,使学生的知识、思维和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
笔者以四年级上册Unit 5 Dinner's ready B部分中对话为例,在导入、呈现、操练及巩固阶段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维含量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1.在导入阶段激活思维。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度。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先要充分运用感觉器官,感知学习资料,然后由感知到表象,再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认识。因此,笔者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感染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本单元的话题为食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chopsticks,knife,fork等表示餐具的单词以及句型Would you like some...?询问对食物的喜好。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年的英语学习基础,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变得尤为重要。笔者设计了“In the supermarket”这一情景,让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所知道的食物词汇,并引入竞争机制,学生热情高涨。学生在这一过程畅所欲言,不仅在上课开始很快被吸引到课堂,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
2.在呈现阶段启迪思维。呈现阶段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感知、主动学习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笔者根据课本提供的目标语言和话题,创设出真实情景,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运用语言,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使其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在所有食物都已经在PPT中呈现出来之后,笔者便问“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喜欢吃的食物,学生在这里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且每个人都说的不尽相同,同时引入新句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的思维在课堂的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笔者在课堂中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和引发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享受到交流的愉悦,发展思维。
3.在操练阶段发散思维。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基于记忆和注意的语言操练是一种机械学习,缺乏在语言“理解”和“交际”过程中个人意义的建构。笔者为提供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更大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真正内化语言知识,完成个人意义的建构。设计了“猜一猜”这个环节,分别是个别学生喜欢吃的食物,学生通过向该学生提问,获得答案。在此活动中,学生的操练不是简单的模仿与记忆,其大脑一直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而且输出的语言是经过思考后的真实表达。通过此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语言运用能力能到了提升。
4.在巩固阶段拓展思维。只有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运用。教师要设计精妙的活动,并巧妙设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有的放矢,从而拓展思维。笔者设计了一个活动,一位学生装扮加拿大朋友Mike来到我们班级做客,热情好客的学生们纷纷请他到自己小组会餐,通过不断询问对方想吃的食物,巩固操练了新句型。同学之间通过真实的情景进行热烈的交谈,不断地巩固操练,拓展了思维能力。
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体验、经历、运用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和提升思维,让英语课堂成为孕育学生思维的沃土,让语言交流成为演练思维的舞台,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知识和思维共同提升与发展,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