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美君
摘 要: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本文从创造物质文化、丰富精神文化、革新制度文化等方面,阐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班级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一、创造班级物质文化——不仅仅是吸引,更是引导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即班级环境建设,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给人以启迪教育。为此,我们要积极对班级物质文化进行建设,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与激励学生。
1.精心设计,合理布局。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内容方面,可以力求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如提醒孩子及时增减衣服的“天气预报”;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露一手”;争先争优的“星星擂台赛”;评选“读书三士”——“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授予读书纪念章的活动等。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参与的喜悦,享受成功的乐趣。在硬件方面,如摆马蹄形、圆形、椭圆形的桌椅等,也是不错的创意,别小看了创意与阵地,其可为增强学习效果起到不小的作用。
2.自立自主,全员参与。
教室是班级全体成员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自己的天地。班主任应该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布置、改善教室环境,力争使一种温馨的文化呈现特色化,让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化的舞台。可以由全班师生共同设计“班级竞争项目”,共同组建“班级图书角”,共同开辟“班级兴趣栏”,共同建设“班级博客”,共同拟定“班级公约”等。
3.卫生整洁,促进文明。
教室卫生是班级物质文化的环境基础,整洁、清新的教室让人感觉舒服、愉悦,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效果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我们可以设计如“文明袋”,即上面印有“你丢弃的是垃圾,我捡起的是品质”的塑料袋,学生将其统一挂在课桌的一侧,以保持室内外的清洁。
在创新的物质文化面前,不仅让学生喜欢自己的班集体,更让学生深深依赖这个“家”。他们被吸引着,更重要的是他们被引导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快乐地前进着。
二、创新班级制度文化——不仅仅是约束,更是自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体现着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和准则,保障着班级目标的实现,我们在制定班规时要赋予其文化色彩,使其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1.给学生自主选举权和评价权。
班干部是学生、班主任之间的桥梁,是各项集体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组织者,班委会的产生应得到班级全体成员的认可。因此,教给学生选举权和评价权,给学生充分民主尤为重要。
2.给学生班规的制定权。
班规是建立自主教育的标杆,能真正起到引导、调整、完善学生行为规范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班委会的合作下,全体学生共同制定班规,使它成为集体意志的体现、规范自己言行的准绳。如值日班长制度、红领巾监督制度、班级博客管理制度、班级行为规范评比准则等。按照这样的方式,从学习到作息,从生活到活动,它都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步入正轨,进入良性循环。
3.给学生民主的考核权。
作为班级重要的管理制度,“民主量化考核”应本着民主的原则,依据班规实行品行量化考核并实行奖励,真正做到把管理自己、教育自己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无论在课间还是课堂,在学习和行为上,对各种值得表扬或者进步者,都可以用“谁的表扬信最多”、“集章行动”等每周进行考核和奖励,每月评选“美丽学生”,期末评选“十佳美丽学生”,并张榜公布。
三、丰富班级精神文化——不仅仅是熏陶,更是陶冶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表现出的文化形态,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境界。
1.开展各种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学生通过各种集体活动积极竞争,互相促进,增进彼此的友谊,升华集体的感情。在集体活动中,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中大家的智慧一起探讨。在班级管理中,知人善任,通过各种角色设置,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如“花木小组长”、“修理小组长”、“环保小组长”、“用水小组长”、“学习小组长”、“路队小组长”、“班容小组长”等,让大家轮流担任,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组织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干部队伍,增强班级凝聚力。
2.注意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轻松、愉快的人际氛围使班内精神环境大大改善,学生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会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不仅是施教者,更多的是引领者,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影响学生: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善意的举措,都能给学生传递不小的正能量。学生之间是互相感染、互相促动的,这也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另外,我们要帮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建立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3.传承经典文化,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读经典,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人文素养,陶冶了良好的情操。在班内,我们进行每节课前诵读一段经典,还展开“经典诵读比赛”、“我与经典同行”等手抄报班级活动。这些传统美德将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思想教育、人格塑造和习惯养成中受到了熏陶、陶冶了情操。
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我们充实班级文化建设,共筑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乔建中.班主任德育理论与操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2]李冬梅.让班级充满快乐的旋律——班级“乐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感悟.丰台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