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军
摘 要: 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中学化学教学应充分利用现在教材中有关环保的知识内容进行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 初中化学 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最根本的手段是抓好环境教育,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学校是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学化学教材中与环境保护教育有关的内容较多,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有的放矢地教学,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情感态度?我认为在教学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有关环保的知识内容进行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挖掘教材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如: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塑料、固体垃圾、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在教学进程中,我们应当挖掘这些内容并作适当补充,把它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1.大气污染和酸雨
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废气,特别是有毒的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教材中首先提到一氧化碳的污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煤气中毒指的也是一氧化碳中毒,它的中毒原理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严重的导致死亡,可结合生活实际介绍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等。要消除一氧化碳造成的污染,必须保证燃料的完全燃烧及工业废气须经过处理再排放。其次是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污染。汽车的尾气、矿物质燃烧、含硫煤炭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等化工厂产生废气等都是重要污染源。其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可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可使建筑材料或古文物被腐蚀:工业机械腐蚀、寿命大大缩短等。要消除这些影响,应该从源头上杜绝,采用:(1)低硫、脱硫煤;(2)汽车废气的无害处理;(3)工业废气综合处理,提高回收利用率,化害为益;(4)开辟新能源等举措。
2.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资源的短缺及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使学生明白要养成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好习惯。还要适时引导学生发现目前造成水污染的来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重金属(如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对水体污染,通过水的载体造成人体的中毒效应等。教学中可结合水体污染的成因,教师要因地制宜地联系实际,可结合当地水体污染的案例进行剖析及污水处理厂一系列程序及过程;也可结合相关视频材料进行教学。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温室效应
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导致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有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等。另外,人类的活动加剧温室效应的产生。如森林、植被的大面积毁坏;绿色植物的减少。破坏自然界固有的循环体系,导致二氧化碳不断增加,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由于地表温度升高,极地及高山冰川开始融化,可能导致海平面水位上升,使一些沿海地区等地淹没,家园被毁。要消除这些危害,最有效的措施是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寻找新的无污染的替代能源燃料,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氢能等。
此外,教材中还有“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等其他环保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并通过相关案例,联系生活实际,树立环保意识。如重庆开原发生的氯气泄漏,几万人大迁移,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消除毒气隐患;硫化氢尾气可用碱液处理等。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当今世界的教育,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三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他们对知识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感性材料的配合,他们对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实验现象抽象出来的概念、理论较易理解。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会产生一些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这些物质长年累月的任意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化学实验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理而随意排放,不但会污染环境,还会对学生产生思想上的误导,淡化环保意识。这就要求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处理。初中学生求知欲强,对实验有浓厚兴趣并乐于动手一试,我们可根据这一特点,指导和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对一些会产生污染物的实验在实验内容、实验装置等方面进行改进,并对实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实验操作和创新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在实验教学中规范学生实验操作,严格控制试剂用量,发展微型化实验,科学合理处置废弃物,设计更理想的实验装置及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從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并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增强学生环保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微型化实验,防治污染。微型化实验是通过实验操作技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所需的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具有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节省实验材料和时间、减少污染、安全等优点,其所需试剂的用量是常规实验用量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而且微型玻璃仪器质壁比显著下降,仪器耐冲击性能提高,仪器的破损少,因此,可以节约实验经费、试剂用量,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缺仪少药”的边远山区中学顺利地开展实验教学更具有重要意义。微型化实验在实验设计上可以拓宽学生认识问题的思路。此外,利用CAI软件代替实际操作模拟诸如危险、剧毒等不适合在中学教学中进行的实验,将仪器的组装、实验操作分解为若干步骤,可反复观看,可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减轻教师的负担,可避免受有毒物质侵害之苦。
三、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仅仅在课堂上讲授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强化环保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周边水的酸碱度,到污水处理厂参观,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废旧电池等,让学生亲身体会环境污染的程度,在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利用煤气,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使用对环境有污染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家园。还可以通过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专家来校做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国策,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寓环境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中,一方面使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提高认识环境和评价环境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青少年是环境的参与者,环境保护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渗透是完全必要的。只有人人爱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大环境,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