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1)
1.国际现状
国际教育质量指标及其保障体系很健全和完善,当前侧重于国家框架与政策体系方面的研究,如美、英、澳、日、俄、欧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等。
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和生命线,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早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外大学质量保障改革趋向各具特色,我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陈玉琨先生提出了西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三种模式,即以荷兰、法国、芬兰、瑞典和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强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从高等教育系统外部开始的,外部评审工作组在整个评估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自评报告是外部质量评估与内部质量评估结合的支点;英国模式强调学术团队自我管理,高等学校的自治程度比较高,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仍然是高等教育自身和社会的迫切要求;美国模式是在市场机制中发挥作用的。
2.国内现状
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主动承担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更加凸现,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根本性选项。
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标准较缺乏学做一体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为此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法,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主要过程。另外经济类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内容少并且务虚(务虚是相对应务实来的,务虚与务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务虚是针对决策环节而言,是决策前对决策的可行性、具体操作、突发情况预案等的分析研究过程,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与走势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而务实则是将决策变成现实的过程),亟待出台精细的有示范效应的经济类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达到引领和推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建设的作用。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订的一系列教学质量评估指标,有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这些指标按不同的内涵分为不同的类别就是教学质量指标体系。
1.针对国际现状的研究目标
国际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方面非常注重“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其内涵、模式、工作机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等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旨在通过广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做法,构建经济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我国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标准的途径,以推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2.针对国内现状的研究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根据一定的质量标准体系,按一定的程序对教学质量进行控制、审核和评估,其首要任务就是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尚缺乏适合高职的、科学的、易操作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
当前我国高职经济类课程几乎没有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标准体系,加之经济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定量的较少,课程测评以认知与理解为主,体验、评价与践行明显不足,特别是对学生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指导,使“工学结合”基本流于形式或浅层次的校企利益共享,本文构建经济类课程可操作的质量标准各个指标,力争为高职院校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高职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应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专业技术、技能→学习情境)相吻合,根据人才培养设计过程构建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构建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图
在图1中,最下面的是人才培养的设计过程依次为:职业岗位群(根据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专业技术与技能(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将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彰显课程开发的实效性)→学习情境与内容(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系统化学做一体单元)。
针对上述人才培养的设计过程,为了更好的保障各环节的教学质量设计了图1中右侧的环环紧扣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课程教学过程质量标准体系”→“职业能力及教师素养质量标准体系”→“学生能力拓展质量标准体系”。
其中“课程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监控“学习情境、内容”和“专业技术、技能”;“职业能力及教师素养质量标准”监控“专业技术、技能”和“典型工作任务”;“学生能力拓展质量标准”监控“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群”。最后由三大块质量标准共同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目标的实现。
趋势分析法(trend analysis approach)又称趋势预测法、比较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它是将两期或多期连续的相同指标(各类相关数字资料)或比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得出它们的增减变动方向、数额和幅度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属于一种动态分析,还可以以差额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为基础进行趋势预测,同时又能有效地弥补其不足。趋势预测法的主要优点是考虑时间序列发展趋势,使预测结果能更好地符合实际,起到了“预警”和“防微杜渐”的作用。
趋势分析方法较多,其主要的有如下几种。
1.趋势平均法
所谓趋势平均法,是指以最近若干时期的平均值为基础,来计算预测期预期值的一种方法。趋势平均法指在移动平均法计算t期时间序列移动平均值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趋势值的移动平均值,进而利用特定基期数据量移动平均值和趋势值移动平均值来预测未来数据量的一种方法。
2.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数据的一种常用方法。移动平均法适用于即期预测。分为:简单移动平均和加权移动平均。
加权移动平均给固定跨越期限内的每个变量值以不相等的权重。其原理是:除了以t为周期的周期性变化外,远离目标期的变量值的影响力相对较低,故应给予较低的权重。加权平均法中的权数选取应该遵循“近大远小”的原则。
3.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是生产预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用于中短期经济(某一事物)发展趋势预测。也就是说指数平滑法是在移动平均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它是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配合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现象的未来进行预测。其原理是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察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
4.直线趋势法
直线趋势法又称直线趋势预测法、线性趋势预测法,是对观察期的时间序列资料表现为接近于一条直线,表现为近似直线的上升和下降时采用的一种预测方法。关键是应先计算相关系数,以判别变量与时间之间是否基本上存在线性联系,求得趋势直线,以利用趋势直线的延伸求得预测值。
5.非直线趋势法
非直线趋势法也叫曲线趋势预测法是指当变量与时间之间存在曲线而非直线联系时,通过变量(纵坐标)改用按指数值的差距“刻度”,将曲线关系直线化,形成一条对数直线趋势线,再按直线趋势法求解。
采用趋势分析法进行教学质量指标研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以确保指标选用的严谨性。
趋势分析法要求用于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本文研究在时间上以每一学期为一期,即:2011~2012 (二)春季为第一期、2012~2013(一)秋季为第二期、2012~2013(二)春季为第三期、2013~2014(一)秋季为第四期、2013~2014(二)春季为第五期,分别用t1、t2、t3、t4和t5表示。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工商管理系每学期随机发放100份有效调查问卷打分表,各个指标的数值是学生选中该指标的次数(每次1分)。
为了使作为分析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质量评价标准,剔除“师容”这一变化波动很大的指标。
“师容”指标的数据分别为:118、109、71、138、和24(见表1),各指标之间缺乏明确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研究其原因是学生有的非常喜欢漂亮的老师(长的好),这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故消灭偶发性因素的影响,趋利避害,使趋势分析更具合理性。
将教学质量标准分为“课程教学过程质量标准”、“职业能力及教师素养质量标准”和“学生能力拓展质量标准”三类,其中“职业能力及教师素养质量标准”由“职业能力质量标准”和“教师素养质量标准”两部分构成。职业能力质量标准是考核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兴趣、能力特长和择业决策的质量标准。主要是通过“顶岗实习质量标准”和“毕业综合实践质量标准”来构建,在这两方面有较成熟和完善的质量标准,所以将重点放在“教师素养质量标准”的研究上。
经过市内外兄弟院校调研,学院各系部相关教师、学生调研,专家、学者论证指导,确定的教学质量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见一级指标后面括号内的内容。
1.课程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的一、二级指标
认知(企业认知;职业认知)、智慧(知识;智力;思维方法)、技术(普适技术;核心技术)、能力(专业技术岗位能力;服务社会能力;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诚信(忠诚度;信用度)、道德(企业道德;职业道德)、操作(动手情况;劳动过程)、巩固(反复操练;稳定性)。
2.教师素养质量标准的一、二级指标
师德(志向;襟怀;人格;敬业)、师观(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师智(知识结构;人文专业知识)、师能(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双师素质;掌握新科技能力)、师风(师容师表;待人态度;身心健康)、师表(表率作用;先进程度)、师趣(幽默、语言表达)、师容(长相、容貌、衣着)。
3.学生能力拓展质量标准的一、二级指标
知识(基本认知能力;系统学习能力;身心保健与调适能力;自我监控与调适能力;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能力)、行为(执行力;取证能力;操作力;技术技艺技能)、智慧(人文素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创新(知识结构更新能力;创造能力;新技术接纳能力)、特异(独门绝技传承发展能力;未来独特发展能力)、社会(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就业能力)、预测(一般预测能力;前瞻预测能力)、研发(所学内容的研发能力;产品研发能力)。
为了使构建的教学质量指标体系更加简便、实用,用趋势平均法从每类8项一级指标中选取5项作为评价指标。
“课程教学过程质量标准指标”、“教师素养质量标准”和“学生能力拓展质量标准”每类指标中均有8项一级指标,针对这些指标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工商管理系,于t1、t2、t3、t4和t5期随机发放100份有效调查问卷,将8项指标的数据分类汇总,计算出每一类中8相指标在t1、t2、t3、t4和t5期的数值。在各类质量标准指标中,将t1、t2、t3、t4和t5期的资料,用趋势平均法计算出预测期(t6期,即2014~2015秋季)各指标数值,同时选取其中得分高的前5项指标作为各类质量标准的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趋势平均法计算确定质量标准指标表
观察教师素养质量标准指标中“师德”指标各期数值分别为56、64、71、76、79,是逐期递增的态势,如果用趋势平均法确定预测期t6“师德”指标数值则为69.2,这显然不符合该指标逐期递增的发展规律。加之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013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将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可见师德指标会越来越重要,故用加权移动平均法确定预测期t6“师德”指标的数值会更符合客观规律。
将t4和t5分别赋予3和7的权数(时间序列的态势具有规则性,最近一期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会主导未来,所以将较大的权数放最近期),则预测期t6师德指标数值为:t6=(76×3+79×7)÷10=78.1,这较之简单平均法预测的69.2更加科学。
以选中指标为整体1,计算某个指标在整体中的比重,为了使各指标的下一级指标(如课程教学过程质量标准指标中,“认知”指标的下一级指标指标为认知“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的确定整齐划一,对各指标权重进行修正,修正各指标后的分值即是对学生评价的百分比,见表2。
表2 各类质量标准指标的权重计算表
课程教学过程质量标准指的是课中的质量标准。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实行全面系统监控,并以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为重点建立的科学、规范的组织运行机制。可根据具体情况按某一门课程或某个专业构建。
高职教育课前环节质量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进度计划、教材等)和课后环节质量标准(批阅作业、答疑解惑、考试方式、成绩评定等)均较健全,唯独较缺乏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标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瓶颈,为了消除此弊端根据表2资料,并进一步对二级指标分析研究构建了“课程教学过程质量标准”(见表3),表3中的列可以是A工作过程、B工作过程、问题探究思路、学做一体项目1、解决问题方法、应用设计方案、评估报告撰写、小组综合作业等。该表形成每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个学生的质量测评体系,所有学生的质量测评表组合成某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综合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就代表了该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样从“微观”到“宏观”、从“平面”到“立体”构建起了“教学过程质量标准体系”。
表3 课程教学过程质量标准表
通过课程教学过程质量标准表,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在优质服务中去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因为他们的职业操守,比他们的职业能力更显重要,他们的人品将是第一位被用人单位认可的条件,这也是该体系最需要彰显的“内核”。
职业能力及教师素养质量标准由“职业能力质量标准”和“教师素养质量标准”两部分构成。
1.职业能力质量标准
职业能力质量标准是考核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兴趣、能力特长和择业决策的质量标准。主要是通过“顶岗实习质量标准”和“毕业综合实践质量标准”来构建,见表4。
2.教师素养质量标准
教师素养质量标准是评价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以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的标准。
高职学院的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历史使命的执行者,又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既是具有教学与指导实践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又是具备行业或企业专有技术能力的技师和企业文化传播的文化工作者;既是教学纪律执行的严师,又是学生人生指向的导师。故(据表2资料)通过趋势分析用选中的5项(构成列)指标(行可以是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团队评价、督导评价)构建教师素养质量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见表5。
表4 职业能力质量标准表
表5 教师素养质量标准表
构建“教师素养质量标准”,有利于教育资源保障机制的完善,同时可以强化教师专业化修炼的内涵,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模板”。
通过趋势分析研究,再对二级指标归类的基础上,确定学生能力拓展质量标准强调要在“知、行、智、新、特”五个层面上去拓展学生的能力,是使学生从“新手”逐步变为“行家里手”的质量标准,见表6。
表6 职业能力拓展质量标准表
在表6中,用不同评价主体构成其行,可以是用人单位、理论教师、实践教师、辅导员、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特别是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才能真正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按知识、行为、智慧、创新和特异的内涵构成表6的列。形成每门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拓展影响的质量标准。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多元化、多样化的能力,因此拓展学生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是彰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这种用终身教育理念为学生开拓生存与发展空间的设计,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发展方向。
构建的“课程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学生能力及教师素养质量标准”和“职业能力拓展质量标准”教学质量指标体系,是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发展观,转变职教发展方式,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关键。只有这样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始终贯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才能真正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该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可以保障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力争为高职院校各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范志学,闫桂莲.高职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学质量监控的作用[J].职教论坛,2012,(35).
[2]李红光.基于代价敏感学习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刘欢.基于本体的群体事件知识管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4]牛润盛.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3,(05).
[5]魏淑艳,张乘祎.当前我国城市政府综合减灾能力研究[J].前沿,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