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龙
中华民族是个重视德育的民族,关于“德”的作用,我们的祖先有着形象而深刻的论述。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之句。《大学》中曰“德者本也”。《礼记》中有“德者,得也”之说。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有一句名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明朝洪应明编的《菜根谭》中写道:“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许慎撰写的我国第一部大字典《说文解字》中对“德”的解释为“升也”。现代著名德育专家朱晓蔓教授说:“德育并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规范约束,而且是对个体生活的发展与提升。”
综上可见,德育的真正意蕴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要完成好立德树人的任务,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今年6月26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了职教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鲁昕副部长出席并讲话,她说,职教系统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职业院校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自觉转化为日常行为准则和奉行的人生信条。
那么要做到这些,我们的职校德育应该去往哪儿?
我认为,首先,要带领学生去“传统”那儿。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让他们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和启示,引导他们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其次,要带领学生去“心”那儿。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治人之术在于治心”,教师应是学生的心灵牧者,用自己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给学生提供心灵的鸡汤,让学生的心得到滋润和充实,使学生有力量战胜挫折、接受挑战,有信心去追求梦想、憧憬未来、奋勇向前。
再次,要带领学生去“美”那儿。古往今来,在贸易中占上风的一方常常都有“美”的助力,所以美的产品、美的言行都是生产力。要注重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养成教育、审美教育、友善教育、诚信教育、法纪教育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做到“身心合一”,“以身控心”,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尚美的行为。
人无德不立。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德”是伴随人一生最重要、最根本的品质,决定着人能否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职教育人的质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的职业教育,必然一路与德相伴。
(作者单位:江苏省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