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中和子形象特征分析

2014-09-16 01:10于梅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自我意识斜阳主体意识

摘 要:《斜阳》是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的战后代表作。小说采用女性独白体的文体形式创作,以和子的口吻进行叙述,描写了战后虚无、绝望、颓废的社会环境中,和子作为战后没落贵族的革命者,对贵族美的向往、对世俗的反叛以及对生存的渴望,正是因为具有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才能在绝望中开出希望之花。

关键词:《斜阳》;自我意识;主体意识

从短篇小说《灯笼》直到战后的《维荣的妻子》、《斜阳》,太宰治共创作了16篇女性独白体文章。而不同时期太宰治所描述的女性形象也大不相同,前期以受伤的女性形象为主,中期是明快的女性形象,后期则以充满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强大女性形象为主。太宰治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其幼时母爱的丧失,另一方面则是成人后对爱的憧憬。小说《斜阳》最主要的女性形象则是母亲和和子,作为没落贵族的母亲,是贵族精神美的象征,是太宰治对母亲形象的渴望。而和子则是太宰治心目中强大女性的形象。

本文通过描写和子对贵族美的向往、对世俗的反叛以及对生存的渴望,一方面体现和子作为女性所觉醒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太宰治的女性观。

1、对贵族美的向往

和子作为没落贵族已然失去贵族的尊贵,而母亲才是日本真正的最后的贵族。母亲的美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外表的美丽。“母亲脸上微微发红,笑得很美丽。”[1]“她说罢扬起脸来微微一笑。那张脸有点憔悴,却也很美。”[2]另外,母亲死时的描述“脸上的浮肿从前一天起就开始消退,两颊象蜡一样光光的,薄薄的嘴唇略微歪着,看上去好象在微微笑着,显得比母亲或者时更加娇媚艳丽。我觉得她很象pieta中的圣母玛利亚。”[3]

另一个是作为日本最后的贵族的美丽,一种精神的美丽、行为的美丽。母亲喝汤、用餐的方式、日常行为都是美丽的。在描写母亲在花园里小便是说“我对这种随随便便确实感到可爱,因此我还想到,象我母亲这样的人也许是真正的贵妇人中的最后一位吧?”[4]对于象“我”这种“高级御乞丐”是无论如何也学不会的,如果真要笨拙的学着这样做,就真变成名副其实的乞丐了。体现出和子对于母亲即贵族美的向往,想要去学习,却无论如何也学不到它的精神实质了吧?

通过描写和子对贵族母亲精神美的向往,也反映出太宰治对于温柔、美丽母亲形象的期盼,幼时母爱的丧失,使他对母爱、对母亲的光辉形象充满无限向往。

2、对世俗的反叛

日本传统社会是父权家长制,女性应该是贤妻良母的象征。而和子作为没落贵族的革命者,与现实社会相背离,与传统道德相抗争。摆脱传统道德的束缚,与有妇之夫的上原二郎发生不伦之恋,毅然决然生下与上原的孩子。

在书信中已提到要违背“女大学”的处世原则,并鼓动上原“您不能冲破那种道德的阻碍吗?”[5]喜欢读罗萨·卢森堡的书是因为“那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有一种不瞻前顾后的勇气,毫不犹豫的对旧思想进行破坏。我眼前甚至浮现出一个已婚女子不顾违背道德,蛮不在乎而迅速地奔到所爱的人那里去的情景。破壞思想。”[6]并为自己能够违背传统道德而喜悦“我为自己能满不在乎地无视旧道德而获得的一个好孩子感到满足。”[7]进而想要拼命将这种不道德的生活坚持到底。

和子作为独立女性主体意识、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她能够以一种无所畏惧的爱情观来冲破旧道德,与命运进行抗争。这正如太宰治自身对爱情的态度:喜欢有什么办法呢,人就是为了恋爱和革命而生的。

3、对生存的渴望

社会混乱,母亲病故,弟弟自杀,唯留和子孤身一人,毫无寄托。即便如此,和子也渴望重生,渴望新生活,她与传统道德相抗争,虽流着贵族的血,却甘愿辛苦劳动以维持生存,不畏艰难,也展示了她顽强的生命力。

母亲的死使她变的更坚强,要为了自己而生存,不管世事多么艰难,都要战斗下去。“然而我不能不活下去。或许仍旧象个小孩,可也到了不能老是撒娇的时候了。往后我得同人世间争斗下去…要活下去,要生存下来,这仿佛是一幢非常丑恶而又充满血腥味的肮脏事…无耻又有什么关系,我要生存下去,为了实现自己的意愿,我要同人世间争斗下去。”[8]并且要像太阳一样永远生存下去。“但我们准备永远和旧道德斗争到底,决心象太阳那样活下去。”[9]说明和子想要生存的强烈愿望。

和子的坚强意志,想要生存的强烈愿望也体现了太宰治对于生存的渴望,通过描写坚强的女性形象表达太宰治对不畏旧道德所束缚的坚强女性的向往。

《斜阳》描写了处在战后混乱时期,作为独立女性的和子的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的觉醒,对贵族精神、行为美的向往,不畏艰难与传统道德相抗争,强烈生存的愿望。这正体现了太宰治的女性观,作为新时期的女性,就应有不畏旧道德,坚强、勇敢的同男性一样生存下去的决心,也体现了太宰治对于坚强女性形象的向往。

注释:

[1][2][3][4][5][6][7][8][9]处的原文内容引用自太宰治著,张嘉林译《斜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8月版,分别是第40、12、100、4、77、88、134、95、135页。

参考文献:

[1]张嘉林译,(日)太宰治著:《斜阳》[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8月。

[2]藤掛有紀:太宰治研究――<女語り>の力――[J].日本文学98.2002年9月。

[3]青木京子:太宰治論――女性像を中心として――[J].仏教大学大学院紀要第27号1999年3月。

[4]青木京子:太宰治の女性像――晩年を中心として――[J].仏教大学大学院紀要第28号2000年3月。

作者简介:于梅(1988-),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猜你喜欢
自我意识斜阳主体意识
斜阳巷里
竹之韵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