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2014-09-15 09:32胡伟冯洋雷铧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课程改革自主学习

胡伟 冯洋 雷铧

摘 要:在我国传统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单一,因此必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新的学习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开放性、主动性、体验性、差异性、体验性、问题性、综合性。新一轮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为代表的新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学习方式;课程改革;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20-02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学生在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因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积累过程,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学习学生的主体性行为,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的“教”是代替不了学生的“学”的,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在我国传统课程背景下,教师主要依靠强制灌输和讲授来教学,学生主要是接受式学习,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来获取知识,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加入WTO,传统的课程体系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国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通过课程改革、学习方式的转变来推动教育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是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为代表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新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开放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元文化互相渗透交融。每个人都处在开放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因此学习方式也必须是开放性的,主要包含: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多样化,即学习内容既可以是人文方面、某一学科、理论知识,也可以是自然科学方面、交叉学科、社会实践;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学习开展形式的多样性,即学习既可以以讲座形式、在教室里进行,也可以调查研究的形式,走进社区;知识来源的多样化,即学习的知识既可以来源于图文并茂的教科书、教师,也可以来源于丰富生动的多媒体、互联网;学习情景的开放性,即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师生之间平等自由的交流沟通,各抒己见;问题结论的开放性,即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均有相当的灵活度。

2、主动性

主动性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与传统方式的被动接受构成鲜明的对比。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要我学”,是外在诱因和强制的,只有外动力,,缺乏内驱力。新的学习方式,有一种学生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这就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较为持久的动力。在这种内部动机的驱动下,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水平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3、差异性

个别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差别。事实表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有着不同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其学习方式本质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差异。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不同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角度。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精神,在《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一文中指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根据自己的独特性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4、体验性

只有让学生亲临其境去体验,学习才能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只有有了体验,知识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也可以扩展到情感、身心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还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无疑是增强体验的一种有效途径,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和失败。比如在新的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中[活动和探究]这部分内容大部分来自于身边生活的小实验,题材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有了亲身体验,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问题性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源泉。一个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说明该学生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富于想象,属于质疑、勇于求异。新学习方式中,指导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专题或课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境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发现。这样使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在说明了问题的基础上产生新问题,在问题中求知,在问题中发展。

6、综合性

一方面,当今社会一些世界性问题比如能源、环保、人口等问题涉及到众多学科,不是某一学科所能解决的;另一方面目前许多学科互相交叉渗透,形成了很多边缘学科。这就要求教育能够培养适用的复合型人才。新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科综合的特点,即围绕某个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特别是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鼓励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新的学习方式的类型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论,主要是指学习个体依据自身的状况,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概括起来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主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受益,而且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近年来已引起广泛的重视,并取得了许多成果。自主学习贯穿人的一生,但是学校情景中的自主学习又与校外的自主学习不完全一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以下讨论的主要是学校情景中的自主学习。

我国一些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自身的学习责任或不能承担起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不是自主学习;只有当学生真正的自觉的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这时学生的学习才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也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一种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然而,由于目前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大,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竞争意识强烈而合作意识淡泊的现象,这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的信息时代是不相一致。尤其在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的今天,这更加引起社会的广泛忧虑。因此,学会合作,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而且顺应了教育社会化的要求,促进社会的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通过分工合作,确定任务,然后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最后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与个体化的活动,而是将之纳入了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是他们融和在一起,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各尽其能”的格局,最大限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创造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理解,培养团队精神,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这对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具有积极意义。

探究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学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搞科研,运用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等科研方法,采用收集资料信息、分析综合、归纳等科研手段,提出自己的观点,写出报告或论文,最后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参与下进行评价和总结。

大量事实证明,创造性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话发人深省:“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随着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增多,与外部的接触日益广泛,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希望更多的参与创造和探究。探究学习可以满足学生这方面的需要,使其获得亲身参与和探索研究的积极体验,增强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的能力,加强沟通和合作,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与其他的学习方式相比,探究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运用,而非掌握知识的多少;重在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而非一般的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体参与,而非个别尖子生竞赛获奖。探究性学习开始之初主要以小实验、小文献、小调查为突破口,根据学生的探究基础,选择探究过程中某一环节进行重点突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多角度分析研究问题的习惯。探究性学习的组成要素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问题情境。问题情景应尽可能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可以被调查研究的,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

2、背景信息。必须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例如课堂讨论、阅读材料或者一个初步实验使所有学生达到大致相同的水平。

3、材料丰富。应提供充分的材料或获取材料信息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材料进行活动。

4、形成假设。在指导性提问的帮助下,在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假设。

5、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注意作记录和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系统性。

6、交流结果。在活动结束时,应在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交流大家所得到的某种最终结果,并且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和反思。

探究性学习组织实施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课前:提出问题,收集材料;课堂:原因分析,学习新知识,提出解决方法;课后:实践应用。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实验中,大多数的学生实验是验证式实验,其实验原理、步骤、现象、方法、结论、注意事项等均已详细列出,学生只需要“按章办事”、“照方抓药”就行了,缺乏创新意识。要改变这种现象,将“验证式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是最好的方式。比如在学习高一化学《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改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总结出Na与金属盐溶液反应的实质。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新课程要求确立新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必须改变教育观念,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玉兵.赵在民.自主学习特点及其教育环境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3(1).38~40

[3] 董 韵.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的实践[J].教学月刊.2003(8).12~14

[4] 董 奇主编.学习的科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

[5] 刘 炜.李筱锋.探究.体验.协作——化学研究性学习的三种方式.化学教学.2003(11).24~26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课程改革自主学习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