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英语课堂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及时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启发学生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改变学习和思维方式,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71-02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这一切就要通过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地指引,鼓励他们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教师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以便交流和探讨。
一、利用兴趣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兴趣是一个人行为的指向标,一个人如果对一个事物产生兴趣,那么他的一切行为都会围绕着这个事物来进行。信心和具有创新的思维模式,则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的必要因素,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条件。如何将以上三个要素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呢?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课前几分钟进行讲演、讲故事、学唱英文歌,课间适当的穿插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谚语以及短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另外要想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还要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引导他们从内心对英语学习产生热爱,感受会学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激发创新思维。在高一英语教材必修2当中讲到“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这一单元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一些背景知识,通过为学生放映了影片《可可西里》片段,里面藏羚羊惨遭大肆扑杀的镜头引起了学生精神上的高度集中,笔者注意到大家在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屏幕的同时脸上流露出痛心的神情,接着笔者又为他们展示了一组一些珍稀动物在大自然中生活和遭扑杀的图片,通过感官上的对比,很明显学生的话题多了,都跃跃欲试想要一吐为快,学习的兴趣也跟着高涨起来。结合“Using language”中的有关恐龙的话题笔者又为他们播放了相关图片和片段,使得学生大致了解了恐龙这种生物生活的年代和灭绝的原因。最后笔者以下列问题为引导:Why are these animals in danger of disappearing?What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have you heard of?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se animals?同学们的兴致很高,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纷纷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在这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笔者以最后一个问题为题目,让同学们写一篇发言稿,呼吁大家都来保护动物。在第二天课前的Speaking中进行讲演,结果同学们的想法和做法有些非常新颖,别出心裁,创新思维得到发挥,这一点笔者很欣慰。通过层层铺垫地引导和导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进一步了解了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还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及强烈的环保意识。
二、利用质疑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创新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大胆探索的观念,并按照英语学科的特点,为学生营造出创新思维的环境,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要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质疑是必须走的第一步,因为质疑是思维的起点、创造的源泉。教师应当创设问题情境,不断设疑、导疑,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多思多问,鼓励他们发表见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必修1“ Unit5 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这一单元时,上课的铃声一停,多媒体画面上便显示William Tyndale,Norman Bethune,Sun yat-sen,Mohandas Gandhi,Nelson Mandela and Neil Armstrong 这六位历史人物的图像及简介。同学们对这几位人物都通过历史课有所了解,接下来笔者就进行导疑:Most great people are also famous people,but famous people may not be great people. Please read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six men and discuss if they were/are great men. Give reasons.同学们积极讨论,发言热烈,笔者又接着导疑:What kind people can be called great people and what kind people can be called famous people?学生合作研讨后归纳出自己的观点:A great person is one who has followed his / her ideas and sacrificed something so that they could be realized.A famous person may be well-known but if he / she has not gone through struggles and difficulties for their noble cause,they cant not be called a great person.笔者又再接着追问:What did Mandela do when he was called a hero?基于歷史课上的所学,同学们对他并不陌生,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笔者就以此随之导入新课,并且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质疑的过程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还需要教师有质疑和追问意识。这是在挑战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进行语言输出,从此展开师生对话及生生对话的有效形式。学生在教师的质疑和追问下,会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获得成就感与学习动力。
三、利用情景,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亲密合作,形成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会使学生形成自信乐观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因此,教师必须把自己由“知识的授予者转向服务者、指导者”,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的人际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英语课每一单元都有对话,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对话中来,形成全体参与、多向互动的课堂特色,每个学生都展现了自己,价值得到了体现,活跃了课堂氣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在参与中得到了发展。必修3 “Unit 1 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的“Reading”部分是关于中西方节日的内容。而这又刚好是同学们过完春节、元宵节开学后所接触的第一单元。这样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话题很快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笔者没有完全拘泥于课本,而是结合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加以引导启发:How many Chinese festivals have you known of?同学们对于这方面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纷纷列出如:New years Day,The Spring Festival,The Lantern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Tomb-
sweeping Festival,Double Ninth Day...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这些节日的表达,对传统节日与非传统节日进行分类,还发挥想象力列举了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活动与小吃。在同学们意犹未尽之时笔者又紧接着引导:How about western festivals?学生又说出了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于是笔者就设计出这样一个情境:如果在这些节日当中让你选择一个,在那一天做你最想做的事情,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学生面对这样一个情境,大脑始终处于一个高度兴奋和活跃的状态。在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学生浮想联翩,纷纷发掘出新奇思路。有同学说想在七夕那天坐宇宙飞船飞上太空,看看牛郎织女;也有同学说想去国外亲身感受一下西方的圣诞节,想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尝尝火鸡的味道……最令笔者感动的是有些学生选择在感恩节那天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和关爱。学生在自己的创新思维当中学会成长、学会理解,是这节课一个很大的收获。
教师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对学生加以启发指引,创设情境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这就营造出了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创新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对话,从而使枯燥乏味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
四、利用想象设计问题,寓创新思维于词汇、句型和语篇教学中
心理学表明,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创造。教师应紧扣教材,设计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讨论,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例如,在“Olympic Games”这一单元时,首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尽可能多的说一些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体育运动项目,如:Swimming,Table tennis,Wresting等。另外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帮助他们推陈出新,找出规律,解决问题。例如:设计问题1:比较下面几组词汇,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religion-religious culture-cultural produce-production;danger-dangerous nation-national education-educational。以这些常用词汇作为引导,学生一眼就看出它们是通过对词根添加前缀和后缀转变的派生词。设计问题2:你们还知不知道其他的构词法?学生通过思考列举出:形容词+ly构成副词(silent-silently),名词+ful构成形容词(beauty-beautiful),形容词+en构成动词(wide-widen),等等。通过找寻规律然后让学生对此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利用前后缀记忆单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想象创新,看看能不能想出其他的记忆单词的好方法。学生提出了用读音规律记单词,利用意思相近、相反记忆单词,还提出了从新单词与学过的单词之间的联系入手的联想法,英语释义法和编故事串联等新颖的想法,很值得提倡。在句型教学方面,教师应该提出些问题,引导学生做出各种回答,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委婉请求的句型时,笔者给出一个例子:Could you...please?学生就说出意思相似的句型还有May I ...?Would you...?I wonder if I...?Would you like to...?然后笔者就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回答,结果学生给出了各种答案。如:Of course you can/Yes,go ahead / Im sorry / Im afraid not / Id like to, but...这样的练习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从多种途径求得问题的答案。在语篇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加以引导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讲解中西文化的时候,设计问题: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and western spring festivals?这样的问题有利于把学生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学生就注意到中西文化的对比,找出不同点,有的同学甚至注意到了中西文化的结合以及这种结合的利与弊。
总之,教育就是要通过多种途径,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避免思维过程单向定式和思维方法刻板僵化。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大胆创新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启发学生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改变学习和思维方式,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段爱玲.英语教学中的教师引导与学生质疑[J].河南教育,2004,(5):25.
[3]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5.
[4]司彦军.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辽宁师专学报,2005,(3):11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