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树广
(聊城大学商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十八大报告中还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在增收方面农民增收难度要大于城市居民,因此,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能更好的实现十八大目标。2012年山东省农业增加值达到了3973.8亿元,占总产值的8.8%,农业人口5907万,占全省人口总量的6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446元。作为农业人口60%以上的农业大省,“三农”问题一直制约山东省经济发展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最终反映在农民的收入增长方面。因此,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农民增收。虽然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提高农民收入,但现实农民增收困难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还任重道远。
报告提出的众多农民增收措施,大多是依据投入产出理论,即降低农民投入、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如在投入方面采取了取消长达2600年的农业税、给农民的粮食直补等措施;而在增收方面,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采取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来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城市化转移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业合作社提高农民收入,但是这些措施的结果并不明显[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农村人口素质是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比较各种农业投入的投资收益率,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最大[2]。本文认同增加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民个人创收能力,农民创收能力主要依靠农民素质,而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措施。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农民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即使农民外出务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技术水平的高低对于农民收入都有较大影响。本文利用山东省统计数据和莘县调研数据分析山东省受教育年限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对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美国经济学家D.Galejohson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民在校时间每增加一年,他们收入就可以增长3.6% ~5.5%,如果农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达到城市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农民收入将大幅度增加,且城乡差距会缩小15% ~20%[3]。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很多学者也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周逸先、崔玉平就劳动力受教育与就业及家庭收入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但相关程度不能一概而论[4]。夏永祥、卢晓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我国农民素质,并采取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农民素质与农民收入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农民的身体素质对于农民收入还是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而教育指标未进入逐步回归的解释指标中[5]。阳欢、李峰、尹纪梅、潘寄青实证分析了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之间关系,都表明二者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6,7]。
综上所述,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农民收入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且大多是正相关,研究方法有的以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分析二者关系,而有的是通过统计年鉴数据计算二者之间关系。本文把统计数据和调查问卷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二者之间关系,期望能够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农民素质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农民素质的重要因素,且在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教育发展状况的基本内容。在衡量农民受教育程度的指标中,多数专家学者采用人均受教育年限指标。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反映人口文化素质的综合指标。人均受教育年限是指某一人口群体人均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成人学历教育,但不包括各种非学历培训)的年数。人均受教育年限的一般公式为,其中,Y¯为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Pi为具有i种文化程度的人口数,Ei为具有i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受教育年数系数(按现行学制为受教育年数计算,受教育年系数分别表示文盲或识字很少为0年,小学文化程度为6年,初中文化程度为9年,高中文化程度为12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16年),P为该人口群体的总人数。
根据1991~2012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和上面的公式计算出1990~2012年山东省农民受教育年限,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自1990年以来,山东省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呈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4.24年,上升到2012年的7.71年,这只相当于初中二年级的水平,年均增速为2.7%。从中可见,虽然每年山东省都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还是未达到义务教育水平。
图1 1990~2012年山东省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不仅包括农民收入数量、水平、收入来源及构成,而且还包括城乡收入比较和差距、农民收入增长及增幅等问题。
1.农民整体收入增长幅度放缓
图2 1978~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
1978~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波动比较大,且增幅正在减缓。根据1979~2012年《山东统计年鉴》和201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出,1978~1985年间,山东省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9.9%,1986~1990、1991~1995、1996~2000、2001~2005和 2006~2010年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76%、20.31%、6.25%、8.8%和 12.5%,如图 2所示。到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446元,比上年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从图2中可以看出“八五”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较大,这与当时刚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刺激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关,而在“九五”和“十五”时期增幅下滑较多,农民纯收入增幅明显放缓。
2.农民收入不稳定
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增长,但是增幅并不稳定,这主要与以下3个因素有关:一是缺乏长期有效的收入稳定机制和固定的收入来源,实现增收的基础不牢。如气候条件、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社会性突发事件等都对农民收入造成较大影响。据资料显示,2012年山东省共有15个市、85个县(市、区)、近500个乡镇不同程度发生旱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约700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二是农业投入不足。虽然近几年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但是相对农业生产物资的价格上涨速度,还是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农业科技与技术、农业基础设施、农资机具,这造成了农业生产条件跟不上时代需求变化,抗灾害能力减弱,影响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三是农民收入的某些部分具有偶然性,如农民失地补贴收入、价格因素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等。
3.农民收入水平在地区间、农户间有较大差别,城乡居民收入有一定差距
由于山东省各地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差异较大,农民收入水平在地区之间和农户之间有一定差距。如2012年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市有15个,低于平均水平的有2个。总体上看,山东东部各市的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西部各市,具体见表1,其中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最高的青岛市高达13990元,而最低的菏泽市,仅为8187元,与最高差5803元。经调查,农户间看,差别更大。山东年人均收入超万元的富裕农户大有人在,而人均不足500元靠吃低保维持生活的也为数众多。地区间、农户间收入的差剧较大,加剧了农业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另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呈现东高西低的现象,其中差距最大的是济南市,为20784元;最小的是菏泽市,为10953元。
为了更好的实证证明农民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之间关系,本文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调研了山东省莘县农村的农民收入和教育程度,发放问卷144份,回收有效问卷121份。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如下结果:
第一,在教育文化程度方面,被调查的农民所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上所占比重为12.4%,中专和高中所占比重分别为6.61%、19.01%,初中所占比重为42.98%,小学及以下占19.01%。从表2中可以看出该县的农村劳动力基本上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为38.02%,如表2所示。
表1 2012年山东省17地市城乡居民年收入及其差距排名情况
第二,从家庭收入方面看,1万元以下的所占比重为15.7%;1~3万元所占比重为47.11%;3~5万元所占比重为18.18%;5万元以上的所占比重为19.01%。从表2中可以看出该县的家庭总收入主要集中在1~3万元。
第三,在教育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状况之间关系方面,调研数据未显示出二者明确的正相关关系。在5万元以上的,具有初中学历的农民反而占的比重比较高,达到了14.8%,而高中以上才达到了3%。在家庭收入3~5万元的档次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民所占比重较高,达到了14人,而高中以下8人,这一档次看出教育程度与家庭总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在1~3万元档次上,50%以上的大专及以上、中专、高中、初中学历农民集中在该档次,家庭总收入1万元以下的学历基本以初中为主,大专及以上、中专学历没有。
调研数据总体上显示出农民教育程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即1万元以下层面来看,学历低,收入低。而在1~3万元层次上看,学历高的占比重大。这有可能与我们调研地域为一个农业大县有关,该县以种植蔬菜和粮食为主,外出务工人员少,大部分农民都从事农业相关的工作,对于农业工作,低学历的人员在技术、体力以及农村人际交流方面更加优于高学历人员,造成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收入影响较小。
为了检验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性,本文通过绘制1990年~2012年散点图,发现受教育年限与纯收入之间有明显的线性回归趋势,因此可以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β0+β1x+ε,其中 y为人均纯收入,x为受教育年限,ε为随机干扰项。利用Eviews软件,计算得出y=-9039.27+2199.72x;由计算结果可知系数显著系数为16.42,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判决系数为0.927,表明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可解释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动信息的92.7%,F值为269.97,说明方程拟合优度很好。由回归方程可知,农民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即农民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越长,其人均收入就越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199.72元,说明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对于农民增收效果比较显著。
表2 家庭年总收入与主要劳动力的文化程度的关系(单位:户)
农民收入构成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4类。发展教育,提高农民受教育年限会影响农民收入结构。因为教育提高了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或改变从事不同行业的就业动机,最终影响农民收入结构。表3列出了2000~2012年山东省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纯收入及其构成。从表3中可看出2012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增加了6787元;再比较2000年与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各项构成,增长最多的为工资性纯收入,为3532元。工资性纯收入大多是靠出卖劳动力获得,这与农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从而获取信息、流动能力和生产能力提高有一定的联系,也与我国改革开放,确立了市场经济,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农民剩余劳动力自由转移到发达地区务工有一定的联系;其次,增长较多的是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为1425元,在家庭性经营收入中,贡献比较多的是第一产业,为869元,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贡献的收入并不多,分别为115元和441元。因此,要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很大程度依赖于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而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农民必须拥有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教育是提高一个国家人力资本水平的最重要手段,而人力资本提高是促进一个国家长久持续快速发展最根本要素。本文根据山东省统计数据和山东莘县的调研数据分析农民受教育年限与农民纯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民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还未达到义务教育年限(9年)。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减缓,且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较大;莘县调查数据显示出教育对农民收入提高作用并不多明显,但是山东省统计数据显示出教育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教育对农民收入结构影响,受教育程度提高主要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这表明较高的教育水平使农民提高了从事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从事非农业的能力和创收能力。可以说教育水平不同导致了农民选择职业区别,导致了收入差异。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促进农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具体如下:
第一,加大教育对农民收入提高重要性宣传力度和继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由于现在农村流行一种知识无用论,尤其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难的背景下,很多农村孩子未念完初中就外出打工,而且只能从事一些无技术含量和“吃青春饭”的工作,这对于他们提高获取长久收入的能力并没有作用。由于不同受教育程度,导致农民的不同素质、能力和择业差异,最终导致收入的差异。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和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第二,加强对初中和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莘县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出,小学教育对于提高农民收入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初中和高中教育可以有效的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劳动力水平,进而促进农民快速增加收入。
第三,加大对农村技术培训力度和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一些现在学历水平比较低,政府加大对他们现在所从事农业的技术培训力度,对于一些外出打工收入低的农民,鼓励和组织他们参加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使他们具有一技之长,从事技术性行业,从而提高收入。另外政府加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使之成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阵地和农村高中毕业生分流的主要方式。对于一些初高中毕业生,可以组织他们进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习,使他们成为一种高级技能人才,从而使他们获得更高收入。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社会服务事业。农村与城市之间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城市基础和公共服务体系差距较大,而这种差距导致城乡居民之间素质的差异。政府继续加快对农村教育事业投入,尤其是师资和学校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也可以保证他们获取收入的持续性;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他们提供更多书籍、音像制品等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并且农民素质的提高反过来又有利于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表3 2000~2012年山东省农民纯收入构成
[1]朱强.农民增收与提升农民素质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8):109-113.
[2]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3.
[3]Johnson,D Gale.Comparability of Labor capacities for farm and nonfarm labor[J].The American Economist,1953,(3):296-313.
[4]周逸先,崔玉平.农村劳动力受教育与就业及家庭收入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4):35-19.
[5]夏永祥,卢晓.新时期农民素质评价体系与农民收入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6,(6):30-25.
[6]阳欢,李峰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育,2011,(9):55-58.
[7]尹纪梅,潘寄青.天津市农民素质和收入的实证研究[J].成人教育,2012,(4):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