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其背后所带来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的错位与缺失、学校教育的功利与轻视、社会教育的单薄与片面造成了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自理能力差、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差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学校对留守儿童实施“三自”教育,充分发掘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潜能,让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能持久发挥作用的内在品质和各种能力,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三自”教育
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5800万人。这些孩子由于缺失父母的亲情滋养和正确的教育引导,他们的身心发展、学习生活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这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留守儿童家庭之外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无疑要承担起更多的教育责任。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开展“三自”教育,充分发掘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潜能,让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能持久发挥作用的内在品质和各种能力,促进留守儿童自信自强、主动发展。就这一问题,谈谈本人的策略与实践。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1)学习习惯差。大部分留守儿童认知出现偏差,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敷衍了事,作业不按时完成,没有形成良好的书写、看书、预习、阅读、思考等学习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甚至逃学、辍学。
(2)行为习惯差。留守儿童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自控能力弱,明辨是非能力不强,容易被动地、情绪化处理问题。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
(3)自理能力差。留守儿童大多年龄较小,又缺乏家长正确的教育和管理,多数留守儿童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4)人格发展不健全。“亲情饥渴”会让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情绪消极,不愿与人交往;失落自卑,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孤僻内向,心胸猵狭;甚至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成因
(1)家庭教育的错位与缺失。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加上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会使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信任与遵从、对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的识别与选择陷于混乱,往往在安全、健康、品德、学习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普遍存在问题与隐患,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
(2)学校教育的功利与轻视。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局限与制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力不从心。一方面,绝大部分学校把追求升学率摆在第一位,忽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留守儿童往往被标签化为“问题儿童”,大部分教师对他们缺乏耐心、缺少关爱,不能针对其孤僻、抑郁、内向、自卑、叛逆等性格特征施以正确的引导、教化和鼓励,而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甚至抱着不违规就对他们不理不睬的态度,任其自流。另一方面,学校为了凸显在教育管理留守儿童方面取得的成绩,在舆论宣传、制度建设、台账登记、开展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实效性不大。
(3)社会教育的单薄与片面。社会教育是个体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政府在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完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机制、措施,构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在物质、心灵上对留守儿童给予帮助,促其健康成长等方面的工作正逐步加强。相当地方有组织一些“代理家长”“结对帮扶”“亲情热线”“赠送物品”等关爱活动。但从教育的有效性和发展性来看,这种关爱力量还是单薄的、片面的。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方略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因此,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留守儿童自我约束、自我改进,培养其自主、自律、自理的自我发展的“三自”教育。
(1)学习自主——给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科学知识的日新月异,让我们必须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在学习上引导留守儿童自我加压、树立信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是要培养留守儿童自主学习的态度。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失父母正确和有效地指导,认知出现偏差,学习没有目标,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留守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要培养留守儿童自主学习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经过长期自主学习实践逐渐养成勤学好问、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我评价及反思等学习习惯。三是要培养留守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根据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内驱力,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变革教学方式、改革评价方式等为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创造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自己读、自己问、自己说、自己做、自己评,自我反思,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行为自律——让人生绽放绚丽的色彩。留守儿童的自律能力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要采取各种措施,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律能力。一是寓教于乐“想自律”。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把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等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活动载体等,让他们在游戏、娱乐中学习认识,使他们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提高自律的自觉性,让自律有内驱力。二是榜样引领“学自律”。榜样的影响是巨大的,留守儿童向榜样学习的过程就是自律意识得以强化、自律行为得以培养的过程。通过开展“文明小天使”、“服务小天使”“节约小天使”“自理小天使”“诚信小天使”“团结小天使”等评选,使校园处处见榜样,时时有感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留守儿童以榜样为目标,审视自己,鞭策自己,人人学榜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严督实导“强自律”。学校建立年级、班级和小组三级自我管理组织。每个班级推荐一名思想好、管理能力强的学生组建成年级“自我管理”检查小组,制定检查标准,对每日三餐、午休、晚寝、两操、课外活动等进行检查,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各班级自我管理小组及班主任。德育组长每星期进行一次得分汇总,予以公布。各班级组建卫生部、活动部、礼仪部、读书部等部门,对班级的各项事务进行管理;各小组设“桌管、地管、开关管”等专职的管理人员。通过有效地督查和指导,强化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守纪律的良好局面。四是活动践行“能自律”。学校通过组织留守儿童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敬老爱老”“文明礼仪我先行”等活动,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价值,形成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以主人翁的态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践行,在践行中内化、升华,自律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3)生活自理——为人生奠定扎实的根基。留守儿童监护人多为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他们对孩子在物质上、生活上给予满足,在精神上、道德上缺乏约束,过度的放纵溺爱致使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都很差。因此,学校要制订各年级生活自理训练项目和训练标准,通过开展“暖、学、帮、评”等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生活自理意识,提高其社会交往、独立生活、解决问题等自理生活必备的能力。一是人文关怀:暖一暖。留守儿童情感上缺少抚慰,心理上缺少疏导,更需要学校、老师给他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暖。班主任、值日教师、生管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倾注满腔师爱,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在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多指导、心理上多疏导、习惯上多引导,鼓励他们自信、自尊、自立、自强,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在充满亲情和友情的集体中健康成长。二是精细指导:学一学。特别是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亲人,昔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今全靠自己去解决,总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多一份耐心,指导孩子们学会生活起居的一些基本技能,提高他们自我服务的能力。如床铺整理,新生入学第一周,教师首先示范操作,学生观摩;然后学生尝试操作,教师指导;最后到动手操作。通过精细的指导,让留守儿童学习并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三是友爱互助:帮一帮。开展友爱互助活动,采取大帮小,能手帮新手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系鞋带、叠被子、穿衣服、剪指甲、洗碗筷、收拾餐具……让孩子们学会生活技能的同时又培养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和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良好行为品质。四是目标激励:评一评。对学生的自理生活能力进行公正的评价,以评价促提高。在生管员的指导下,学生自行组织对宿舍的清洁卫生、床铺整理、物品摆放等进行评比,评出“文明寝室”;在餐厅开展“文明餐桌”“文明桌员”等评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训练学生的自理能力,使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回味成功。
总之, “三自教育”在于把发展人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通过实施“三自教育”,进一步激发留守儿童的内在活力,弘扬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将来学习得更好、成长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学校应不断拓展工作思路,不断探讨有效途径,以培养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让留守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子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2).
[2]陈 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J].现代教育科学,2008(2).
作者简介:钟斌鼎(1974—),男,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