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苹 王 侠 李晓庆 罗文杰 吴焕林
(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 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可能逐渐上升〔1〕。邓铁涛教授根据“五脏相关”、“痰瘀相关”及数年临床经验创立了以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该方案在通过既往的文献调研、专家调查、邓铁涛教授本人确认、症候调查、回顾性研究等基础上形成,具有明确的中医辨证分型规范,主症为心脾气虚、痰瘀阻络。以邓老冠心方为主方,以法半夏、橘红、党参、白术等11味药为主药,并有详细的并发症加减法。在既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2~6〕中,多次证明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及科学性。本次研究依托十一五课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对该方案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
1.1一般资料 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共纳入572例病例观察,剔除35例,合格537例。剔除原因:血清谷丙转氨(ALT)>120 U/L,血肌酐(Cr)≥442 μmol/L,左室射血分数(LVEF)≤30%,心功能4级,资料严重缺失。将537例合格病例分为非邓老方案组204例,男111例,女93例;年龄(67.65±10.42)岁;合并高血压占65.02%,血脂异常占32.51%,糖尿病(DM)占24.63%,心律失常占9.36%,有脑卒中史占8.37%,胃肠病史占17.24%,吸烟史占46.31%,心血管病家族史占10.34%。邓老方案组333例,男149例,女184例;年龄(68.08±11.30)岁;合并高血压占75.32%,血脂异常占33.22%,DM占29.75%,心律失常占10.76%,有脑卒中史占9.81%,胃肠病史占15.82%,吸烟叶史占43.67%,心血管病家族史9.81%。两组年龄、性别、并发症、既往经皮冠脉溶栓术(PCI)或心脏搭桥史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脏协会(ACC/AHA)和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冠心病标准;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邓老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方案。纳入标准:①75岁以下患者;②由下列情况之一证实有冠心病:冠脉造影提示1支或以上冠脉或其分支存在≥50%管径直径减少,既往心肌梗死(MI),或201TI运动试验有可逆性灌注缺损,或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及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即有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0 mm(J点后0.08 s测量)伴心绞痛;③既往及始安慰剂治疗期间,正常日常活动情况下每周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5次。排除标准:充血性心力衰竭≥3级(NYHA)。有传导障碍或其他可影响正确解释ST改变的状况。白天平均心率<50次/min。房室传导阻滞Ⅰ度(PQ>0.24 s)以及Ⅱ度和Ⅲ度。收缩压<100 mmHg或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05 mmHg)。明显的全身性疾患或肝肾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患者。孕妇、哺乳妇。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分组队列形式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二沙岛分院、芳村分院、大学城分院研究者为老中医诊治方案培训组;广州市中医院、江门五邑中医院、惠州中医院研究者分为老中医诊治方案培训组和非培训组。两组医生数目、职称具有均衡可比性。培训组所治疗病人为老中医诊治方案邓老方案组,非培训组所治疗病人为非邓老方案组。
1.4治疗方法 暴露组按“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案”给予治疗,1次/d。非暴组采用各自经验方治疗,1次/d或单纯只用西医治疗。两组同时接受西医规范治疗,但不可加用具有相似作用的中药、中成药、静脉制剂等。中药饮片统一来源,保证产地、质量的均衡。加水500 ml/剂,煎成200 ml,温服,1剂/d。疗程为12 w,随访观察12个月(360 d)。
1.5观察指标 观察第360天的心绞痛计分,生存治疗心绞痛量表(SAQ)计分,死亡率、因心肌缺血事件进行血运重建、因心血管事件急诊或再入院等终点事件。
2.1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绞痛计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病人的心绞痛计分无差异(非邓老方案组vs邓老方案组为9.54±6.13 vs 10.13±5.40)。治疗后,观察360 d,剔除观察期间死亡及失访的人数后,两组进行治疗前后心绞痛计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心绞痛计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邓老方案组323例,心绞痛计分为2.96±2.49。非邓老方案组194例,心绞痛计分为3.71±3.49。两组病人第360天心绞痛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邓老方案组优于非邓老方案组。
2.2两组病人治疗前后SAQ差值的比较 除去两组失访、死亡及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第360天SAQ各维度积分与治疗前差值比较,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识程度(DP)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邓老方案组改善程度高于非邓老方案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60天SAQ值与治疗前差值的比较
2.3360 d内终点事件的比较 两组病人死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因心肌缺血事件行血运重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邓老方案组血运重建率低于非邓老方案组;两组病人因心血管事件急诊或入院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邓老方案组因心血管事件急诊或住院率低于非邓老方案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比较〔n(%)〕
邓铁涛治疗冠心病方案,根据岭南地区特征,将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引入冠心病的诊治,基于临床实际从广义相关角度创新性地提出了冠心病心脾相关理论。该理论阐述了冠心病从脾至心、从痰至瘀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抓住其基本病机,强调对脾、痰进行诊治,是对目前血瘀、痰浊等气血津液病机的有益补充,达到了预防于治、既防且治、防治一体的治疗目的〔7〕。冠心病无论各型各期的共性核心病机为心脾相关、痰瘀渐积,本课题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治未病理念,形成了针对冠心病共性核心病机的提前干预治则-调脾护心法。本次需要进一步更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以揭示方案对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综上,邓铁涛治疗冠心病方案能提高患者的疗效,对临床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张海澄,郭继鸿.冠心病流行病学与一级预防〔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8):449-51.
2江 巍,阮新民,林 宇,等.调脾护心法治疗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6):329-32.
3阮新民,江 巍,林 宇,等.调脾护心法对冠脉搭桥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28-32.
4吴焕林,徐丹苹,罗文杰.调脾护心法对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预后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9;29(1):27-9.
5吴广平,邓铁涛.治疗冠心病临证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112-3.
6郭力恒,张敏州,陈伯钧,等.教授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医案4则〔J〕.新中医,2002;34(7):14-5.
7林晓忠,吴焕林,严 夏,等.运用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经验〔J〕.中医杂志,2002;43(6):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