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新艳
〔关键词〕 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困扰;教材;
教师;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058—01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的任务,同时也是全体教师的职责所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及其人格的优化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化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困扰
要化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困扰,教师就要充当一个细心的长者、朋友、亲人,发现学生心理困扰的症结,并“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找到化解困扰的办法。课堂中,可以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互动,更可以拉近生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一定的合力。另外,对于那些没有马上听懂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保护和帮助,多用鼓励语。比如,“来,老师来教你。老师也觉得这道题很难,你已经做出一步,很不错了……”无论如何,化解小学生数学学习困扰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爱与尊重。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数学教学内容更多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其人文性知识相对少一些。然而,只要充分挖掘教材,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如,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借助精准的计算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任的良好态度;实践应用部分,在主动探索、相互交流中,体会劳动的价值与快乐;统计与概率方面,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数学是生活的现实反映,生活离不开数学,只要教师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大胆拓展学科课程的功能与目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准确把握切入点和结合点,数学教学中总会渗透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点点滴滴。
三、用教师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感染学生
在小学生眼中,教师是圣洁的化身。教师得体的仪容仪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幽默风趣的话语等,无一不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时候,千百遍的说教不如一个暗示性的眼神、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因此,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把阳光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品格。
四、运用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小学生非常注重教师的评价,有时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尤其那些胆怯、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机。在数学课堂上,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要求。尤其对后进生,要对他们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从后进生身上找出一些“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教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教师的劝勉,同时也能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这样的课堂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如,在学完了“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后,我让班上一位不善言辞的学生说一说12-8的口算方法。初始的他满脸通红,紧张得不敢抬头,但我没有催促,而是积极启发。终于,这个学生用“破十法”说出了口算的过程,我及时表扬了他。听到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他露出了数学课上从来没有的笑容。从那以后,不仅是他,而且以前在课堂上从未主动回答过问题的学生,也争相举起自信的小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来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智力,调整心态,努力探索出更多的、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编辑:谢颖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