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莉
〔关键词〕 教师;写作;辅导稿;案例;下水作文;论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6—0098—01
教师不是作家,无须进行文学创作。当然,如果擅于文学创作,也大可将这一特长充分发挥,远的如朱自清、叶圣陶,近的如写了畅销书《甄嬛传》的流潋紫和校园作家丁立梅,他们通过书写,将自己的人生演绎得无比精彩。因此,作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要养成一种书写的习惯,要加强以下几类文章的写作。
一、教学辅导稿
教师的一生要教好多本教材,同一本教材往往还要教好多遍。有道是,熟能生巧。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跟不同的学生讲某篇课文,讲某一本书,理应对这些课文、教材烂熟于心。所以,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针对课文和教材,写一写阐释性的、鉴赏性的、探究性的、拓展性的教学辅导稿。习惯于思考、探究的教师,每教一篇课文,每上一节课,都会有新的发现,而这些发现,无疑都是极好的教学辅导稿的写作素材。教师一旦养成了写教学辅导稿的习惯,客观上将不断加深其对教育教学中各种问题的深入思考。几年下来,其教育教学能力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提升。因此,教师万万不可小视了教学辅导稿的写作,它是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极为有效的途径。
二、指导学生学习的案例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育家叶圣陶的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学某篇课文、某一类课文应该掌握些什么,应该怎么学,做教师的应该了然于心,教师正是要通过这一个个“例子”,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德国艺术家让·拉辛说:“上帝如果一只手拿着现成的真理,一只手拿着寻求真理的方法,我宁愿选择寻求真理的方法,而不要现成的真理。”教学也是这样的道理。比如,教师在教学生阅读叙事类文章时,应让学生掌握阅读要领,即把握记叙的要素、理解记叙的中心、理清记叙的顺序。掌握了这些规律性的阅读技巧,学生才能将其推而广之,在阅读同类文章时,才会轻而易举。作为教师,有了这种驾驭教材的能力,就可以写出一篇篇富有指导性的“学案”。
三、下水作文
叶圣陶说:“‘下水是从游泳方面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教师如果自己经常动笔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作为教师,不能把写下水文当成负担,相反,要敦促自己多写下水作文。可以肯定的是,语文教师能够不时地“下水”,跟学生一同写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一,它可以让教师永远有一颗年轻鲜活的心,并能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写作素养。第二,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第三,它可以让教师的作文指导更具针对性,避免作文指导中普遍存在的泛泛而谈的现象。第四,它代表着一种正能量,能让教师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四、教育日记和生活随笔
在《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具备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写作这类文章的理念,并将其作为自己教学生涯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日志、随笔是对教育教学生活的记录,没有固定的格式,没有内容的限制,没有字数的要求。这是一项没有难度的工作,因此教师应坚持写教育日记、生活随笔。
五、研讨性的论文
每一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有着写研讨性论文的丰富素材,但多数教师因为望而生畏而放弃思考。其实,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不宜把撰写论文想象得高不可攀,而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从小处入手,把对某篇课文美点和疑难点的思考、对一类课文教法的思考、对教材选文恰当与否的思考、对某种教育理念的思考、对教材建设的想法等,以论文的形式书写出来。教师只要肯思索、勤探究,灵感就会频繁地造访你。
如果教师能终其一生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养成写上面几类文章的习惯,那么,教师何愁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何愁教学研究能力得不到提高?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静下心来,沉潜于课堂教学之中,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展开由浅入深、锲而不舍的研究。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