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伍生
【内容摘要】体育是一门通过肢体运动使学生获得身体健康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常常是老师既定一些设置好的课程内容,再而“填鸭”式地让学生去做,这样的课堂往往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的发展,使得不少学生在这样的体育课上缺乏兴致,没有真正受到体育锻炼。本文从学生的个性心理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高中体育尊重学生个性心理的意义,并举出相应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体育 学生 个性心理
体育是一门通过学习,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的课程,学生在这门课上不仅学到了宝贵的体育知识,更重要的是身心也得到了锻炼,这一门课在高中里尤其需要被重视,高中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经常忽视了身体的健康问题,常见不少同学到了后期学习阶段,因为身体的原因而倒下。新课改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这种现象,体育课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了,然而,我们发现学生却不乐意参加到体育运动中,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思考与观察,我们发现现在的高中体育课在教学上仍然采用的是小学、初中的那一套教师固定课堂内容,学生跟着学习的模式,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在高中体育学习中的意义
个性心理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世界观以及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这些都是人独特性的呈现,高中的学生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渐成熟,在个性心理层次也渴望着得到相应的尊重。
1999年正式启动的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学习方式的变革,现代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强调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①,这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恰恰是相应符合的,在高中的任何课程当中,我们都应该遵循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因此在高中的体育教学当中也是不应该逃避的。
高中生在认识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就相应会产生一定的思维,而每个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这时候的高中生思维初具成形,独特的思维又正处于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的交织时期,这时候特立独行的想法尤为强烈,再加上高中生的自我调节和行为规划能力都有所发展,学习活动有着比较明确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对于自己的目的能够制订计划与支配自己的行为,因此他们会开始不满足于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他们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而不少的课程仍是传统的教法,这与学生的心理恰是相反的,对学生个性心理的漠性无疑会使逆反期的学生产生反抗心理,体育教师有必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心理,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二、在高中体育中尊重学生个性心理的相应对策
1.在体育知识传授课中体现学生个性心理的尊重
我们的体育课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体育知识的传授,可以说体育知识是体育课中最基本的,然而在一节这样基本的体育课上,如何体现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尊重呢?比如在一节乒乓球课上,教师在教的时候可以不按照原来的一节课只教一种手法的做法,在教授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习惯、需要来教导,例如有的学生习惯用直拍的方法我们就指导直拍的相应技法,有的同学习惯用横拍来打乒乓球,我们就指导横拍的技法,学生用自己习惯或感兴趣的手法才有可能打得更好,“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这无疑是对学生个性心理尊重的一种体现。
2.在体育课中按学生个人意愿开展不同的个性体育社团活动班
大学体育常常是开展不同的体育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自己想要报的体育班,这样的做法,高中也不妨采取。从应试的角度来讲,高中的体育并没有加入到高考中去,这给高中体育教师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不用受高考的压力而去逼学生学习体育,在完成了一定量的体育基本课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起来按年级甚至是按学校,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班,可以根据教师原有的技能进行社团班的教学,这样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发展延伸,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双向受益。有时候由于学生的特殊需要,这样的社团还能发展成第二课堂,在学习之余成为学生的选择,真正实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