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灿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205)
高等院校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演讲与口才》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应用能力培养课程,对于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其乐观进取的职业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多数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营销人才,应用型营销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演讲与口才》看似与市场营销专业无直接联系,但却密切关系到高素质应用型营销人才必不可少的商务及营销沟通能力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营销人才需掌握口才训练的途径与方法,具备良好的口才基础理论和知识。
大多高校营销专业很少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程,即使有也是作为全校公选课程进行开设,这显然没有认识到该课程涉及到学生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营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鉴于《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通过开设该课程,不仅着眼于奠定营销专业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掌握通用口才的一般口才技巧,还应针对性进行行业口才训练,如涉及到推销口才的学习与训练,不仅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也让营销专业学生在以后的职业道路上,更重视口才能力和人文素养对于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社会需要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适应面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营销及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体现在职业岗位的应用、能力结构的全面性、知识结构的复合性3方面,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1]。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若仅强调专业素质,显然难以适应地方或区域对人才的新要求。
市场营销专业人员最重要的职业素养是乐观、自信、好交际、善于挑战自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只懂得书本知识,遇到正式场合羞于上台,怯语笨言,甚至紧张得说不出几句清晰、完整的话。《演讲与口才》课程则要通过各种互动实训环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挑战自我,使其逐渐适应在正式场合或公众面前进行口语表达,并成为他们生活的一种常态。
一个有创见、会策划的实用型营销人才,除了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还得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客户交流、营销研讨会(如将其对市场发展趋势的总体把握与较高的预见准确无误、思路清晰地进行传达)、职场工作沟通、竞聘演讲、就职演讲、会议主持、工作中即兴讲话,更好地体现职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从事营销工作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如接近顾客的语言艺术就包括如何使用恰当的称谓、语言如何简洁明了并诙谐幽默、如何使用问候式语言、如何使潜在顾客避免提出对推销不利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产品简介与演示。面谈时的语言技巧也很重要,推销面谈是一项艺术性、技巧性很强的活动,营销人员要随时根据对象、环境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推销语言。这些都涉及到一个人的口才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开设,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提高其社交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目的,从而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另外,该课程的开设可为大学中高年级的营销专题讨论、营销沟通管理课程、现代产品推销学的学习做准备,使学生更容易学好后续的专业核心课。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大背景下,大学生所面临的是开放的、互动的、全新的客观环境,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越完善,则适应性越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主要是指高等学校在一定时间和学历层次条件下将有一定跨度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交叉渗透,使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达到优化组合,成为专业迁移能力较强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教育过程。具备这种知识、能力、技能的人即为复合型人才[2]。培养高层次、高素质、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有国际合作意识与竞争能力、能够与世界沟通和对话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点[3]。过分专业化培养出来的学生,考虑问题的方法、思路单一,缺乏变通、开拓、适应的能力。基于这个角度,市场营销专业更有必要开设该课程,从而拓展学生的专业和能力视角,为以后的职业道路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在市场营销专业大一期间开设该课程,并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可为后续的《营销策划案例分析》、《商务谈判与沟通》、《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口语能力及语言思维能力基础。
大学课堂应该是师生合作的课堂,是师生共建的课堂,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4]。“立足服务、着眼指导、讲练结合”的教学理念指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以激励式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以讲练结合的方式,扮演好指导者、服务者、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以该教学理念为前提,实现“德育、能力、知识”3个目标(图1)。德育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课堂与课外的语言练习及情景练习培养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积极乐观的态度及乐于交际的观念。知识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演讲与口才》基本原理,理解并掌握行业口才区别于一般口才的特点和规律,这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实现。能力目标主要通过3个方面的训练来实现,即心理素质训练、听力和思维训练、口才训练。这刚好体现了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色,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他们首先从有文字依据的“敢读”到“会读”,其次从无文字依据的“敢讲”到“会讲”,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口语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心理素质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听力和思维训练主要着眼于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听力、记忆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口才训练中的一般口才训练主要包括学生的口语与语言训练、方言纠正训练,行业口才训练主要涉及到求职面试口才、谈判口才、营销口才的训练。这3个训练模块主要通过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方法进行,从而实现能力目标。
图1 《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模式
在营销专业开设《演讲与口才》必修课,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激励式、启发式教学,学生的自主性的学与练,从而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心理素质进行科学的训练与培育,为后续的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以培养高素质的现代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杜春.新世纪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6):66.
[2]齐凤伟,王少媛.迎接21世纪的挑战,高等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与对策[J].吉林教育科学,1997,(11):12.
[3]高玉蓉.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策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23):117.
[4]杨树彬.市场呼唤新型“学历+技术”人才[N].光明日报,2004-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