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荆荆”区域红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2014-12-01 07:55卢小琴吴倩妮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29期
关键词:洪湖红色旅游景区

卢小琴,吴倩妮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434025)

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全国各族人民享受和平与幸福生活时,红色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传奇。《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将红色旅游定义为: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随后,国家旅游局将红色旅游定为2005年全国旅游核心主题之一。自此,我国掀起了红色旅游实践与研究的热潮,学者们多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对国内的红色旅游概念、功能、价值体系、存在的问题及竞争力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张彩霞[1]认为红色旅游的核心是革命优良传统文化的体验,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提升区域形象、促进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何景明[2]将红色旅游与黑色旅游进行对比,认为国内红色旅游主题较为单调,仅与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联系,导致红色旅游概念的僵化。强烈的政治说教色彩以及雷同的旅游主题定位,限制了红色旅游的深度开发,基于此其提出了构建精神旅游产品的思路。近年来区域旅游合作成为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一些学者也就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进行了相关研究。目前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域相邻的红色旅游区之间。刘红梅[3]分析了长株潭红色旅游一体化的有利条件及其在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孔玲[4]对川渝红色旅游整合营销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刘宏明[5]就横跨鄂豫皖三省大的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利用条件及途径提出构建辐射节点,建立具有特色化的旅游新网络的构想。

红色旅游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一项旅游活动,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对社会主义公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次是提升革命老区的经济效益。“宜荆荆”具有良好的地缘条件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及较高的知名度,具有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条件。而在红色旅游的实践中,由于红色旅游活动内容的单一,大多以参观游览为主,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的多样性,造成仅借助红色资源的知名度来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其他形式的旅游活动,形成了现阶段 “红色搭台、绿色唱戏”的发展模式。

1 “宜荆荆”区域背景及主要红色旅游资源

1.1 区域背景

“宜荆荆”指的是湖北省内的宜昌、荆州和荆门3座城市,由于在湖北版图上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三者之间经济、文化、商贸往来频繁,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宜荆荆 “响应湖北省政府的中部崛起计划和湖北壮腰工程,三地开始进行联手,其中区域旅游合作被作为三地经济合作的切入点。“宜荆荆”3座城市均迈入了城市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前景良好,三地都具有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如宜昌的水电和长江三峡、荆门的中国农谷、荆州的三国文化。三地旅游资源互补,地理区位临近且都有强烈的发展旅游经济的愿望,这为其区域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 “宜荆荆”城市群中,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及一批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是 “宜荆荆”旅游发展的核心因素。

在 “宜荆荆”丰富的旅游资源体系中,红色旅游资源以知名度大、区域分布密集等特点而异常醒目。但是目前该区域红色旅游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由于红色主题趋于一致,造成区域内红色旅游景点之间竞争激烈,而且每个景区在旅游营销宣传上又势单力薄,导致区域内红色旅游市场逐渐被周边的黄冈红安和麻城及江西井冈山红色旅游侵占。随着近几年黄冈、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的迅速崛起,“宜荆荆”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却显得后劲不足,在客源争夺战中逐渐居于下风,这与 “宜荆荆”良好的红色旅游资源条件及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不符。因此,打破传统思路,理顺区域内红色旅游的特色,开展“宜荆荆”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宜荆荆”红色旅游开发是该区域旅游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 “宜荆荆”区域旅游产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突出的政治意义及红色资源的政府管辖都决定了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相对其他旅游资源而言更易于实施。“宜荆荆”区域旅游合作可以将红色旅游作为三地合作的突破口,在该领域率先实现政府之间的联手,从而逐渐打开其他领域的合作。

1.2 “宜荆荆”区域主要红色旅游资源

“宜荆荆”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表1),这些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在我党斗争、发展方面意义重大,如北山革命老区是中国最早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所在地;周老嘴为当时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八字门是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建军诞生地,也是统一领导整个边区党组织的豫鄂边区党委组建地,是边区政权的首创之地;长阳苏维埃政府是贺龙元帅亲手撒下革命火种建立的鄂西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李勋、李子骏、李步云等革命先行者引领土家儿女建立红六军,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以军为建制的第一支红色武装;洪湖诞生了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所盛赞的 “洪湖精神”,一部以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改编的电影歌剧 《洪湖赤卫队》,一曲 《洪湖水浪打浪》唱遍了大江南北,使人们对洪湖耳熟能详,是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的红色经典,成为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见证;小焕岭被称为边区的 “小延安”;石牌抗战被誉为 “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车溪人民公社为三峡地区(原宜昌县)第一家人民公社;而三峡大坝景区则是宜昌唯一一个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景区,作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成果,是新时期红色旅游的典型代表。

表1 “宜荆荆”主要红色旅游资源

综上所述,“宜荆荆”红色旅游资源单体总量多,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形成洪湖、监利两大红色旅游中心,且知名度高,历史时期跨度长,历史事件突出,覆盖面广,保留了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文革时期及改革开放5个阶段的历史遗迹与卓越功勋,这与我党的发展历程保持一致,因此,“宜荆荆”的红色旅游可谓是新中国产生与发展的一部简史,而 “宜荆荆”周边的红色旅游地往往只具备这其中1~2个时期的遗址遗迹,这更加突出了 “宜荆荆”红色旅游的价值。

2 “宜荆荆”红色旅游发展对策

2.1 根据历史时期脉络确定景区主题,点面结合,打造 “红色水乡”形象

“宜荆荆”三地由于地域相邻、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红色旅游资源在相同的区域文化背景中产生,因此导致三地的红色旅游旧址遗址物质形态非常类似,为避免重复性建设和加大对游客的吸引力,确定景区的主题和重点开发景点成为了关键。“宜荆荆”的红色旅游资源可以根据历史时期脉络进行梳理整理出主题,如北山革命老区为 “中国最早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诞生地”,石牌抗战为抗日战争中的 “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宜荆荆”的红色旅游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为洪湖瞿家湾和监利周老嘴,完好地保存下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系列军事机构旧址,因此,可以将洪湖瞿家湾和监利周老嘴进行重点开发,形成区域红色旅游的基地,以此辐射宜昌和荆门的单个景点,形成点面结合,使洪湖和瞿家湾成为区域红色旅游的一面旗帜。

“宜荆荆”周边的红色旅游地多以山区、丘陵地形为主,包括湖南、安徽、江西、河南等周边的省份及湖北省内其他的红色景区,只有洪湖是我国中部唯一一处以大面积水域为背景且是平原地形的红色旅游地,因此,树立 “红色水乡”、“平原革命首府”的品牌形象非常具有区域特色,而且很贴切。

2.2 重点开发红色旅游体验产品,营造红色旅游环境

红色旅游是旅游活动的一种,它具有一般旅游活动的休闲特性,但它又是严肃的,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发展红色旅游的一项重要意义就是对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使其认识到革命斗争的残酷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引导其认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红色旅游必须保持它的严肃性,绝不能走向过度的娱乐化,游客在嬉笑打闹中不但根本体会不到革命前辈斗争的残酷,甚至还会引起生长在新时代的青少年对革命斗争的误解。

由于洪湖、监利拥有的红色旅游资源较多,各类建筑设施保存较为完整且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宜荆荆”区域红色旅游应以洪湖瞿家湾和监利周老嘴为龙头,打造出区域红色旅游根据地,形成精品,并以此辐射宜昌、荆门的其他分布较为零散的红色旅游地。在产品形式上除了以往的观光之外,重点开发红色旅游体验产品,营造红色旅游环境。在景区情景再现根据地对敌斗争的情形,使得游客进入景区就如同穿越到了那个斗争年代,紧张甚至恐惧,从而引起强烈的心理震撼,产生共鸣。

2.3 有形的革命纪念地与无形的民俗对接融合,体现红色旅游区域特色

目前的红色旅游开发中都只停留在革命遗迹遗址、文物的展览等方面,缺乏区域人文环境的衬托,游客无法理解我党为何一直高度重视走群众路线这一方针。我国各类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很多,而且形式都相差无几,但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却是完全不同,将有形的革命旧址与无形的民俗进行对接融合,就能恰好展现我国不同区域红色旅游地的差异。“宜荆荆”是楚文化发源地,自古民风淳朴,爱国爱家的思想文化氛围浓郁,有敢为民先、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因此,“宜荆荆”民风民俗是红色旅游的重要依托。立足 “宜荆荆”本土特色,加强景区红色文化建设,体现 “宜荆荆”红色旅游区域特色。如将洪湖的自然风光、渔家生产生活与革命斗争活动融合,以话剧、情景剧、展览等多种形式再现洪湖儿女的智慧、乐观向上和大无畏精神。在洪湖演绎 《洪湖赤卫队》系列实景情景剧,把洪湖自然风光与 《洪湖赤卫队》有机结合,游客可以通过观看或参与情景表演增强与景区的互动性。还可以把革命圣地的事迹、革命歌曲与渔家小调、渔歌、土家族歌谣小曲相结合并进行加工创新形成使游客听得懂、唱得出、记得住的歌谣。此外,还可以挖掘一批如 “采莲船、渔翁戏蚌、划龙舟”等具有浓厚水乡特色、荆楚文化的节目。将这种极富地方特质的文化活动融入红色旅游之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景区提供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使红色旅游呈现出了鲜活的一面。

红色旅游的实质是以有形的革命历史建筑作为物质载体,引导游人对革命前辈的缅怀、追思以及对历代人民群众的敬仰。正是人民群众平凡而伟大的智慧、坦荡的胸怀为我党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很好地启迪人们理解和执行我党始终坚持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因此,红色旅游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无形的精神教育和一场心灵的革命。只有将 “宜荆荆”有特色的衣、食、住、行及生产生活通过红色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的挖掘、分析以及综合配置,让红色与文化对接、红色旅游与民俗旅游融合,才能更深层次地开发区域特色的红色旅游,打造出 “宜荆荆”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文化风景,提升景区品位,增强景区吸引力。

2.4 政府主导,政企合作,加大红色旅游宣传促销

旅游发展不但要有好的产品,还需要得力的宣传。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宣传推介对提高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树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政府的职责之一。三地的政府部门各自进行红色旅游的宣传花费高、效果并不理想,由于许多红色旅游景区是免费开放的,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近年来政府部门在旅游宣传时把这些景区的宣传介绍给省略掉了,甚至在 “宜荆荆”当地的媒体上都少见红色旅游区的宣传广告,更别说全国范围的主要媒体了,使得老一代颇有印象的洪湖也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而黄冈红安、大别山、江西井冈山等地的红色旅游宣传近几年却非常火热,不断给潜在的旅游者灌输 “红色摇篮”等信息,从而导致 “宜荆荆”的红色旅游市场呈现了萎缩的局面。为了扭转这不利的局势,“宜荆荆”三地政府应联合出资进行市场宣传,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或按年份轮流承担市场推广的财务人力等事宜。把红色旅游宣传纳入旅游宣传中,而且将旅游宣传作为区域形象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新闻、文化、经贸、招商等部门,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旅游宣传。政府的旅游职能部门要组织红色旅游景区、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地方的各种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和专项促销活动。

积极地与主流媒体进行合作,政府部门应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宣传促销经费,专项用于红色旅游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在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宜荆荆”地方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上宣传推介,播放专题片和刊载专题报道、文章等,顺应时代发展,把红色旅游与当代的政治活动相结合,形成强大的宣传效应。同时,利用区域内的知名节庆活动,如三峡国际旅游节、荆州龙舟节等推介区域红色品牌,提高 “红色水乡”洪湖的知名度,提升 “宜荆荆”区域红色旅游品牌形象。

为充分调动旅游企业对红色旅游的积极性,政府应适当地放权,一方面,让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红色景区的开发。让企业在保护好革命旧址遗址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市场运作,如实景演出、革命斗争的情景再现等对革命纪念地进行二次开发或运用文化进行软包装。通过政企合作,使红色景区 “活”起来,盘活市场。引导红色景区与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各种实习、训练等基地,根据时节设计包装一系列的主题文化活动吸引游客,而且根据情况对景区的门票实行折扣、季节性差价等调控方式来促进市场购买。另一方面,政府对为红色旅游地发展有贡献的旅游企业、个人进行奖励,资金的来源可以从红色旅游的收益中获得,并引导红色旅游景区与获得奖励的旅游企业建立一个长期、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此来调动更多旅行社组织客源的积极性。

2.5 优化有形旅游资产,大力开发红色旅游商品

旅游购物已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市场潜力巨大,但也一直以来是旅游业发展的短板。“宜荆荆”物产丰富,自古就是 “鱼米之乡”,可以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旅游商品。政府通过开展旅游商品展览、比赛等方式引导各类企业、民间人士运用高科技、传统工艺等多种形式来研发具有 “宜荆荆”区域特征、能体现荆楚风韵和红色旅游特色的各类旅游商品。如水乡特色的莲子、藕粉、鱼糕等,土家民族特色的腊味等土特产系列,贺龙烟斗、红军斗笠、红军草鞋等旅游纪念品[6]。丰富多样的旅游商品既满足了游客购物的需求又能增加地方收入,体现 “宜荆荆”民俗风情。

3 小结

“宜荆荆”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知名度大,而且区域经济背景、地理区位条件优越,红色旅游业发展前景良好,鉴于区域外的竞争态势,“宜荆荆”三地旅游合作已经是势在必行。三地政府应尽快完善合作机制,集中力量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对现有的红色旅游产品进行包装升级,大力宣传以扩大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只有实行区域合作,将民俗文化与红色旅游相融合,营造红色旅游环境,塑造“红色水乡”形象,开展联合营销,才能够实现其由革命圣地向旅游胜地的转化。

[1]张彩霞.建设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省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发挥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5):127-130.

[2]何景明.“红与黑”:论精神旅游产品的开发向度 [J].旅游学刊,2012,27(2):88-92.

[3]刘红梅.长株潭 “两型社会”区域红色旅游一体化研究 [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1):90-94.

[4]孔玲.川渝红色旅游整合营销策略 [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77-79.

[5]刘宏明.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开发利用研究 [J].湖北社会科学,2012,(5):54-56.

[6]蔡建华.洪湖旅游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J].中国老区建设,2002,(7):19-20.

猜你喜欢
洪湖红色旅游景区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洪湖水浪打浪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摘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摘牌”
某景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