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 丁茗敏 于丽华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检验科,266071)
青岛地区7~15岁学龄儿童乙肝五项情况调查分析
王菁 丁茗敏 于丽华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检验科,266071)
目的 对青岛地区7~15岁学龄儿童乙肝五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 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学指标。结果 乙肝大三阳8例,小三阳13例,HbcAb阳性2例,共计23例,感染率为2.2%;HbsAb阳性237例,占22.9%。结论 7~15岁的学龄儿童乙肝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从8岁开始乙肝抗体阴性率明显上升,最高可达90%,因此对学龄儿童应进行乙肝疫苗的再次接种,以达到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目的。
学龄儿童;乙肝五项;乙肝疫苗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我国自1992年开始对刚出生的婴儿实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接种,对乙肝的传播做到了很好的抵制。但由于接种后极少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测,也就对乙肝表面抗体的情况不是很清楚,部分学龄儿童的表面抗原抗体逐渐变弱并消失。由于现在学龄儿童一般中午在外就餐,这就增加了感染乙肝病毒的概率。因此本研究对青岛市7~15岁学龄期儿童的乙肝五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HbsAg和HbsAb阴性者进行预防接种。
1.1 检测对象 来我院健康体检的1 033例7~15岁学龄儿童。
1.2 方法 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 mL,置离心机转速3 000转/min,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检测血清学指标,使用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的乙肝五项试剂盒,批号为:2012065233和2012106532,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比色。
1.3 统计学方法 技术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1 033例学龄儿童乙肝五项检测结果(表1)。乙肝大三阳8例,小三阳13例,HbcAb阳性2例,共计23例,感染率为2.2%;乙肝五项全阴773例,占74.8%;HbsAb阳性237例,占22.9%。
表1 1 033例学龄儿童乙肝五项检测结果
乙肝被称为中国第一病,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如母婴传播,输血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是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肝炎肝硬化,部分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癌[2]。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幼年感染者90%~95%呈慢性感染状态,为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或慢性乙肝,成年后容易反复发作,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要加强控制最终消灭的传染病[3]。应采取以疫苗接种和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4],但由于传染源管理十分困难,其中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属于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针对性措施[5-6]。我国从1992年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对乙肝病毒的传播做到了很好的控制。从表1可以看出7~15岁的学龄儿童乙肝感染率为2.2%。随着接种时间的推移和个体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学龄儿童的表面抗原抗体逐渐变弱并消失,我们从表1可以看到从7~15岁学龄儿童有74.8%HbsAb消失,8~13岁的学龄儿童HbsAb阴性率非常高,最高达到90%。而很多家长误认为乙肝疫苗一旦接种便终生免疫,在学校让自费补种乙肝疫苗时,便不让孩子再接种,这样使很多学龄儿童错失了补种机会。
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的,比如:输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接触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液等。日常生活中,经常听说外面吃饭不干净容易被传染乙肝,并不是说乙肝通过消化道传播,而是很多人口腔溃疡或消化道黏膜有出血,吃的食物里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话就容易被感染了。据统计现在中国乙肝患者近1.3亿,所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尽量避免食入不干净的食物。但是现在学龄儿童中午一般在外就餐,这就增加了感染乙肝的概率。由表1可以看出7~15岁的学龄儿童乙肝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从8岁时乙肝抗体阴性率明显上升,达到60%;到11岁达到最高90%,因此对学龄儿童应进行乙肝疫苗的再次接种,以达到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目的。
[1]单爱兰,宋桂芝,冯秀兰,等.天津市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1997,12(10):373-375.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3-32.
[3]潘建军,陈俐芳,潘力,等.健康人群自愿接种乙肝疫苗的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086-1087.
[4]何海艳,单爱兰,吴伟慎,等.1992—2009年天津市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1):47-50.
[5]陈胤忠.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研究进展[J].疾病控制杂志,2005,9(2):158-160.
[6]刘士敬.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学,2011,2(6):26.
1005-619X(2014)01-0076-02
于丽华
201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