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娜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266000)
头针留针配合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治疗脑卒中语言障碍的疗效观察
杨娜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266000)
目的 探讨头针留针配合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治疗脑卒中语言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50例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应用头针留针、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同时进行失语的传统训练;对照组25例采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同时进行失语的传统训练方法。以30 d为1个疗程,训练30 m in/d,30 d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语言障碍,但头针留针配合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疗效显著优越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留针配合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治疗脑卒中语言障碍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听、复述、说、出声读、阅读、抄写、描写、听写、计算等语言交流能力。
头针;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语言障碍;脑卒中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逐渐增加,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约有57%~69%[1]的脑血管病患者伴有语言障碍,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增加了社会负担。我院康复科对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进行头针留针配合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1-01—2013-01在我院神经科住院的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为发病6个月以内者,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两组,头针留针配合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治疗为治疗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7~70岁,平均(66.34±11.5)岁;其中脑出血11例,脑梗死14例。对照组25例,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29~73岁,平均(57.64±13.6)岁;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死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疾病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排除神志不清,检查不合作,双侧大脑伴脑干病变致延髓麻痹及视听器官严重障碍者。
1.3 语言障碍评定方法 采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汉语失语症检测方法。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语言障碍中心牵头研究的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汉语失语检查法[3]。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具有以下特点:①筛选是人机对话,避免了主观测定误差。②可实现自动分析测定结果,使结果更客观、量化。③检测时间明显少于ABC法,临床操作简便易行,省时省力。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采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配合传统语言障碍治疗方法。
1.4.1.1 发音器官训练 包括发音器官及肌肉群松弛训练,呼吸训练,口、面、唇、舌运动训练。
1.4.1.2 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治疗项目 根据患者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上的诊断结果相适应的康复建议来训练患者的听、复述、说、出声读、阅读、抄写、描写、听写、计算等语言交流能力。以30 d为1个疗程,训练30 min/d。
1.4.2 治疗组 增加在治疗过程中保留头皮针治疗。头穴:头针治疗各种脑卒中后语言障碍,一般均根据大脑语言功能定位的相应投影区来取穴。比如:颞前线,针尖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层,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沿刺激线刺入0.5~1.5寸(1.5~4.0 cm),施以快速捻转2 min,保持200次/min左右。头皮针取穴语言一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用30号1.5寸毫针快速刺入头皮后捻转留针。再配合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和传统语言障碍训练方法治疗,在治疗时可以不定时的对所留的头皮针进行行针刺激。至少行针两次。以30 d为1个疗程,训练30 min/d,30 d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1.5 疗效评定 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CRRCAE)[4]检查评价,采用其治疗前后得分的情况观察头针留针配合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治疗脑卒中语言障碍的疗效。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语言障碍评分(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语言障碍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语言障碍评分比较(±s)
注: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治疗前平均分 治疗后平均分 治疗前后平均分差对照组 52±6.7 128±12.7 76±10.9治疗组 53±7.5 155±13.8 102±11.2
失语症的病变机制在于病变本身直接破坏了语言功能区,或是由于远隔效应即病变阻断皮质语言功能区与皮质下结构的纤维传输,或是两者都有,其结果都是引起大脑神经元兴奋性降低,表现为大脑局部血流量降低或低代谢[5]。在这过程中积极地修复受损的脑组织和恢复大脑皮层的功能重组是恢复患者语言障碍的有效方法。头针具有疏通诸阳、疏通经络、调节阴阳、运行气血、通利诸窍之功,使可逆神经细胞或被抑制神经细胞觉醒及缺血性半暗带的局部神经元的低氧超极化状态改善,神经功能迅速恢复。针刺头部腧穴对血液流变学也有一定影响[6]。治疗机制[7]包括:①通过“皮层-丘脑-皮层”的调节,使特异性传导系统和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相互作用达到平衡,重建语言系统的神经环路。②迅速建立起脑血管侧支循环,促使损伤部位的血流量增加,脑循环功能障碍得以改善。③激活了语言中枢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数量,促进和加强了脑功能的代偿作用。传统语言训练是通过语言训练给患者以外在刺激并引导其讲话促进条件反射的形成。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是利用计算机原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图、义、声像动画进行人机交互,听视通道互相反馈、互相强化,避免了康复训练的枯燥无味,提高了患者的积极性和兴趣[6]。本研究头针留针配合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治疗脑卒中语言障碍将两者的优点充分结合,治疗效果比单纯使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获得疗效更加理想,此种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1]王凌,刘少明,刘敏,等.针刺及心理干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言语障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31(6):481-486.
[2]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陈卓铭,凌卫新,黄伟新,等.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的诊断设计[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9):194-196.
[4]张庆苏,纪树荣,李胜利,等.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9):703-705.
[5]王煜明,李爱萍,王浩,等.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19-20.
[6]张丽荣,孙琦,张凯,等.优势半球头穴透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失语症[J].中国康复,2012,27(5):359-360.
[7]李胜,傅立新,黄小冬.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选穴规律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2):5-7.
1005-619X(2014)01-0024-02
2013-05-31)